汝帖老行当之小人书摊觅童年九峰山下九女峡半辆牛车过田埂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809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8-08

老行当之小人书摊觅童年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提起“小人书”,相信在上个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出生的人,都有割舍不掉的浓浓情感和独特温馨的记忆。一本本“小人书”,曾经伴随了我们的童年,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从一本本“小人书”开始,我们也有幸见证了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

“小人书”是一种通俗叫法,准确地说应该叫连环画。看着一幅幅精美的图画,读着一段段引人入胜的文字,那种感觉非当今的电子游戏、变形金刚、动画片所能比拟。

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对于孩子们来说,文化娱乐活动十分有限,每到放学或者星期天,很多孩子们就会到电影院门前那几个摆连环画的摊前,租看“小人书”打发时间。想来摊主也是抓人心理的,故意把封面精美的连环画,依次排列摆放在用几块门板下撑两张凳子的摊位上,五颜六色,吸人眼球。

记得小时候,在中大街西段和青年广场文化馆门口,都有专门出租小人书的摊点,摊主们把一块一块的木板拼成半个乒乓球桌面大小的铺面,周围再钉个框框,中间钉上能摆放“小人书”的木条,在“小人书”上面拉上一条条松紧带或绳子把书压住,就成了供人选看“小人书”的书架。书架边一定会摆放几张条凳或者小方凳,以方便人们坐在摊前看书。

还有得更简陋,干脆在地上铺上塑料布,或者硬纸板,摆上“小人书”就开张了。

坐在书摊上看,一本“小人书”薄的要一分钱,厚的也只需花两分钱。那时候,总会几个同学一起去,一人看一本,看完了趁老板不注意就换着看,这样一来,一分钱就能看好几本了,大家为此都互相低着头偷着乐。

那时“小人书”因价格便宜、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人人都喜闻乐见。但彼时的人们生活都不太富裕,孩子们想买“小人书”,就得从牙缝里挤。为了看“小人书”,孩子们都会抢着帮父母买烟买醋打酱油,为的就是能剩下的一分两分零花钱作为“看书基金”。还有的孩子故作勤谨,把家里的牙膏皮、玻璃瓶、碎铜烂铁等收拾起来卖到收费站,也能得个毛二八角。

“压岁钱”几乎是所有孩子买“小人书”最大的资金来源。每年春节跟着父母走亲访友,都会有几元钱的收入,这些“压岁钱”基本都买了“小人书”。那时一元钱就可以买七、八本“小人书”。虽然也被父母骂过看“小人书”不顶饭吃,不顶衣穿,有时候还“恐吓”说要没收“压岁钱”,却挡不住孩子们看书的欲望。

所以,每年收到“压岁钱”,都会藏到非常隐蔽的地方,什么米缸里、墙缝里、书页里。那时候有本“小人书”是非常自豪的,左邻右舍的同伴们都会羡慕地巴结半天,还屁颠屁颠地跟前撵后围着看。

最早接触“小人书”,是父亲单位有一个随父亲转业到地方来的同龄小孩,他家里有很多“小人书”,记得有《海岛女民兵》《红雨》《小英雄雨来》等,因为几乎不识字,就是看画面。后来因为我的“小人书”越来越多,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俨然成了孩子王。每当拿出“小人书”坐在墙角津津有味地读时,左右总会伸出几个小脑袋来七嘴八舌,议论情节。

在美好的童年记忆中,有绘图精美的《东郭先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故事耐人寻味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鸡毛信》。那时,你若看到一群泥猴般的孩童们安静地围在一起,千万别去惊扰,那一定是他们在一起交流体会,品味“小人书”中的精彩场景。

想当英雄人物,就看《黄继光》与《董存瑞》,董存瑞手举炸药包,站在敌人的碉堡下,头上便是机枪枪在扫射……那些薄薄的“小人书”迷倒了多少心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小儿郎;《地雷战》《地道战》《平原作战》等将鬼子打得落花流水,使得多少小儿郎精神振奋;《我爱读书》里高玉宝坐在石头上看书的样子,一直深深地触动着孩子们,大人们也总会以此来教育孩子们读书是多么的幸福;还有《第二次握手》,讲的是一群科学家爱国的故事,具体内容已记不太清,只记得周恩来总理接见他们的那一页,害得许多小朋友都想长大后当个科学家,好跟周总理握一握手。当然还有那迷人的《三毛流浪记》《杨家将》《岳飞传》等。

然而,在1982年中国连环画的出版数量达到巅峰后,“小人书”于1984年起开始走下坡路。特别是到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影视文化成为城乡大众文化市场的主角,人们对“小人书”逐渐失去了兴趣。与此同时,外国的卡通连环画也借助强大的宣传攻势,获得不少国内青少年的青睐。从此,中国连环画的出版陷入低迷时期。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小人书”却异军突起,摇身一变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收藏品。

也许是当时的文化读物太少吧,那时的“小人书”不仅小孩爱看,学生爱看,连上了年纪的人也爱看。“小人书”的绘制也精细,有工笔画、水墨画、彩印版、还有电影画面的,而且不少著名画家都参与连环画的创作。著名大漫画家张乐平画的《三毛流浪记》、刘继卣画的《大闹天宫》、戴敦邦画的《红楼梦》等连环画,如今都很有收藏价值。据说,现在一套1956年版50套装本的《水浒》连环画,市场参考价是6000元,看来“小人书”不仅当时人们喜爱,到现在也仍然深受欢迎。

“小人书”之于当时的孩子们,是童年岁月里乐趣无穷的斑斓一页,是儿时的文学启蒙和精神家园。那个年代的记忆里,注定有一页叫“小人书”。那是一个属于千千万万人的不朽时代,也是千千万万人的难舍情结。

“小人书”,承载着我们纯真美好的童年记忆和成长时光。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时代的变迁,虽然与小人书渐行渐远,但这段情感历程、这段成长经历、这段阅读之旅,它带来的快乐、美好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历久弥新。

李晓伟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