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了解返家乡社会实践大学生的实习感悟与成长收获,鼓励青年学子扎根基层、服务家乡,7月31日,团市委分别在米庙镇、紫云路街道、煤山街道、钟楼街道、洗耳河街道召开返家乡社会实践大学生慰问座谈会,51名大学生齐聚一堂,共话实践心得,共绘家乡发展蓝图。
座谈会上,来自各乡镇、街道的大学生们逐一分享了实习期间的工作内容与感悟。在米庙镇,大学生们协助整理档案、开展儿童公益课堂,感慨基层工作虽琐碎却关系民生,“村里每天都在解决实际问题,能为乡亲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特别有意义”;紫云路街道的大学生们在应急办、信访窗口历练,从“零基础”到熟练处理各种信息、接待群众来访,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没有具体分工,却处处考验协调能力”;煤山街道的大学生们参与消防安全检查、政策宣传,建议通过“线上平台”和“短视频教程”等创新方式提升工作效率;钟楼街道、洗耳河街道的大学生们则在党建办公、低保核查中,感受到“政务服务要让百姓少跑腿”的责任,也惊叹于“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原来需要如此细致的耐心”。各乡镇、街道相关领导对大学生们的实践表现给予充分肯定,并结合基层工作实际提出殷切期望。其中,紫云路街道相关负责人强调,群众身边的“小事”正是干部心中的“大事”,希望大学生们未来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带着这份“服务心”回报家乡。座谈会上,团市委为实践大学生们发放了慰问品,对大家投身家乡建设的热情表示感谢。同时认真听取了实践大学生们关于优化实践岗位、加强技能培训、深化家乡文化认知等方面的建议,表示将及时梳理汇总,进一步完善返家乡实践活动机制,为青年学子搭建更广阔的成长平台。
“此次慰问座谈会,不仅是对大学生实践成果的肯定,更是对青年力量的召唤。”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实的历练。团市委将持续做好“桥梁纽带”,鼓励更多青年学子以实践为笔,在汝州这片热土上书写青春答卷,让“返家乡、爱家乡、建家乡”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为家乡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李浩然 张少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