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源于网络
位于卢沟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展出有这样一件文物:孟庆山在河间县战斗中缴获的日军指挥刀。这只军刀保存完好,刀刃锋利,时隔八十多年仍旧银光闪闪,刀柄处还有樱花雕刻图案。
这把刀也有来历:1937年7月底,他以中央特派员身份从延安到冀中,开辟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1938年4月底,孟庆山率部攻打河间县城日军,收复河间县城,此刀是这场战斗的战利品。2009年,孟庆山之子孟速将其捐赠给抗战馆。
孟庆山是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一生波澜壮阔:1906年,他出生于河北省蠡县万安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曾学习织布,并在天津玉丰织纱厂做工。1925年8月,他参加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此后参加五原誓师和北伐战争。
1931年4月,孟庆山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士兵营副营长兼第2连连长。12月由宁都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第3军第8师第24团副团长。此后,参加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并多次负伤。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到达陕北后,他担任红十五军团第75师第224团参谋长,参加直罗镇、东征、西征战役。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占领了平津,河北广大地区也沦入敌手。孟庆山此时奉命从延安到河北,发展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孟庆山从延安出发,辗转1250公里,于1937年8月5日在保定失守前抵达冀中腹地白洋淀。在地方党组织的掩护下,孟庆山传达贯彻落实中央的指示,及时唤起广大人民群众,在冀中树起了抗日大旗。之后孟庆山在冀中收编了各种杂色武装,将其改造为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的抗日武装。
1937年9月,孟庆山同地方党组织配合,开办游击战争短期训练班,培养抗日骨干,组建了河北游击军。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任河北游击军司令员。
1938年1月,河北游击军发展到七万多人,给敌军造成了严重威胁,日军开始建立伪政权与我军对抗。日伪军频繁来攻,但每次都被孟庆山率军巧妙击退。
1938年春,冀中的人民武装不断对日军侵占的城镇、铁路公路沿线发动攻击,冀中部队共进行了大小战斗百余次,这其中就包括攻打收复河间县城。
河间县城位于平大、沧保等公路交通干线的交汇处,抗日战争时期是日军深入冀中腹地的重要据点之一。
1938年4月下旬,河北游击军在抗击了日军向河间的进犯后,乘胜收复了河间城。至此,冀中腹地的土匪、日伪势力基本肃清,并在38个县中建立起了抗日民主政权。西起平汉铁路,北到北宁路,南达沧石公路的广大地区基本为我军控制。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还有一张作战地图,地图标明为“齐会战斗要图”,时间为1938年4月22日。此次战斗,八路军第120师在河间的齐会村与日军展开激战,共击毙击伤日军700余人,创造了平原游击战争中模范的运动战战例。本文开头提到的日军指挥刀正是战斗开始后的4月24日缴获的。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