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浪滚滚,秋粮喊“渴”。持续的高温天气炙烤着汝州大地,导致部分地区土壤失墒加快,秋粮作物(如玉米、大豆)因缺水出现叶片卷曲、花粉坏死等现象,为秋粮丰收带来了严峻挑战。
为应对高温干旱,受旱地区加紧秋粮田间管理,抗旱保丰收,我市主要领导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详细询问当地抗旱水源储备、灌溉设施维护,以及干旱天气下农作物灌溉、生活用水保障等问题。相关部门深入一线,科学调度用水、精准施肥、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秋粮丰收。
“烤”验“高烧”不退,抗旱“渴”不容缓。全市各级各部门迅速动员部署,扎实做好抗旱减灾工作,强化旱情监测会商调度,科学调配抗旱水源,全力做好抗旱灌溉;采取应急措施,及时解决临时性人畜饮水困难,统筹好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和抗旱灌溉。同时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重点做好强对流天气防御,严防局地短时强降水造成城市内涝和山洪地质灾害,坚决避免群死群伤事件发生。
为应对近期的干旱天气,我市各乡镇、街道也迅速行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营造抗旱保秋的浓厚氛围。动员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抗旱灌溉,通过以大带小,带动群众开展抗旱灌溉。
这些得力举措,正是有效解决我市人畜饮水、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的底气。
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巨大的。严重的旱情,会直接造成农作物的减产,甚至是绝收,给农民朋友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样,严重的旱情也会影响到农民朋友的饮水安全;并且,持续的旱情,对农村地区的生态平衡也会造成影响,导致植被减少、土壤退化等问题。
对此,我市积极动员广大群众克服靠天等雨思想,抓紧时间抢浇抢种,迅速掀起抗旱高潮,动用一切手段、挖掘一切水源、组织一切力量,投入抗旱保秋工作中。通过引水、调水、提水、送水等多种形式,广辟水源,做到应灌尽灌、应浇尽浇。
应对旱情,首先要加强农田水设施的建设,这包括对水库、机井的维护与建设,及水渠的疏通保修等,确保利用好各种水源,抗击旱情。凡是干旱严重的地方,水资源必定会紧缺,所以,大力推广、普及节水灌溉技术,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另外,优化农业种植结构,选择和培育耐旱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同样重要。对受灾地块,要采取覆盖、浅中耕培土等抗旱措施;对死苗绝收地块,要及时抢种、改种、补种,尽量将损失降至最低。
同时,我市将密切跟踪天气变化,持续优化水资源调度,同步做好“一喷三防”等工作,全力守护群众的“粮袋子”,为秋粮丰收注入“丰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