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老师,你这账本比五线谱还工整啊!”近日,在河南信则会计师事务所办公室,同事小訾打趣道。郭书峰从堆满报表的电脑前抬起头,笑道:“这数字要像音符一样准,差一个调都不行。”
手头的工作刚告一段落,这时,手机就响起了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发来的群消息:“定于周六在风穴路街道养老中心演出!”他麻利地在群里回了个“ok”手势,顺手把笔和本塞进了包里。
今年57岁的郭书峰是河南信则会计师事务所的副所长,同时也是市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在财务管理岗位上,郭书峰严谨细致,认真核对每一笔数据,确保国家资金安全;在公益事业中,作为市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他带领团队走进乡村、社区、敬老院和校园等,用文艺温暖人心。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守好‘钱袋子’是责任,丰富‘脑瓜子’是情怀,两者都是服务人民。”
从“账房先生”到“文艺旗手”
1968年,郭书峰出生于汝州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郭文玉是当地有名的会计。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郭书峰从小就对数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财务工作者。
为了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郭书峰在父亲地指导下刻苦自学《珠算》和《零售商业会计核算》,并报名参加了中国农民大学会计专业函授班、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类财务会计专业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法学专业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会计基础。凭借勤奋好学的精神,他不断精进业务能力,从一名普通会计员逐级晋升为高级会计师,并成为平顶山市首位农民高级技师。
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郭书峰逐渐在财务领域崭露头角,先后在临汝县城关镇农经建材经理部、汝州市乡镇企业供销公司、望嵩社区担任会计;在汝州市会计服务中心、汝州市青年中心、汝州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从事会计服务和审计等工作,受聘到市兴华有机玻璃厂、温泉镇冯店村、骑岭街道马庙湖种植合作社等单位帮助会计处理复杂、难度较大的账目,纠正了手续不完善、凭证传递程序不正确、成本摊销不合理、账实不符、预提费用不正规等现象,并帮助有关单位查账、转账、办理交接手续、制定财务制度,使这些单位的财务管理走上了正规。
在财务领域屡创佳绩的郭书峰,始终未曾磨灭心底那份对文艺的炽热情怀。这份跨界追求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深植于童年时代的文艺种子。有次领导找到他,告诉他市里准备筹备成立文艺志愿者协会,为的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并语重心长地说:“你在文艺方面有积淀,又有号召力,这个协会主席非你莫属。”面对这份信任,郭书峰既感欣喜,又深知责任重大。
最终,经多方筹备,2018年12月,汝州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在市民政局正式注册登记,郭书峰当选协会主席。
文艺志愿服务有苦也有甜
“协会刚成立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是个光杆司令,因为没人员、没场地、没经费。也曾苦恼过一阵儿,不过后来想明白了,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咱努力肯干,肯定能一步一步干出个样子来!”
协会成立之初,面临“三无”局面,郭书峰没有退缩,而是凭借一股韧劲和智慧,一步步将协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
没有成员,他就主动出击,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人脉资源,四处寻找志同道合的文艺爱好者。“有时候走在街上,看到路边唱戏的、表演的,觉得不错的,我都会厚着脸皮上前搭话,邀请对方加入协会。”正是这种真诚与执着,打动了许多人,逐渐地,协会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几十人,再到如今的上千人,队伍不断壮大。
没有固定活动场地是协会面临的第二大难题。郭书峰没有向政府伸手要资源,而是直接把自家的房屋腾出来,提供给协会使用,成了协会的“根据地”,大家在这里开会、策划活动。郭书峰的无私奉献感染了其他成员,后来,随着协会影响力的扩大,一些社区也主动提供场地支持,协会终于有了更稳定的活动空间。
为了维持正常运转,郭书峰常常自掏腰包,垫付活动费用。但他深知,仅靠个人力量难以长久,于是他开始积极寻求赞助。他主动宣传协会的社会价值,争取资金支持。慢慢地,一些爱心人士和企业被他的坚持所打动,开始提供赞助,协会的活动经费问题逐步得到缓解。
在郭书峰带领下,如今,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已汇聚1668位热忱的志愿者,拥有20多个文艺志愿服务团队。协会始终坚守“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送什么”的服务理念,围绕乡村振兴、移风易俗、孝老爱亲、文明创建等内容,以曲剧、歌舞、小品等形式,精心编排了《醒悟》《泪洒井台》《三妯娌》《移风易俗谱新篇》等节目,讴歌新时代,传递正能量,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将党的理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声音传递给广大群众。
“每次带队表演,看到乡亲们笑得那么开心,再累也值了!”演出活动现场,郭书峰又成了文艺记录者,主动拍照、记录。活动结束后,郭书峰还要整理稿件。为了让志愿服务被更多人看见,郭书峰主动钻研新媒体技术,创办了汝州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公众号。从活动策划到文稿撰写,从素材整理到平台运营,每一步都倾注心血。渐渐地,这个平台成了志愿者们的“线上家园”,凝聚了更多爱心力量,也让公益之花开遍汝州。2021年1月,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凭借突出表现,荣获“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称号;2023年,协会精心打造的“戏来了”志愿服务项目,在省级赛事中脱颖而出,斩获一等奖。
在公益与本职间寻找“最大公约数”
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成为许多人难以破解的困局。而郭书峰总能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投身文艺志愿活动,并且在两者之间找到和谐的平衡点。
在郭书峰的微信里,有两个微信群被设置为“置顶聊天”:一个工作群里讨论严谨细致,另一个文艺志愿者群里热闹非凡。他总能及时回应每个群的消息,在数字与舞台间自如切换。
见郭书峰年岁渐长却干劲十足,同事关切地问:“郭老师,您这么拼,身体吃得消吗?”他哈哈一笑:“工作要认真,生活要开心嘛!”在他心里,一丝不苟的财务管理和热情洋溢的志愿演出,都是服务人民的方式。
郭书峰在财务管理上精打细算,在文艺志愿服务中倾情奉献,在新闻写作时字字推敲。他以踏实的耕耘,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获得“中华优秀奉献者”“全国文化艺术界杰出贡献人物”“全国先进村组财会人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杰出贡献人物”“河南省服务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先进个人”“平顶山市农村经济管理先进工作者”和“汝州好人”“鹰城最美文艺志愿者”“平顶山市文联系统先进工作者”等150多项荣誉称号。撰写参评作品《求真务实谋发展一心一意为百姓》在第七届“新世纪之声·和谐中国”证评活动中荣获通讯类银奖。
面对荣誉,他总说:“这是责任,更是幸福。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群众的笑容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在郭书峰看来,财务管理工作要精打细算,文化活动要丰富多彩。这种将严谨与热情完美结合的工作态度,正是新时代基层干部的责任担当与为民情怀的生动体现。张沛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