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根留住韩琴汝瓷:在坚守中传承与创新汝瓷的造型与装饰艺术(二)油菜金海大美温泉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083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04-11

把根留住

———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工作综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汝州,一个浸润天青釉色的汝瓷故里,一个缭绕丝竹管弦的曲剧之乡,一颗中原大地璀璨夺目的明珠,一座千帆竞发的科技创新之城,这里名人辈出、人文荟萃,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

许由洗耳、黄帝问道、死灰复燃、丹阳仁心的故事和传说,彰显了汝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辉灿烂。

非遗保护 硕果累累

金花飞舞、火星四射、流星如瀑、声震天宇、如梦如幻般的打铁梨花表演,近年来几乎震慑了汝州的父老乡亲,现场发自心底的阵阵掌声与欢叫一潮高过一潮。由汝行集团承办的汝州打铁梨花这场“非遗”表演大餐,在市区西关桥头、在互联网+电子商务产业园年年上演,璀璨夺目、异常壮观。

一枝独秀不抵满庭芬芳。打铁梨花只是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要求,认真对照“一法一条例”,以“保护优秀文化遗产,建设先进文化”为己任,通过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市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截至2018年初,我市公布了4批10个大类共46项非遗项目,包括民间文学类7项(孟诜的传说、巢父许由避让的传说、颛顼帝故里传说、女娲国传说、黄帝问道广成子的传说、大鸿氏传说、风穴寺传说)、传统美术类6项(剪纸、石雕、泥塑、汝州木雕、手工糖画技艺、“上水石”假山盆景制作技艺)、传统音乐类1项(李氏唢呐)、传统舞蹈类2项(肉疙瘩舞、踩高跷)、传统戏剧类2项(曲剧、吴岭提线木偶)、曲艺类1项(河南坠子)、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类1项(汝州于家红锤)、传统技艺类14项(汝瓷烧制技艺、手工绿豆粉皮制作技艺、萝卜干腌制技艺、刺绣、锅馈馍制作技艺、马氏天泰号油布伞制作技艺、马氏永和号六合帽制作技艺、马氏桐油漆家具制作技艺、杜记糕点、纸扎技艺、老汝州胡辣汤、汝州灌肠、汝州八大碗、马氏服装童鞋制作技艺)、传统医药类10项(王家白口腔抑菌散炮制技艺、宋氏溃疡散炮制技艺、宋氏健骨散炮制技艺、天血通络散炮制技艺、宋氏中医外科、刘家膏药、于氏不孕不育专科、朱氏中医妇科、邵先德中医内科、李氏中医小儿推拿)、民俗类2项(打铁梨花、大奉盅),其中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项(汝瓷烧制技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2项(曲剧、宋氏中医外科),市级非遗保护项目43项。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16名。

这些丰富多样、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这些历史的沉淀、传统文化的基因,也让群众近距离感受到汝州文化的迷人魅力。

做活文章 薪火相传

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保护传承人是非遗保护工作最核心的任务。

为更好地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我市非遗项目,2016年,我市非遗中心开展了古村落调查活动,先后对14个古村落进行调查,收集图片400余张,视频1000余分钟。开展河南省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全面开展各项抢救保护工作。2016年9月,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类剪纸、石雕、泥塑项目和相关5位非遗传承人分别建立了完整的纸质和电子传承人信息档案。完成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拍摄记录工作,为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拍摄完成6套视频,包括3套项目专题片和3套传承人专题片。影像资料采取实地录制的方式,内容包括项目的社会地理环境、历史沿革、艺术特色、制作技艺、代表作品、传承人口述访谈问题等内容,编辑出版了《河南省汝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项目图录》一书,完成展示馆和传习所建设、开展代表性作品实物征集工作,持续开展传统美术类项目代表性作品实物征集工作,完成汝瓷博物馆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建设。建设剪纸项目传习所一处,为项目保护、传承、研究等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同时鼓励传承人授课培训。

汝瓷是汝州一张闪亮的名片,为把这张名片擦得更亮,2017年,我市开展汝瓷烧制技艺深度调查,重点采集汝瓷烧制行业相关领军人物以及原国营汝瓷二厂建立、发展、管理、技术等相关人物的口述史、图片的拍摄记录。通过近一个月的调查,录制口述史逾200G,拍摄图片2000多张,为汝瓷的传承发展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曲牌是戏曲的灵魂,汝州曲剧作为省级非遗项目,总共有多少曲牌,没有人能说的清楚。2017年8月,我市开展曲剧调查。包括曲牌调门的收集整理、《曲剧史话》的编纂和曲剧老剧本的收集与数字化。通过此次曲牌调查和系统归纳,共收集整理唱腔曲牌107个,器乐曲牌100多个,整理编纂了汝州曲剧从诞生到现在对曲剧发展有重要影响的128个人物的传记,形成大约7万字的初稿。通过在全市各乡镇以及郑州、洛阳、孟津、郏县等地的调查,共搜集到曲剧老剧本136本,已基本完成扫描、打印等数字化的第一步工作。值得庆幸的是,在郏县搜集到了1916年曲剧搬上舞台时演唱的老剧本《蓝桥会》。2017年10月,我市非遗中心开展传统技艺类汝瓷烧制技艺、手工绿豆粉皮制作技艺、萝卜干腌制技艺、剪纸、石雕、泥塑、王家白口腔抑制散炮制技艺、天血通络散炮制技艺、宋氏健骨散炮制技艺、宋氏溃疡散炮制技艺、汝州木雕、手工糖画制作技艺、“上水石”假山盆景制作技艺、锅馈馍制作技艺、马氏天泰号油布伞制作技艺、马氏永和号六合帽制作技艺等项目的抢救性记录保护工作,包括项目16类,传承人74人。

这些非遗的类型丰富、涵盖面广,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也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大力推动其生产性保护,可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承前启后 把根留住

透过厚重的历史文化,充分发掘和保护我市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精髓,让那些尘封或即将消失的珍贵文化遗产重新焕发光彩,让我市独特的文化根脉也得以进一步传承和弘扬。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市三级非遗项目名录体系,先后公布了4批10大类共46项非遗项目。众多非遗资源构成了我市独特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现象,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2016年,我市非遗中心先后组织“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活动。其中,“非遗进校园”活动中,组织非遗传承人先后进入7所小学为学生讲解示范传统技艺,培训学生1200余人次;“非遗进社区”活动中,组织非遗传承人进入到各乡镇现场教授剪纸技艺,使更多人了解传统技艺,增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完成省非遗科研课题《从遗物、遗迹看汝瓷烧制技艺的传承与发展》(2015-2016)、《汝窑玛瑙釉研究》。

2017年元宵节,非遗中心联合汝行集团举办了“古韵汝州·大美曲乡”汝州市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得到省领导的充分肯定。2017年3月18日,非遗中心配合我市2017中国·汝州杏花旅游文化节,邀请了多位传承人在现场作精彩非遗展示。当月,还组织高跷、曲剧参加洛阳牡丹文化节非遗展演活动。2017年6月10日,在汝瓷博物馆举办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示活动,并为16个项目及剪纸传习所和汝州曲剧传承基地举行了授牌。当天下午在逸夫小学举办了“非遗进校园”汝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活动。2017年11月8日,开展了非遗进校园———西雅图专场,分时段、分区域,向西雅图幼教集团的全体师生展示宣传了我市的非遗项目。

每一项非遗的背后,都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随着岁月流转,尽管非遗和那些踽踽独行的传承人所发出的烛火正日渐微弱,但我市的决策者和文化工作者们把目光投向了非遗,将精力倾注到了非遗,他们与非遗传承者一道,坚守民间文化阵地,打捞生命记忆,构筑精神家园,唤起更多人的文化自觉。

据市非遗中心一位负责人介绍,传统工艺是长期发展的文化积淀,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根,尽最大努力保护我们的传统工艺,尤其是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是我们每个非遗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结合我市实际情况,2018年我市将以更严谨的态度开展非遗项目保护工作,扩大宣传、完善制度并不断拓展渠道,多方位、多角度地保护非遗项目、传承传统文化、发展传统工艺、让非遗融入与时俱进的文化建构,让非遗释放其物质载体的更大潜能。

李晓伟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