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装备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加强农机服务则是让这些“主力军”不折腾、少跑路,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去。
为切实做好今年“三夏”农机化生产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三夏”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确保夏粮丰产丰收,市农机中心早准备、早安排、早部署,积极做好“三夏”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和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夏粮丰产丰收、秋粮适时播种。
据了解,今年“三夏”期间,我市坚持“抢农时、提效率、保质量、促安全”原则,统筹农机资源、强化服务保障,计划投入各类农业机械1万台(套)以上(其中联合收割机0.0895万台、大中型拖拉机0.2万台、播种机0.8万台),力争两周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小麦机收任务,小麦机收率和玉米、花生机播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能够安全平稳、高质高效地完成“三夏”农机化生产任务。
做好机具准备和作业对接。进一步排查摸底辖区自有机械,查清能正常使用的机具数量并登记造册,我市能正常使用的收割机为895台。协调农机销售企业和维修网点备足备齐“三夏”生产相关机具和易损零配件。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指导其尽早做好机具检修、保养、调试。利用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惠农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购置高效低损谷物联合收割机等作业机具,增加机具保有量。动员指导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与村组、农户签订农机作业协议,逐村、逐户、逐地块落实作业机具,精准对接机收作业。
做好应急救灾准备。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防灾救灾农机有偿调用机制。组织发动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做好应急救灾机具储备、人员配备,确保关键时刻应急队伍拉得出、顶得上。做好辖区内抢收兜底保障,为军烈属、贫困户、无劳力户等特殊群众和小、散、偏及交通不便地区提供应急抢收服务,严防无机可用情况发生。
做好抢收机具调度。坚持全市农机调度“一盘棋”,支持鼓励区域间建立农机互助支援合作关系。立足自有机械,强化域内循环,根据区域小麦成熟情况和机械到位情况,合理分配、科学安排作业地点。及时联系外出作业的收割机械按计划如期返回,做好外地来汝收割机械作业协调。针对突发天气影响和局部机械短缺等状况,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充分发挥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等应急力量作用,利用不同区域间小麦成熟时间差,开展南北调度、东西支援,最大限度满足机械需求。
做好秋粮高质量播种。充分发挥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装备水平高、组织能力强、作业质量好的优势,引导其进一步拓展订单作业、托管服务范围,推广应用高性能播种机等先进适用农机和密植高产种植方式,率先落实高产机械化技术模式,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三夏”是农机事故易发高发期,市农机中心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落实农机作业安全,坚决防止和遏制农机事故发生。加强对参加“三夏”生产的拖拉机、收割机的安全技术检验和隐患排查,对不符合国家规定或有安全隐患的农机具,严禁从事农业生产。做好应对机具供需严重失衡、发生拦机截机冲突事件、农机安全事故等应急情况的工作准备,合力防范农机田间作业、转移通行中的安全风险,确保“三夏”农机作业安全。
强化保障措施。开通24小时“三夏”值班热线并对外公布,做好机收咨询服务工作。做好跨区作业证发放,教育和提醒机手科学选择运输工具,加强与交通部门的沟通联络,落实好“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的车辆,免交车辆通行费”政策。在重点区域、道路交叉要点设立接待服务站,为外来机手提供路线指引、作业信息、食宿安排等服务。加强与石化、石油部门合作,开设农机绿色加油通道和保供加油站,落实农机用油优惠政策和便民服务措施,组织开展“送油下乡”“送油到田”服务。同时,加强与网信、宣传、气象、交通、公安、市场监管、石油石化部门积极沟通,及时解决极端天气造成的应急机具调度、收割机转运受阻、油料供应短缺、哄抬作业价格等问题。
宋乐义 黄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