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菊白杨作笺写春秋别了,落日下的那段时光诗词世界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756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5-21

白杨作笺写春秋

郭秀存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当晨钟撞碎山间薄雾时,我和那些从四面八方匆匆赶来的学生一起步入大殿读书。1995年许昌师专毕业,我被分配到临汝镇三中(又称妙水中学)教书,王守仁校长指着寺里的飞檐说:“这是全市最高的教室,供奉过菩萨,今后要供奉希望。”我的包里装着教案本和半包蜡烛,踏进这座元代古寺改成的中学,从此与五十六颗星星相遇。

古寺青灯伴读书

厢房改成的教室光线通风受限,雨季总混着香火与霉味。最远的学生天不亮就要翻山头、步行或搭煤车来上学,裤脚永远沾着苍耳、露水和泥土。那个叫利果的女孩总会把一块熟红薯,悄悄焐在我批作业的手边。

1996年大雪封山,校园的石阶成了冰瀑。我在滴水成冰的廊下教《桃花源记》。忽然,有孩子指着斑驳的阿弥陀佛像惊叫:“老师,大佛流泪了!”原来是屋顶漏下的雪水,顺着彩绘大佛的眼角落下。我摸出兜里仅剩的五块钱投进功德箱,次日供桌上便多了盏摇曳的长明灯。

那年中考前夜,就在大殿里,在大佛地陪伴、注视下,五十六个孩子挤在蒲团垫上读书,大殿这里也是女生的寝室。利果把书包里的鸡蛋塞给我:“老师,等我们这届学生去城里读高中,再回来你们就要搬到前面新建的大教学楼了。”烛火在她眼里跳动,恍惚间竟比长明灯还亮。我把自己最好的青春献给这里如山一样朴实的孩子们。亲手把一批批莘莘学子送出山村,他们如今正在祖国的五湖四海扎根、生长、并创造着美好的生活。

飞回来的千纸鹤

2008年白杨树叶黄时,我从三中借调进城。记得2009年春节,利果、俊锋(一直想辍学,是我几次家访劝回学校才考上高中,多方鼓励支持他考上大学)等学生特意从省城赶回,和我约定到三中聚会。带着他们折的千纸鹤铺满青石台阶。客车启动那一刻,我仿佛瞥见大佛慈善的笑脸闪闪发光。

百年塔小窗明几净,俊锋也早已就业到我们隔壁的外国语学校。教师节那天,我正在教室低头给学生盛饭。忽然,学生说:“老师,您看谁来了。”我抬头看见俊锋正站在教室门口走廊微笑———他手里捧着一大束鲜花。这可能就是我做教师感到自豪的地方,不管当年你是骂醒了他们,还是温暖了他们,多少年后,他们依然能记住你的好,足以让他们温暖一生、对你感激不尽。人生中每每遇到这样的时刻,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它像潮水般汹涌奔来。

如今当我故地重游,路过重开的古寺大门,三十年光阴流转,我已从古寺青灯伴读书的青春女子到如今银丝缕缕仍志向不改、信念不衰、激荡着情怀的追光人。恍如当年长明灯穿越时空,照亮更多黎明前的山路。如果让我去谈师德,我说师德是爱与责任。爱是灵魂,责任是基石。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星星,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暂时黯淡而忽视他们的光芒。

因为教育本来就是一场温暖生命的修行。是一个用善良唤醒善良,用生命温暖生命,用爱教会爱的过程。在我的教育生涯里,经历从青灯古佛到钢筋森林,从粉笔沫到防护面罩。当岁月在鬓角凝成白霜,我依然能听见生命拔节的声音:是春笋顶开功德箱的轻响,是千纸鹤掠过隔离窗的震颤,是三十年如一日的晨钟,在每双清澈的眼睛里荡起回音。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