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了春天繁花绘春,心向暖阳鲁山坡上访牛郎月季八卦阵清酒明月照伊人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747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5-08

鲁山坡上访牛郎

殷艳蕊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平原突起一青峦,对峙郊东壮鲁观。

峭拔长空连众岳,秀通远汉俯尘寰。

瑞云渺渺仙居远,幽涧潺潺水鸟欢。

飞步一登咨顾望,乾坤只在两眸间。

诗中所写的“青峦”即为露峰山,我们称它鲁山坡。

“鲁山坡,在县之东一十八里,平原突起山峰,为一邑之镇,故以县名,俗称露山”。这段来自《鲁山县志》的文字,让我知道了鲁山坡的名字就叫鲁山坡,而不是俗称。露峰山是它的另一个名字,鲁山县名由此而得。

这里是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发源地,牛郎织女的故事在这里流传,牛郎织女的遗迹至今还有保存。山下有牛郎的故里孙庄,山半腰有牛郎住过的牛郎洞,山上有众仙女洗浴过的地方———九女潭。

朋友们心心念念要看牛郎洞,为满足他们这个的愿望,带着他们,我又一次来到了鲁山坡。

从山顶的瑞云观沿阶而下,走过仙缘亭,牛郎洞就在不远处的山半腰。牛郎洞,是牛郎的栖身之地,是他与织女在成亲后生活的地方。他们在这里男耕女织、生儿育女,和谐相得。

原来的牛郎洞就是一个山洞,如今的牛郎洞阔气了很多。外加了一座阁楼,将牛郎洞罩了起来;阁楼上方写着“牛郎洞”三个字,阁楼的下方,柱子上写着“蜗居谁识鹊桥客羽化原为仙洞缘”。

牛郎洞内既无牛郎也无织女,有人就在洞内为他们立了塑像,方便善男信女来此祭祀、祈福。据说文物部门在这里发现了唐宋时期的黑瓷碗,元明清时期的瓷盏片、铜钱等。想必是人们对牛郎织女的祭祀活动由来已久吧。

洞前的山崖边,一树桃花正旺。站在洞前的平台上眺望,满眼都是故乡。

坐在瑞云观内的亭子里休息。朋友问,你的家在哪儿?我用手指着山脚下,边指边说:“下面这个村是三街,往南是小河李,小河李南边是大浪河,过去河……”忽然我发现自己啰嗦了,赶忙又说,“看见前面那条笔直的路了吗,尽头就是,从右边那条弯弯的也能到家”。

讲完之后,我用手机拍下了一张照片。

虽然是晴天,但是天空蒙蒙的细尘仍然阻挡了相机的视线。不过没有关系,因为这个地方我太太太太熟悉了。

鲁山坡海拔349米,相对高度232米。站在山上,四处张望,西边高楼林立的是县城,东边高耸的冷却塔下边是电厂。脚下有清清丹江水在南水北调渠内静静地流淌,远处有玉带般的沙河水翩然眼前。我的家,就在它与沙河之间,遥遥在望,仿佛分分钟即可到达。

恍然间似乎又回到了从前。我趟过了大浪河的清清河水,走过了鲁山坡下的蜿蜒小路,从田间小径穿过,走向辛集乡中,那个为我点亮烛光、帮我插上翅膀,帮助我起飞的地方。

时间过得真快啊。

山顶上原来是一个雷达站,当初建站的时候,将原来的瑞云观拆了,如今站撤了,群众又将瑞云观恢复重建。

妹妹听说我上了鲁山坡,告诉我说瑞云观的住持是故人。我没有看到。她说晌午了,也许在厨房做饭吧。我看了看,厨房里确实有个人在忙碌,剪发头并没有戴道冠。那应该不是,妹妹说,你可以去问问。我犹豫了一下,还是选择了离开。

坐在新建的元武塔下,望着山上的野花,不知怎么想起了蒲公英。忽然之间觉得自己就像一粒种子,一粒被风带走的种子。不仅仅是我,还有我的伙伴同学,我的兄弟姐妹……

山下有所学校,我们经过时正值放学。望着一张张活力四射的青春笑脸,我在想,这一颗颗的种子,不久之后又会被风带到哪里生根发芽呢?

传说鲁山坡是一只受伤的凤凰,落在了那里。从南边看过去最是形象,凸起的山脊如同身体,山沟的两边如同两个翅膀,只是东边的翅膀因为有伤耷拉了下去。后来为节约土地,越来越多的村民在上面盖上了房屋,凤凰那受过伤的翅膀耷拉得更很了。

但是在这里,牛郎洞的苔痕与织女潭的碧波,承载着银河两岸千年守望的相思。这片中原厚土将远古星宿神话淬炼成流淌着忠贞信仰的活态文化,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浪漫与忠贞。

行驶在离去的高速上,回望鲁山坡,发现它的鸟喙早已秃了下去,它那曾经的昂起的头也趴着了下去。如今的它如同一个老人,不知道是睡着了,还是眯着双眼,在专心聆听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

眼前跃然出现一句诗:“昨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车行渐远,再回首,已遥不可望。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