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张水木,1992年河南大学历史系博物馆方向毕业,历任平顶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馆员、平顶山博物馆馆长、平顶山市文物管理局局长,现任平顶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三级调研员、副研究员。曾参与郑州郑韩故城、三门峡虢国墓地、平顶山市应国墓地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考古发掘工作,组织实施了平顶山市夏文化考古调查和平顶山市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项目,见证了鲁山仙人洞和温泉遗址的发现。编著有《鹰城古韵———平顶山历史与文化陈列》《神火窑功·千年一梦———鲁山段店窑陶瓷精品展》等著作。

温泉遗址出土的阿舍利工具组合
汝州温泉遗址的发现是平顶山旧石器考古调查项目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平顶山旧石器考古调查项目是河南省文物局专项经费和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基础业务经费联合支持的全省第一个系统性旧石器考古调查项目,项目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平顶山市文物管理局联合实施,2019年3月26日启动,计划周期5年,目标为在全平顶山境内进行拉网式调查,基本搞清平顶山市域内旧石器遗址分布概况。项目实施第一阶段,就已经掌握的线索先行调查。2020年7月发现鲁山仙人洞遗址,并发现早期现代人头骨化石,2021年9月,仙人洞考古成果在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平台发布,在考古界引起轰动。2021年11月,发现汝州温泉遗址,并在业内引起关注。
牛涧河发现大象化石
汝州地理环境优越,文物资源较为丰富。为引水入市,牛涧河风景带工程实施时,施工单位在牛涧河水库下游古河床上挖了一条临时性浅导水渠。2021年8月23日,汝州市地质矿产局地质灾害应急专家在温泉镇牛涧河巡查时,在牛涧河水库下游导水渠底部发现大象骨骼,后经鉴定为古菱齿象盆骨化石。9月7日,《平顶山晚报》刊发记者王春生采写的消息《汝州发现远古时期大象盆骨化石》,披露了更多大象化石被发现的细节:2021年夏,当地连降大雨,导水渠遭洪水冲拉,位于河床底部边沿的大象化石被发现。

牛涧河发现的大象盆骨化石

温泉遗址部分发掘现场
古菱齿象生活年代在1万年至20万年之间。这个时间段是现代人起源演化的关键时段,这引起了我特别关注。
我随即将这一信息转发给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史前考古研究室副主任、平顶山旧石器考古调查实际项目负责人赵清坡。其时,他正在宁夏水洞沟参加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举办的旧石器考古培训班学习,于是委托技工雷国俊到现场勘查,并采集到一些石器,但当时并没有引起特别关注。
2021年10月,清坡从宁夏返平。11月11日考古队赴汝州,再次来到大象化石发现现场,在附近采集到一部分化石、石器,其中在大象化石所在原始地层发现大量特征十分鲜明的石器,最为精美的是一件薄刃石斧。
原始地层的新发现
为将石斧准确定位,次日赵清坡到平顶山市内借ATK。
在考古学领域,ATK是一种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GPS测量仪器。这种设备在考古发掘中用于测量标本的坐标,记录标本的长轴、倾向、倾角、风化、磨蚀等信息。此外,ATK还配合摄影和摄像技术保留每件标本的原生状况,并运用软件制作发掘水平层的三维模型,以准确展示遗迹、遗物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考古发掘的精确性和科学性。
因为发现线索太过敏感,下午我随清坡到遗址现场,又发现多件石器及化石残片。原始地层清晰而完整,地层中裸露大量石器,其中有一件精美的小石片。在施工现场还捡到一件疑似有使用痕迹的动物骨骼化石。考古队决定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刘海旺院长到现场莅临指导,并商议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事宜。
2021年11月14日,刘海旺到达温泉遗址现场,又采集到一批化石和石器。经文物考古专家、平顶山市文物部门相关负责人和汝州市、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几方商议,达成以下意见:一是在采集到石器和化石区域暂停工程施工;二是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出资、赵清坡团队着手开始抢救性发掘,暂时先布三个探方;三是邀请专家对遗址价值进行科学评估,决定下一步保护措施;四是目前遗址和考古现场安全由温泉镇负责。
被盗的文物
2021年11月15日,遗址现场又采集到一件手斧,加上之前发现的一件薄刃石斧,我感觉属于阿舍利技术体系。阿舍利石器文化是旧石器文化中的一个阶段,距今170万年至20万年间,因最早发现于法国亚眠市郊的圣阿舍尔遗址而得名。它的一个集中体现,就是左右对称的石器,多类型组合,例如:手斧、手镐、薄刃斧、砍砸器、大型石刀等。这种石器技术以前西方学者认为东亚地区不存在,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在我国广西、渭南等地陆续有所发现,特别是当年在青藏高原地带的皮洛遗址发现大量阿舍利技术的石器,但在中原及以北地区从未发现。如果可以确定这里具有阿舍利技术的石器,将为否定莫维斯线(美国学者画了一条线,认为这条线以东地区,其实就是东亚地区没有这种先进的石器技术)的存在提供新的证据。
11月17日,赵清坡给我打电话,说原先在原始地层保留的一件精美的大石片被盗。我与在清坡电话中详细分析:施工现场是封闭的,能够进入现场的人极少;这种石片的价值没有几个人知道,而明了其价值的都是学者,肯定知道它没有经济价值。因此我们推定,很可能是跟随我们去现场的几个民工看到我们一直抚摸关注这个石片,认为价值高就把它盗走了。我们就此与汝州市文物局和汝州警方沟通,怀疑对象被警方叫到一起集中谈话。
11月23日,被盗石器在离失窃原地不远处被发现。同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平顶山市文物管理局、汝州市文物局对遗址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同时向国家文物局提交发掘申请,获批发掘证号为(2021)第1662号,批准发掘面积150平方米。
一项重大考古发现
2021年12月5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邀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高星,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谢飞,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社江,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彭菲,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魏兴涛和我对温泉遗址进行现场考察,对遗址价值进行论证,并形成以下纪要:
一、汝州温泉遗址是一处大型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具有石器加工场性质。石器在多层位连续分布,地层清晰,存在两种典型的旧石器工业技术体系,是一项重大考古发现。遗址研究潜力巨大,科学价值突出,具有重要的社会政治意义。
二、按照国家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目前正在进行的基建项目应立即停工,建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遗址进行系统考古调查,确定遗址范围,并制订后续考古工作计划。
三、建议改变现有河道治理规划,对遗址采取现场保护,为建设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创造条件。
四、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建议追回从遗址出土并流失的古菱齿象等化石和其他文物标本,以保持遗址考古资料的完整性。
五、建议河南省文物局采取紧急措施将遗址列入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定级之前按照省文物保护单位对待。待时机成熟,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亚现代人源起之地
遗址的测年是考古发掘的重中之重。2021年12月8日,碳十四测年结果表明,第一探方第七层一个碳粒超出了测年的准确范围,不晚于4.35万年。12月10日,釉系测年结果表明,第一探方第十层地层发现的一颗动物牙不晚于6.5万年。12月27日,在湖相沉积层发现一段七八厘米长的木头,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保护;12层(湖相沉积层)热释光测年结果为9万年。根据遗址发掘1区东西剖面热释光测年数据建立的贝叶斯深度模型显示,遗址年代确定为5万年到9万年,这一发现填补了我省乃至国内在这一阶段考古发现的空白。
为进一步搞清温泉遗址的性质和价值,2022年7月22日至24日,河南汝州温泉旧石器遗址论证会在汝州市温泉镇举行。平顶山旧石器考古调查的实际项目负责人赵清坡介绍了遗址考古发掘情况,与会专家形成一致意见,认为遗址是旧石器时代中期大型旷野遗址,具有河漫滩相,是人类挑选制作石器、屠宰分食动物和捕食水生动物的临时活动场所,集中出土石器和化石的砾石层,处于湖泊相河漫滩转化的初期。时代在5万年到9万年,这一时期是现代人行为出现、发展的关键阶段,丰富的遗物、完整的地层、清晰的文化序列十分难得,遗址下文化层为南方砾石、大石片工业,出土手斧、薄刃斧、手镐大型修背石刀等阿舍利技术体系石器,同时包含砍砸器、石核等简单石核石片石器,上文化层为刮削器、尖状器等小石片工业,两种石器工业体系共存且存在传承关系,尤其是原生地层中出现的手斧、薄刃斧等在中原地区属首次发现,对研究我国南北方旧石器工业体系、阿舍利技术传播与演变、现代人起源等重大学术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遗址出土的动物化石对人类获取食物资源能力、方式和生存条件提供了珍贵资料和信息,遗址保存的多层位沉积信息,对研究当时的气候变化和人类生存环境背景具有重要价值,遗址的底层清晰,石器的多层位连续分布文化面貌多样,技术特征清楚,研究潜力巨大,科学价值突出,具有重要的社会政治意义。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遗址共发掘出土和采集到石制品3000多件,碳样品26份,火塘2处(疑似)。根据最新调查,地表采集到石器、化石范围为8万平方米到10万平方米。
偶然中的惊人发现
2023年5月9日,“河南省东亚现代人起源国际联合实验室汝州研究基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汝州旧石器考古工作站”揭牌仪式在汝州温泉镇举行,河南省东亚现代人起源研究和河南省旧石器考古工作座谈会同时召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社江等与会。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汝州旧石器考古工作站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可以容纳15人开展工作,具有展览、修复、摄影、收藏等功能。专家与当地政府相关领导就温泉旧石器遗址在国家文物局平台发布事宜、温泉遗址参加第九批国保申报、保护规划编制、遗址公园规划以及温泉遗址和仙人洞遗址参与十大发现评审等相关事宜进行了座谈。
现在每每回忆起温泉遗址发现的前前后后,依然感慨万千。每一项重大的考古发现,似乎存在巨大的偶然性,但是仔细品味,其实也有一定的必然性。就温泉遗址而言,如果没有平顶山旧石器考古调查这个项目背景,没有那年夏季百年不遇的大水,没有现在信息的快速传播,没有汝州牛涧河风景带项目工程、没有赵清坡,没有我们的职业敏感,这个遗址可能的命运是毁掉一些、埋掉一些,至于什么时候能够发现,还真不好说。温泉遗址的发现,给工程实施单位造成了巨大损失。对于汝州而言,短期内也增添了巨大的财政负担,但是对于整个国家而言,对于汝州的长远发展而言,不仅仅是保存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而且对于提高汝州的知名度、增强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也将产生巨大影响,对当地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也极具潜力,对旧石器考古事业来说那就更是厥功至伟。
目前,温泉遗址保护规划正在编制中,第九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和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参评工作也在积极筹备中。
(本版内容转自平顶山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