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乡风文明建设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走进陵头镇沙古堆村,一幅文明乡风新画卷正徐徐展开:村委会门前的村规民约宣传版面条目详细;红白理事会办公室里,村干部耐心劝导村民简办婚丧嫁娶;村务公开栏的“道德红黑榜”前,几位老人边看边点头称赞……这些变化的背后,是沙古堆村近年来以“道德评议”为抓手,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推动移风易俗润泽乡风的生动实践。

孝亲敬老
近年来,沙古堆村通过成立道德评议会,借助群众力量,在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的道路上积极探索,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建强评议队伍,夯实工作根基。“我们的道德评议会成员由群众公推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组成。”据沙古堆村党支部书记朱见军介绍,沙古堆村道德评议会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成员经村民代表民主推选产生,涵盖了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公道正派的村民代表,以及热心公益的乡贤能人。
“道德评议会成员不时到村民家中串门,跟村民拉家常,摸清群众真正的需求,让村民参与村庄治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村里,实现了矛盾有解决、观念有改变、风气有改善。”评议队伍组建后,沙古堆村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学习相关政策法规、典型案例,提升成员的政策水平和评议能力,为后续工作筑牢基础。
明确评议标准,确保评议公正。为使道德评议有章可循,沙古堆村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村规民约,制定了详细的评议标准,将大操大办、厚葬薄养、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纳入评议范围。
村民邵龙奇坦言:“以前一场红白事动辄花费数万元,村民苦不堪言,但谁也不敢带头打破‘面子’。”
“自从村里设立了‘红黑榜’,对遵守文明新风的村民张榜表扬,对违反规定的村民进行批评教育,借助舆论压力引导村民规范自身行为。”邵龙奇道出了陋习改变的转折点。
丰富评议形式,激发参与热情。“我们沙古堆村道德评议会还创新评议形式,除定期召开评议会外,通过入户走访、线上交流等方式收集村民意见。”据沙古堆村第一书记郭琳琳介绍,该村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将基层党建与文明创建等阵地建在一起、工作融在一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一次婚丧嫁娶新风尚的评议活动中,评议会成员深入村民家中,宣传移风易俗政策,并对几户有喜事的家庭进行重点走访,耐心讲解新的操办标准,最终大家一致同意按新标准一切从简。”郭琳琳说,在评议过程中,村民、村干部共同参与,对身边的现象进行讨论,营造了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目前,沙古堆村正在弘扬乡村新文明,全村呈现出社会治安稳定,村民遵纪守法、和睦相处、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评议成效显著,乡风焕然一新。“经过道德评议会的持续努力,沙古堆村在移风易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村民逐渐转变观念,丧事简办成为新时尚,平均花费降至万元以内。此外,高价彩礼的现象也得到有效遏制,村民更加注重婚姻的本质,而非物质的攀比。”朱见军说。
沙古堆村道德评议会不仅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方式,还营造了文明和谐的乡村氛围。邻里关系更加融洽、互帮互助的场景随处可见、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村民们在参与道德评议的过程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不断增强,为乡村治理注入了新活力。
沙古堆村的实践证明,道德评议会是推进移风易俗的有效抓手。未来,沙古堆村将继续发挥道德评议会的作用,不断探索创新,丰富活动内容,让文明新风吹遍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宋乐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