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拔隽秀的涟漪亭,重檐悬山的观音阁,长虹卧波的接圣桥,泼翠溅玉的珍珠帘,这些都袅娜着“走”进眼前案台上的中国画中。4月9日上午,在中原四大名刹之一、国宝级文物保护单位风穴寺景区观音阁前,61岁的汝州籍国际知名画家赵寒翔正与画友魏进生在凝神作画,熟悉的家乡山水胜景早已了然于胸。
“我老家是嵩县山区的,小时候家里穷,再加上父亲工作的调动,12岁时举家迁到小屯镇麻庄村定居,成为真正的汝州人。上小学时就对课本里的插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自学美术。1982年前后曾在临汝县文化馆专业学习画画。1988年从武汉纺织大学染织美术专业毕业后,进入广东佛山万家乐集团做艺术设计工作。”说到自己的艺术从业经历,赵寒翔说,不断变换的人生经历就是自己画风最好的底色。

赵寒翔凝神创作
之后,赵寒翔又进入华南理工大学深造,毕业后晋升为集团副总经理。然而,在国有企业改制的大浪潮中,1997年,正值而立之年的赵寒翔毅然选择了辞职,在佛山成立了自己的专业画室,成了一名职业画家。
生活的奔波,使得赵寒翔的技艺快速精进。“作为一名画中国画的画家,我的眼光不仅仅局限于国内,而是放眼国际。传统的中国画讲求近、中、远景的搭配,显得中规中矩,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很多外国人看不懂、也不欣赏传统的中国画。基于这样的艺术构思,我尝试打破中国画传统的艺术风格和构思,借鉴西方画彩墨山水的画法,以中国画为底色,巧妙运用西方画的构图与色彩,杂糅中外,逐渐走出了一条中西合璧的中国画创作风格。”
近十年的潜心钻研,赵寒翔的中国画逐渐形成了彩墨山水、彩墨花卉、彩墨岩石等三大系列中国画作品。
生在嵩县、长在汝州,北方苍劲粗犷的山岩,滋养着他的艺术灵感,锤炼着他的艺术风格。“我的一切艺术灵感都来源于豫西的山山水水,创作的空闲时期,我都会回到汝州、嵩县、鲁山、栾川等地,深入山区写生。”
在赵寒翔的笔下,那些从小就熟悉的豫西大山里的悬崖峭壁,仿佛是一位位傲然挺立的将军,特写镜头一般放大、定格,继而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我画大山的悬崖峭壁,不像一般的中国画,有岩石、草木、亭子等,而是只画岩石的局部,彰显岩石的壁立千仞与坚韧挺拔的特质。这样的特质,从大的层面,象征中华民族在艰难险阻中屹立不倒的民族精神;从小的层面,岩石交错纵横的纹路也代表了我们每个人在前进道路上所经历的磨难与挫折,以及在磨难与挫折中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赵寒翔说,他的这些彩墨岩石系列中国画,不仅是他个人艰辛的艺术从业经历的缩影,也是更多与他一样的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不屈奋进的成长印记。
杂糅中西美术技艺的独特画风,对生活有着深深感悟与思考,赵寒翔的中国画系列作品,不仅受到了国内一些顶尖企业家的青睐并收藏,而且在国际上备受关注与钟爱。
2014年,他的彩墨山水作品作为国礼赠送给南非总统祖玛。2016年,他荣获“中美杰出华人艺术家”称号。2017年,他的彩墨花卉作品作为国礼赠送来华访问的挪威首相埃尔娜·索尔贝格。2017年,中国中外文化研究会重点推荐他为献礼中国两会艺术大家。2019年,他的彩墨山水作品在上海合作组织工商峰会上由吉尔吉斯斯坦国主办方作为唯一峰会礼品赠送上海合作组织。2021年,他受邀参加上海合作组织20周年人文教育与工业展峰会。2021年,他荣获美国LABA“全球最具影响力艺术家”称号。2023年,他获得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最高荣誉勋章。
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使者,赵寒翔多次参加中俄、中捷等文化交流年活动及国内各种艺术家交流活动,并先后接受CCTV发现之旅频道、美国华语电台等媒体采访,为宣传推介中国画、中国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
国家一级美术师,武汉纺织大学客座教授,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改革创新研究院专职副院长,岭南文化艺术创作鉴赏研究院副院长兼高级研究员,上合组织一带一路丝路文化中国-乌兹别克斯坦特聘顾问,广东收藏家协会书画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邮政邮册发行委员会艺术顾问,中国文化信息协会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CCTV大国人文特聘艺术顾问。对于这些头衔,赵寒翔说,他从没忘记自己是一名职业画家。
“画家的职业就是画画,28年职业画家的锤炼,在技艺上已经到了顶点,在艺术层面上我还在继续尝试创新和突破。”赵寒翔说,他现在正在尝试“让高端艺术走进千家万户”,让自己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元一幅的作品走入寻常百姓家,“一是把自己的作品做成版画,限量印刷,老百姓花上千把元就能买到我的画;二是把我的作品印到高档丝巾上,做文创产品,我正在和一些文创公司合作,初有成效。”
对于自己的家乡,赵寒翔有着深深的情结。“我少年从嵩县山区搬出来的时候,老家还没通上电,用的是煤油灯,汝州当时也只有一条繁华的中大街。现在家乡变化这么大,我觉得非常自豪。希望汝州更多的艺术家能走出汝州,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舞台,展示厚重的汝州,展示多彩的中原,展示伟大的中国。”赵寒翔意兴盎然地说。郭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