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用手机“免密支付”功能
“一觉醒来钱就被偷走了。”张某一早醒来发现短信提醒,半夜有人从她的苹果账户刷走998元充值到了某款游戏中,但她从未玩过这个游戏。她马上意识到,她的苹果账户被盗刷了。回想了很久,她此前并无泄露个人信息或者点开不明链接,只是在睡前更新了苹果手机的系统。在被盗刷之后,张某才发现自己已经开通了苹果账户的“免密支付”。像张某这样只被刷走一笔订单还算是幸运的,因为她在移动支付绑定的信用卡上设置了刷卡限额,当不法分子试图刷走第二笔995元的款项时,因需要本人认证才没成功。
对年轻消费者来说,面对“免密支付”,常常陷入矛盾。一方面,他们认可其便捷性;另一方面,又担忧安全风险。
在移动支付中,对平台而言,完善技术手段、加强风险提示、优化用户体验,是履行主体责任的应有之义。然而,如今却演变为消费者频频付出“隐形代价”。
“免密支付”即“无需密码确认支付”,用户开通后,单笔交易金额在一定限额内可直接扣款。然而,这一功能若被不法分子利用,可能带来严重安全隐患。手机丢失或账号泄露时风险激增,若他人获取您的账号或设备,可通过“免密支付”直接消费或购买虚拟服务,且无需二次验证。小额免密累积大额损失,部分平台免密额度虽设单笔上限,但短时间内高频次小额盗刷仍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隐蔽性强,难以及时察觉,盗刷交易通常通过绑定支付平台的虚拟服务(如游戏充值、APP订阅)完成,或者在机主凌晨熟睡时段完成,消费者发现时往往已产生多笔扣款。
为降低盗刷风险,警方提醒广大消费者网络购物时谨慎使用手机“免密支付”功能,避免因账户权限过度开放而引发资金损失,建议非必要不开启“免密支付”,若需保留部分免密服务可以单独进行设置。
警方提醒:若发现账户存在异常交易,立即冻结支付渠道,通过银行客服、支付宝或微信平台紧急冻结关联账户,阻止后续扣款。留存证据并投诉,保留盗刷记录截图、交易时间等信息,向支付平台投诉。若损失金额较大,需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如遇消费纠纷,可拨打热线电话或通过“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进行维权。
收到惊喜盲盒快递 千万别扫二维码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没有网购,却收到惊喜盲盒快递,里面只有一张卡片,让你扫卡片上的二维码,有惊喜。警方提醒:遇到这种情况,这种二维码,千万不能扫!
居民李女士收到一份快递里面是张卡片,称扫描卡片上的二维码可以免费领取礼品。出于好奇,李女士便用手机扫码安装了APP。不久客服向其发送了10元红包,李女士随即放松警惕,在客服引导下开始刷单返利进行赚钱。经不住诱惑的李女士不断加大刷单金额,客服却称李女士操作失误,需要充值解冻账户。连续转账后仍然无法提现,李女士才意识到被
骗。
警方提醒大家,这是违法犯罪分子用邮寄的方式广撒网,只要你扫描了上面的二维码,诈骗故事就开始上演。
骗子的圈套是这样的:步骤一:诈骗分子会大批量盲发快递,快递内附有不值钱的小礼物+卡片或宣传单。出于好奇心,很多人都会去进行扫码操作,进而落入骗子的圈套。步骤二:添加好友后,诈骗分子会让受害人下载指定APP,伪装成“客服”让受害人进行刷单,通过小额刷单返利让受害人初尝甜头,接着诱导受害人进行大额刷单,从而骗取更多的资金。然后,骗子卷钱跑路,你被骗了。
针对上述骗局,警方提醒:个人信息保护要做好,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保护好身份证、手机号、收货地址等个人信息,警惕个人信息泄露;陌生快递要警惕,收到不明快递时,不要随意扫码、或是添加陌生人好友,重点提醒家中长辈和孩童,提高安全意识,警惕陌生快递类诈骗;警惕刷单骗局,网络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不要被高额报酬所迷惑,更不能抱侥幸心理相信骗子的退款承诺,以免遭遇连环骗局。郭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