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工村民包装草莓
3月20日,在临汝镇临东村东南侧的田野里,翻耕过的春地被大型机械整理成豆腐块一样平整的宽垄,12组村民郭寒元,正在和技术员一道给草莓育苗基地铺设滴灌软管。“小苗子前天从安徽拉回来,都在屋里堆放着,抓紧时间把滴灌铺上,开始移栽苗子,自己育苗不仅质量有保证,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2023年上半年,郭寒元和要好的两个朋友一商量,决定在家发展草莓种植。“这一块地36亩,18个棚,投了好几十万元,钱凑得不容易,当时就想着一定要把它干好。”
酸酸甜甜的草莓挺好吃,但真正种起来才知道其中的不易。“刚开始不懂技术,吃了很多苦,照顾草莓真是比照顾孩子还要上心。气温高了,要及时扯开棚子通风;气温低于10摄氏度,要在棚里放置酒精燃烧增温;刮风下雨下雪,就得守在棚子旁。现在我虽然掌握了一些技术,但还是聘请有专职的技术员。”郭寒元说,为保证草莓的质量,第一年地里施了羊粪,第二年施了牛粪,“羊粪壮实增肥力,牛粪让土壤发虚不板结,今年地里的肥力够了,不敢再施肥了,否则草莓枝叶疯长、坐果率低。”
大棚外边,建有专门的蓄水池和滴灌控制系统。“从井里抽出来的水含有杂质,需要过滤后再进入滴灌系统,草莓喝的都是高品质的泉水。”郭寒元说。
靠着过硬的技术和精心的侍弄,第一年种植的草莓就获得了不错的收益。“2024年春节前批发价20多元一斤,主要销往洛阳、三门峡等地的批发市场和水果店,销路一直很好。”郭寒元说。
随着气温升高,现在大棚草莓也进入了高产季。“现在草莓批发价降到七八元一斤,但产量很高,每天有20多个附近的村民过来采摘,一天可以摘2000多斤,可以持续到5月底。”郭寒元。
“我家就是临东村的,离这儿很近,一天摘草莓8小时,工资60元,干着有劲。”务工村民李晓燕笑着说。
郭营战 牛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