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好儿郎”秦基伟李新超:消防队里的“幕后英雄”崔伟峰:一片丹心铸警魂李晨光:做社区矫正对象的“贴心人”杨冰:选择了从警,就选择了责任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076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03-30

李晨光:做社区矫正对象的“贴心人”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1985年出生的李晨光,2010年毕业于渤海大学文理学院文法系法学专业,通过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进入市司法局工作。现任陵头镇司法所所长兼社区矫正专管员,2014年陵头镇司法所在他的管理下创建成为“河南省规范化司法所”。

李晨光的妻子马俊磊也在司法局工作。刚参加工作时,他住在基层所里的宿舍,妻子住在单位的集体宿舍,只有周末才能团聚。在单位,他们是人人称赞的工作模范型夫妻。

2012年6月,李晨光的女儿出生,当时社区矫正工作刚刚起步,正处于紧张的探索学习阶段,服刑人员对此都有很大的抵触情绪,管理上存在较大难题。李晨光担心请假后对服刑人员的管理突然松弛下来,之前半年的努力将会付之东流,妻子安慰他:“家里有我呢,我会把咱们的女儿照顾得很好,你安心工作吧!”听到妻子这样说,他怀着对妻女的愧疚回到工作岗位。

2016年,李晨光的母亲做心脏搭桥手术,他却因为工作没能陪在母亲身边,每天只能通过电话了解母亲的身体情况。第二年春天,母亲又被检测出乳腺肿块,需要到省肿瘤医院做手术。一边是自己的亲人,一边是放不下的工作,两头他都割舍不了。当局领导无意得知他的情况后,立即给他批假让他回去照顾母亲,可是母亲做完手术的第二天,放不下工作的他就又偷偷跑去山里“看望”他的社区服刑人员。

陵头镇地处山区,大部分社区服刑人员都是因为穷才走上犯罪之路。但是经过司法所的矫正之后,人人都变得懂法守法,淳朴的乡风民俗得以重新回归,因此大家对司法所充满感激。由李晨光管理过的100多名社区服刑人员,很多在期满后还会时常到司法所坐坐,找他谈谈心、说说话,和他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社区服刑人员潘某,在北京打工时过失致人死亡,被判缓刑。经过法院判决,潘某需赔偿死者家属8万元,分3年还清。潘某本就家境贫寒,无力赔偿,由于无法外出打工,想和妻子一起做些小生意却又没有资本,家中愁云惨淡。走访中,李晨光得知了他家的情况,马上拿出自己仅有的6000元存款,借给潘某渡过难关。潘某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他说:“李所长,你真是比亲人还亲,真不知该咋感谢你。”正是由于李晨光对社区矫正对象坚持不懈的关怀和引导,潘某不但还清了债务,还拥有了自己的店面,生活重新充满了希望。

这就是李晨光。六年来,他的私家车在山路上开了18万公里,报废了1辆车,跑坏了12个轮胎。100多个社区服刑人员的家庭、工作、生活情况他都了然于心。他说:“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让每一个服刑人员都能懂法守法,同时带动身边的人学法懂法守法,我的目标是每年辖区的社区服刑人员总数都能减少,直到这个数字变成0。”吴伟伟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