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家村:全自动化养鸡日产鲜蛋八吨多郝沟村:集体经济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710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3-10

郝沟村:集体经济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3月5日,走进蟒川镇郝沟村集体经济的加工厂,十二三台数码缝纫机嗡嗡作响,缝纫机前女工正专注地缝制消防服。在她们灵巧的双手下,布料沿着激光定位线精准走线,转眼间便缝制出笔直的衣襟线。一天下来,她们能加工消防服成品100余套、鞋内帮1000多双。

“谁能想到闲置的幼儿园办公楼,现在成了我们村的致富车间。”郝沟村党支部书记侯振国看着热火朝天的车间感慨道。2024年5月,他和蟒川镇包村干部带领村两委会成员多方考察,与汝绣产业园区内的河南洪安消防设备有限公司达成合作,筹备代加工厂,接收加工订单,加工制作消防服等,打造出这个让留守妇女出家门进厂门的就业平台。

车间里平均年龄50岁以上的“巧娘们”格外引人注目。她们年轻时都有过裁缝经验,有些还是裁缝能手,现在经过短期培训,很快掌握了数码缝纫机的操作技巧。“过年前一个月我赶制几千套消防服,计件工资拿到2500多元。”正在缝纫的何红鑫笑着说,“早上送完孙子上学后我过来上班,下午四五点还能赶回家做饭,挣钱顾家两不误。”

车间里此起彼伏的谈笑声中,正在裁衣缝的宋绣笑着说:“我家就在厂房后边,没几步就到了,有空来做点衣服,老人孩子都能照顾到,这才是咱农村人的好日子!”

50多岁的宋菊年轻时干过裁缝活,如今在村加工厂里手法最是利落,是大家默认的全能工,哪个工序人数不够,她就及时补位。“现在人手不多,她干的活儿比较杂,除了缝纫活,还需要理货、送货。”侯振国介绍说,宋菊身兼多职,负责着加工厂的琐碎事。说话间,宋菊手下的缝纫针脚细密如鱼鳞,转眼又完成一件消防服的布兜缝合。

正午时分,女工们陆续收起围裙准备回家做饭。侯振国站在车间前感慨说:“没想到我们村上的‘夕阳红’变成‘向阳花’了。当初改造闲置幼儿园时,在家闲着的留守妇女没想到不出远门就能挣钱,她们用行动证明,只要肯干能干,啥时候都能挣到零花钱。”

乡村振兴,从来不是一个人冲锋,而是一群人稳稳地向前走。经过不到一年的发展,加工厂已形成稳定的代加工订单链。消防服、游泳服、鞋内帮等产品按照要求加工后,直接送往合作企业。

“我们既要让群众挣到现钱,更要让村集体有活钱。”侯振国指着厂房说,如今,这个开在村民家门口的加工厂,不仅盘活了沉睡资产,更让留守妇女家庭实现稳定增收。

订单不断是生产源源不断的动力,为丰富加工类型,侯振国若有所思地说,车间计划上一条消防器材生产线,村两委会计划用集体经济的收益资金加上乡村振兴项目资金,让村民入股,蹚出一条“支部引路、产业铺路、群众共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宋盼盼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