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来自基层的一名中医,肩负着让广大人民群众学习中医、体验中医、信任中医,并让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的责任和使命。”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宋氏中医外科第六代传承人、金庚医院党支部书记宋兆普表示。
“我今年带来的建议是关于丸散膏丹制作技艺的。”宋兆普说。
丸散膏丹是中医绝活和技能的体现,具有用法简单、使用方便、价格实惠、疗效明显等优点,是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医药文化瑰宝,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广泛的认知度。然而,由于中医药传承的复杂性,丸散膏丹的制作技法主要掌握在民间中医手中,但受年龄及文化程度等因素限制,不少人难以通过执业资格考试,不能合法从事生产。这导致许多疗效显著的丸散膏丹不能大量上市,传承人也因此收入微薄,传承积极性受挫,技艺濒临失传。同时,市面上部分厂家不懂丸散膏丹秘方和技术,打着中医药旗号,却按西药方式生产,损害了丸散膏丹和中医药的声誉。
如何保护和传承好丸散膏丹制作技艺,让其成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拳头产品,在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的同时助力我国中医药走向世界?带着这个问题,宋兆普先后走访了河南、广东、山西、江苏等地的民间中医,深入了解丸散膏丹的传承发展情况、面临的问题和解决路径,最终形成了他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的建议。
宋兆普建议,首先,针对有特殊技能的民间中医,国家要推出符合中医临床特色的执业考试,使他们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次,国家应组织挖掘和整理有显著疗效的丸散膏丹,鼓励国有药企参与,打造国家拳头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最后,国家应出台相关法律,打击国外对我国中医秘技、验方等的收买盗抢行为,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瑰宝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健康。 郭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