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办印发《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香菇+白鹅+蜂蜜+鞋厂这个脱贫村产业真不少尚庄村:传承民俗文化 打造和美乡村“小摊点”蕴含“大民生”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704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2-28

“小摊点”蕴含“大民生”

李晓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袅袅烟火气,悠悠为民情。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个个承载着广大市民“小幸福”的特色夜市,在城区“有序绽放”,点亮城市“夜经济”的同时,托起了稳稳的民生幸福。

近日,有外地朋友来汝,提出要吃夜市。到洗耳河夜市一番饕餮后,这位朋友不仅对汝州的美味小吃赞不绝口,更是对夜市摊点的干净卫生有序啧啧称赞。

有人说:夜市,直通一座城市的胃。为让烟火气浓起来,我市出台一系列措施拉动市场经济发展,刺激消费,使“深夜食堂”成为促进民生经济发展的重要“活力因子”。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夜市是个奇妙的存在。

它不仅仅是对深夜饥肠辘辘肠胃的满足,也有举杯共饮的青春,有肝胆相照的友谊,有灯火中心爱的人欢笑的脸,有城市长久形成的饮食习惯和文化,是我们城市记忆的生动缩影,是老汝州人“舌尖上的乡愁”。

曾经,夜市也存在很多问题:烟熏火燎、卫生可疑、喧哗扰民。越来越高的环境、卫生、交通等诉求,加上深夜外卖等消费形式的竞争,让很多城市的夜市萎缩,有些老味道在消失。很多市民在放下深夜碗筷的同时,慢慢的回味才格外令人感慨。

为做好市容管理与民生诉求之间的平衡,我市相关部门认真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相继高质量打造了洗耳河夜市、城垣路夜市、军民街夜市、望嵩路夜市、建设路夜市、城北夜市等,有效促进了群众的就业创业激情,让烟火气息重新在市区的大街小巷升腾。

“夜市经济”虽然看上去不是那么“高大上”,但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灵活、接地气的小本生意,带来的是巨大的市场活力。对于低收入群众来说,“夜市经济”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实惠。不仅激活了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而且还极大程度助推灵活就业。夜市摊点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方便了市民生活,也打通了城市的“毛细血管”。

如何做到因地制宜,让夜市经济产出应有的热量,而不是让城市“发烧”,才是夜市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发展“夜市经济”,放开“夜市经济”,我市坚持“柔性执法”,科学管理,结合周边群众建议,根据居民人口数量、商贩摆摊位置、交通安全、用电用水等因素,按照“便民不扰民”工作思路,“统一设置、规范管理”,在不影响市民生活、不影响交通秩序、不污染城市环境、不侵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放而不乱、管而不僵,最大化发挥管理效能,最大化方便群众。

小摊点一头连着摊贩的个体生计,一头连着民众的生活便利。我市管理部门合理把握城市科学管理,助力城区“夜经济”有序“升温”,让城市的夜晚“亮起来”,烟火气“燃”起来,让群众生活“乐起来”。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