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山山能作雨  物物解呈春图片新闻春雨为何“贵如油”?雨水至,万物生,人间又逢春雨水节气养生:疏肝健脾是关键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697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2-18

雨水节气养生:疏肝健脾是关键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雨水节气,气温回升,降雨增多,为世间万物带来蓬勃生机,但此时天气乍暖还寒,疾病极易乘虚而入。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主任田霞提醒市民:雨水节气自然界湿气加重,养生的关键在于疏肝健脾。

饮食调养

雨水之际,湿气悄然弥漫,饮食重点在于健脾祛湿。中医理论中,脾胃堪称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的源头。此时,不妨适当增加具有健脾祛湿功效的食物摄入,像山药、薏米、芡实、白扁豆、红枣、南瓜等都是不错之选。

另外,雨水时节气候兼具干燥特点,人体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紧绷等状况。所以,务必注重补充水分,多饮温开水。也可依据个人喜好,酌量饮用养生茶,例如玫瑰花茶,其能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陈皮茶有助于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依自身需求挑选适宜的养生茶,既能满足补水需求,又能收获养生之效。

运动锻炼

恰当的运动能够推动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素质,提升机体抵抗力。雨水时节,尽管天气渐趋暖和,但寒意尚未散尽,过于剧烈的运动并不适宜。不妨选择一些温和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太极拳与八段锦作为我国传统养生瑰宝,动作舒缓柔和,讲究动静相宜,具备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络等诸多益处。练习过程中,要求呼吸自然顺畅、意念专注集中。长期坚持,对改善身体柔韧性、协调性与平衡力大有裨益。每周进行3至5次,每次30分钟上下即可。运动期间,保暖工作不容忽视,防止着凉受寒。运动前充分做好热身准备,活动开身体关节;运动结束后,及时擦干汗水,更换衣物,避免寒湿之邪侵袭人体。

起居作息

中医倡导“天人合一”理念,人体生理活动应契合自然界变化规律。雨水时节,白昼渐长,黑夜渐短,需顺应这一自然节律,合理调整作息。建议晚上尽量在23时之前安然入睡,清晨6时至7时左右按时起床,确保充足睡眠,以利身体恢复与调养。

此外,雨水时节气温起伏较大,早晚温差依旧明显,“春捂秋冻”的原则仍需遵循。特别是老人与儿童,身体抵抗力相对薄弱,更要注重保暖,预防受寒感冒。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至关重要。经常开窗通风,可有效减少细菌、病毒滋生繁衍的机会。

情志调节

春季是万物复苏、肝气升发的季节,雨水时节亦不例外。这段时期,人们的情绪容易波动,稍不留意便可能烦躁易怒。而不良情绪会干扰肝脏正常功能,进而引发身体诸多不适。所以,雨水时节尤其要重视情志调节,保持心情舒畅,使肝气得以顺畅疏泄。日常生活中,有诸多途径可调节情志。不妨多参加户外活动,走进大自然怀抱,欣赏山川秀丽景色,感受春天的盎然生机,让身心在自然中得到放松。

据沈阳日报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