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蛇年新春佳节刚过,正月十三,第九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宝丰马街书会接踵而来。马街书会位于宝丰县城南的马街村。马街书会,有“一日能看千台戏,三天胜过万卷书”之说,俗称“十三马街会”。它是中国最大的民间曲艺大会,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录。马街书会是最具说唱文化特征的代表项目,不仅是祭灶神、拜三皇、祭邱祖、拜师收徒、亮书、写书、唱愿书、对戏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也是全国民间曲艺艺人向往的圣地,是各地曲种、曲目集中竞技的田野舞台。全国的老艺人们携琴负鼓,不约而至到此亮书献艺。年逾80高龄的评书名家刘兰芳偕弟子莅临现场。这对于自小爱好曲艺,听着刘老师的评书———《岳飞传》《杨家将》长大的我来说,能到现场聆听,那可是千载难逢的幸事。前些年,因各种情况未能如愿,此次曲艺盛会我说啥也要去现场感受一番。
当日,和风吹拂,暖阳如春。我为了避免开车的诸多麻烦,决定随团前往。提前两天在旅行社报了名,还多次核实,唯恐漏报。上午8:30分准时到达指定地点。上车一看都是满头银发的老年人。这难道曲艺、戏曲这些人们喜闻乐见的节目,都是老年人的专利吗?不免心里多少有点失落感。当车辆行驶到朝川新区门口时,上来位带着两个漂亮姊妹花的年轻“妈妈”。据说小的不满7岁,大的刚过9岁。当提起此行目的时,孩子的妈妈说:“是让孩子到‘书会’现场了解下曲艺文化知识,感受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奇怪,有时,喊她们吃饭都叫不起,今天一听说去马街看书会,比我都起得早。”“俺老师说过,会看戏者看门道,不会看者凑热闹。”小女孩一句话把全车的人都逗乐了。我猜想这可能是近年来,我市戏曲进校园,学生从中受到感染的结果吧。
我们经过一个小时到达宝丰县城,而后又转乘免费公交(交通管控),在距会场2公里处下车,徒步来到马街书会现场。此次马街书会以“守望说唱、情系万家”为主题。马街书会由亮书区、商贸区两大部分组成。该日,亮书节目有名家献艺、名师收徒、书状元颁奖等内容。
会场内,人潮涌动、彩旗飘扬。“亮书”展区,锣鼓喧天、琴韵悠扬。来自山东即墨、菏泽,河南许昌、洛阳、南阳、周口、平顶山及汝州、鲁山、宝丰等地的艺人们,他们中间有年已八旬,从艺50年的资深老艺人,也有涉道未深的学生。他们纷纷拿出看家本领为大家精彩献艺。演出的有山东琴书、河南坠子、南阳三弦书、洛阳河洛大鼓、豫西平调三弦书等。
“书评中外古今事,曲唱东西南北人”。在公益亮书台区,由平顶山雨诺文化传媒公司选送的“口技”模仿秀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更为精彩的是由汝州市消防救援大队选送、汝州市蟒川镇13岁学生陈欣远(小胖)演唱的豫剧名家李树建代表唱段———《大登殿》“我一见老母亲跪金殿……”中的经典选段。他的演唱道字清晰、声情并茂,惊艳了观众,叫好声不绝于耳。据说2018年,陈欣远6岁时,曾随他的师爷———汝州曲剧老艺人崔占老师来此献过艺。
在马街书会现场,令我感动的是,在“地摊”展区,见到二位老艺人。一位鲁山县龚庄村76岁的老艺人王京瑞,据老人讲:“鲁山到宝丰近50公里,赶‘书会’已赶了11年,如果身体允许,还要一直坚持下去。等车耽搁事,今天是骑着自行车来的,去年因大雪封山,路滑不便骑车是徒步来的。”看到老人那幸福的笑容,足能感觉到世间的美好。还有位来自宝丰本地的一位从艺50年的盲人老艺人,在那里忘情地哼唱着。
在刘兰芳艺术馆门前的舞台上,看到了评书名家刘兰芳正在激情地说唱着。她时而笑容可掬,时而怒目圆睁,把《岳飞传》的人物表情演绎得出神入化、入木三分,喝彩声此起彼伏,现场的气氛达到高潮。随后,马街书会历届“书”状元分别用三分钟时间为大家送上了自己拿手的精彩节目。最后,当听到主持人的那句“节目到此结束,明年再次相逢”时,不觉已是下午3点多了。
回去的路上,在车上听到七岁小姑娘说:“妈妈,明年我还要赶书会。”时,我感觉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还是蛮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