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的天干物燥,让大家着急上火:“怎么还没有雨雪天气?”“小麦不会受影响吧?”别担心,种有小麦的农民早已行动起来,在农业技术专家的指导下开展适时冬灌,该浇地的浇地、该镇压麦苗立即行动,科学扎实抓好冬季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可不能让麦子出问题。
我省是农业大省,也是水资源相对紧缺的省份,而水则是庄稼的命根子,抗旱一直是农业生产永恒的主题之一。怎样管好、用好有限的水资源,做好农业水文章,是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的重要问题。
随着农业灌溉条件不断改善,许多农民只需动手刷下卡,为庄稼解渴的水就流进了地里,滴灌、喷灌等先进生产技术也走进越来越多的农田。有些地方还实现了远程操控,完成水肥一体智能化精准灌溉。
尽管如此,让宝贵的水资源发挥最佳效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抗旱时节,大水漫灌现象仍时时可见,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覆盖面仍不充分,人们的节水意识也仍需加强。
对农业生产来说,节水抗旱至关重要,而防汛排涝也不容忽视。有丰收保障的农田,必须是旱能浇、涝能排。
近日,我市召开农村沟渠连通工作推进会,要求抓住春节前有利施工环境掀起整治高潮,加快对村沟、可以自行整治的田沟、斗渠、农渠等进行疏通,并持续巩固整治成果。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冬春时节,正是农田水利建设的大好时机。目前,我市正抓住这一窗口期,大力开展沟渠连通整治工作,将断断续续不成网络的沟渠连通,努力做到旱能浇、涝能排,进一步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如何进一步激发“水”动能,做足“水”文章?我市给出了实实在在的答案。据悉,我市依托“六横九纵、一网贯通”的“大水网”格局,共谋划实施了前坪水库灌区北干管工程、幸福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北汝河(汝州段)防洪治理工程等项目,打造沟渠连通骨架工程,为打通农田水利“毛细血管”奠定基础,确保实现“沟相接、渠相连、水相通”。
相信在“敞开进量水、用好过境水、保护地下水、盘活存量水”的总体思路指导下,我市一定能做好这篇农业水文章,努力治好水、管好水、用好水,造福人民群众,让群众用水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