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伟
汝瓷,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背负着千年的历史和传统。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巨大变革中,它又该如何与时俱进,向“新”而行?这是一个深刻且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上合组织成员国总理会议座上杯的“龙头杯”(总理杯),到中法两国首脑非正式会晤中使用的“雨过天晴云,这般颜色做将来”的汝窑青瓷茶杯,近年来,随着我市汝瓷产业的不断壮大和突破性创新,各种汝瓷作品不断亮相各种国际国内重要场合,在一次次别具特色的高规格活动中鹤立鸡群,大放异彩。
近期,汝瓷又在2024中国国际精品陶瓷展上“高光”亮相,走向国际舞台,魅力闪耀京城。
汝窑为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因产于汝州而得名。汝瓷有两大特征:一是其釉层中气泡的独特排列,形成青中泛蓝、蓝中融青的奇丽釉色,具体说如豆绿、天蓝、月白、天青;二是汝瓷开片形成的独特纹饰,所谓“蟹爪纹、蝉翼纹、冰裂纹、鱼鳞纹”。正是这独有的气质,才使汝瓷在世界瓷林中一枝独秀,一脉相承。
汝瓷的美,在于它不轻浮、不张扬,温润如玉,不温不火,这种最为本真的美,才是其精髓所在。中国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题汝瓷为: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
1952年,周恩来总理亲笔批示,要“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经过上百次的实验和研究,1958年,汝瓷之乡———汝州汝瓷一厂的专家们研制出第一批豆绿釉仿汝器物。1983年8月,汝窑天蓝釉经过汝州原汝瓷厂专家试烧成功并得到陶瓷专家的鉴定,均达到和超过宋代汝窑水平。
如今,经过几代汝瓷艺人的不懈努力,让汝瓷“青”为其色、“玉”为其骨、“新”为其魂,先后恢复研制出了汝窑豆绿、天蓝、月白等十余种釉色,研制开发出汝瓷瓶、尊、炉、洗、碗、盘、兽、人物、茶具、文具、酒具等十多类数百个品种,已由传统化制作向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大踏步迈进。
比如汝瓷与我市技工学校和汝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联合,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汝瓷的兴趣与认可度,也培养出了一大批真正掌握汝瓷技艺的人才,使得陶瓷专业不再是单纯的理论教育,而是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的产物。
历代汝瓷工匠,这些汝瓷的追梦者,将蓝天白云的颜色渲染在汝瓷上,为古朴的汝瓷赋予了太阳的亮色和热情,舒展着蓝天白云的纯洁和明快,用坚硬的质地书写着汝瓷的苦难与辉煌,让汝瓷化蛹成蝶、浴火重生。
漫步汝州的大街小巷,“汝瓷”元素弥漫在市区的空气中,让这座城市越来越体现出深邃幽雅的气息。
千年不熄的窑火,千古不朽的匠心。
汝瓷的未来,可能在于找到与现代审美和生活方式相符合的切入点。“汝瓷知己,汝州等你”,让汝州走上了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而汝瓷的根与魂始终熔铸其中。只要我们心中有文化自信,以创新为驱动,定能让汝瓷焕发出新的生命与活力,在全球化的舞台上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