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数深度融合加快中部地区崛起以绿色金融助力乡村绿色发展产学研协同共促乡村振兴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根基着力完善城乡融合体制机制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641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1-21

以实数深度融合加快中部地区崛起

杨刚强 李纲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重要战略选择。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实数深度融合,是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的关键举措。

●实数融合将加快推动部门和区域层面生产力和结构的潜在变化,进而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影响。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重要战略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作出了新的部署。当前,中部地区发展站在了更高起点上,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实数深度融合,是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的关键举措。

实数融合是加快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路径

总体经济活动的波动是由各种各样的聚合和分解现象引起的,本质上是部门性的潜在变化或区域性的变化。实数融合将加快推动部门和区域层面生产力和结构的潜在变化,进而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实数融合重塑了产业组织形态与发展模式,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是中部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实数融合提升中部地区要素配置效率。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极大地提高了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配置效率,并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能够有效推动地区要素变革和创新性配置。数字技术的广泛渗透,能够有效促进中部地区生产力要素优化组合,加强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成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实数融合推进中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区域经济发展密切依赖于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推进中部地区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新动力。

实数融合推进中部地区绿色低碳发展。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数字技术能够提升各类经济要素的配置效率,大幅减少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无效损耗。实数融合通过溢出效应、重组效应和整合效应,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有效提升中部地区能源利用效率,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协同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中部地区实数融合发展特征

近年来,中部各省持续促进实数融合发展,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成为激活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数字经济的纵深推进,中部地区崛起向“新”步伐加快,各省积极抢占未来竞争新领域、新赛道,多数省份数字经济规模跨越万亿元大关。2023年,中部地区有5个省份数字经济规模超万亿元,其中湖北和河南数字经济规模突破2万亿元,实数融合发展不断走深走实。

当前,中部地区制造业中传统产业占比高,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缓慢,推进实数融合发展依然面临一些挑战。一是中部地区不同区域和部门仍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数据要素流通体制不健全,数据要素价值尚未得到充分释放,数据要素资源利用效能有待提升。二是中部各省高端芯片、工业控制软件、核心元器件等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支柱产业链条存在缺链、短链问题,推动实数融合发展的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滞后,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不平衡,实数融合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提高。三是中部各省在新型基础设施、数字产业集群建设等方面发展不平衡,各省数字经济渗透率存在明显差异,制约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实数深度融合发展的根基有待进一步夯实。

中部地区实数深度融合实现路径

新阶段,中部地区实数融合发展呈现积极态势,应加快培育数字人才,推进重点领域核心数字技术创新,营造实数融合创新生态,统筹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健全实数融合发展激励机制和政策体系,塑造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加快关键领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是加快实数融合发展的重要底座,中部地区要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联网在工业制造、农业生产、公共服务等领域的覆盖率,提升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统筹布局建设绿色智能的数据中心与智算中心,打造智能算力、通用算法和开发平台一体化的新型智能基础设施。加强与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的协同发展,有效缩小数字鸿沟,缩小地区间数字基础设施和网络服务的差距。加快交通、能源、环境等领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筑牢中部地区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发展的根基。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中部各省应立足发展实际,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化变革,充分发挥企业数字化转型主力军的作用,激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和融合发展活力。聚焦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运输设备制造、医药和化学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计算机和通讯电子等行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数智化改造、绿色化转型,提升数字产业的质量和规模。依靠数字技术对农业、服务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改造,大力开拓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创新和技术变革带来的生产率提高被认为是结构变革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中部地区要依托各省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提升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强化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建设高效协同创新体系。加快推动数字创新与产业提升联动,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万亿级先进数字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人工智能、物联网、量子计算等新兴产业,优化数字产业集群发展格局,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加快数智赋能区域协同发展。中部地区应加快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提升区域间基础设施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和协同化水平,推动数字化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实现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协同融通发展。积极采用时空大数据,优化中部地区城市群、都市圈功能,加强都市圈之间协调联动,更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发挥数字技术降低交易成本、运输成本等优势,促进区域间技术溢出,重构地区间产业链竞争优势,优化地区间产业布局。建立健全省际数字治理体系,促进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区域高效可信流通利用,提升区域发展的协同性。

推进“数算碳”融合发展。中部各省应创新数字技术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区域生态利益补偿等领域的应用,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布局数字绿色技术生态体系,健全产业链碳足迹核算管理模式,推进生态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建设。激励龙头优势数字化转型企业构建智能化生产和网络化协同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建立碳排放信息整合管理平台,实现对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绿色监管。发挥数字技术对产业数字化的溢出效应,推动数字化环节向传统行业和重污染行业转移。建设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平台,健全省际联防联控一体化工作机制,减少碳排放跨界转移。加快完善数字化治理和低碳治理激励机制,健全数字中国建设与低碳战略协同推进的治理体系,建设美丽中部。

优化实数融合发展保障。中部地区应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健全数据流通交易的激励机制,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积极探索打通全域全链全生态的数据交易和交互。促进平台经济创新发展,健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制度。支持平台企业发挥生态优势,拓宽数字技术应用场景,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打造更多高能级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加快推进数字贸易发展,优化数字贸易结构。优化财政税收、金融投资等政策,健全促进实数深度融合的政策体系,提升数据安全治理监管能力,有效保障实数融合发展。

来源:河南日报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