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行当之钉马掌上合峰会龙头杯: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汝瓷文化的魅力东沟窑遗址汝州西十里铺村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635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1-13

老行当之钉马掌

李晓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龙无云雨不腾空,马无蹄子路难行”的俗语,应该是对钉马掌的最好诠释。

老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走路时双脚要穿鞋,为的是保护人的双脚;马行走时要钉上一副铁掌,也是为了保护它们的蹄子。小时候第一次看见钉马掌,将一匹驯良的马儿五花大绑在门字型木架中间,好端端的四只蹄子,被人强行钉上铁掌。固定铁掌的钉子,足有寸多长,铁掌钉到蹄子上后,还要有意地把钉子头斜向从蹄子的外缘穿出来,然后再用锤子把露出的钉子尖端砸弯。

虽然看起来残忍,但钉马掌,等于给马儿穿上一双铁鞋防止它不堪重负磨破马蹄,绝不是残害。就像人的指甲一样,时间长了就要修剪,钉马掌与给人修脚也是一个道理。要知道,赶车人长期从事运输业,会统筹路线、轻车熟路地安排装载,再加上老马识途的相辅相成,骡、马就会减少运输痛苦。

记得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中大街的东关桥头和西关桥头,都有一家专做钉马掌活计的铁铺,主要为进城的赶骡、马车人服务。同时,每到西河滩有骡马市,更是钉马掌的高光时刻。彼时,县城大街上的运输工具,除了人力的大板车外,还有驴、骡、马作为动力补充的运输车,大马路上奔跑的多是骡车、马车,“吧嗒吧嗒”的蹄声,让人印象颇为深刻。

在没有汽车前,我们的拉货运货主要靠的是马、骡子拉的车,这种木制车厢也被称为“大车”,送货的人也被称为“赶大车”的。驭马时有五字真诀:即“嘚、驾、喔、吁、稍”。为了保护骡马驴长途行走时的蹄子,就必须在它们的蹄子上钉一个U形的铁掌便于长途行走。既然市场有需要,街面上也就有了专门经营此种行当的铺子,名字叫:“钉掌铺”,亦有人称为“钉马掌的”。

这是中国一个最古老的行业。

据文献记载,我国在2000多年前就发明了蹄铁术。曾有“无铁即无蹄,无蹄即无马”的说法。切蹄、钉掌随着生产和战争的需要逐渐发展成一项专门的技术。我国发明蹄铁术时,欧洲还只知道用皮革缝制简单的蹄鞋。后来才在学习我国蹄铁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由于骡、马长期地奔跑、负重、着力,包在蹄脚外围的角质层会变形、磨损、缺损,使蹄脚受伤不能受力,就需要修复。另外由于骡、马长期奔跑、行走的道路质地、速度、负重等等因素不一,给骡、马造成的伤害也不一样。先长的与后生的角质层,耐受力不一样,其变形也不同。给骡、马钉上蹄掌以后,可以减少蹄子的局部压强,保护新的角质层,骡、马也会比较舒适。

过去钉马掌也叫作“挂马掌”,为什么叫挂呢?因为马掌是用铁材料制作成的U形掌,一个U形铁掌上有4~6个钉孔眼儿,用有棱楞的铁钉子通过孔眼钉进蹄子的角质层里。这可是个技术活儿,如果挂得好,马掌就经久耐用,如果弄不好,没用多久马掌就掉了,甚至会导致骡、马变瘸。

钉马掌店铺的场地里,有一个粗壮的单边木头质地的门形架,两根木桩深深地埋在土中。饲养人把骡、马的笼头紧紧地拴牢在门形架的一根木桩上。比较不听话的骡、马,除了拴紧笼头以外,还要用帆布肚兜从肚子底下兜起挂在门形架横梁上,防止蹄子踢人。

而后,钉马掌的大师傅才戴着围裙出场。

钉掌前先要铲蹄,铲蹄也叫切蹄,指为牲畜切修蹄甲,似人的剪指甲。切蹄分两种情况,一是只切蹄子不钉掌;二是切蹄子后钉掌。只见师傅用一根一指多宽的皮条套在蹄子上,将蹄子扳弯,放在矮凳上,用掌起子将老残掌铁起掉,开始切蹄子。其将蹄铲丁字柄夹于腋下,切去老厚蹄甲;再用镰刀将蹄尖及周边削光滑。

有经验的师傅懂得,马掌一次不能切得太多,要分层切削,避免切到蹄肉。蹄子切削修整好,需钉掌的即可钉掌。在削蹄甲时,他们擦净泥土,检查脚掌心部位,有伤感染,叫瘘,刷净表面脏物,用温开水洗净后,抹给熟清油治伤,或再取一块铁皮打上钉眼,夹于铁掌下,称补瘘,防止二次感染。有时钉铁掌或铲削茧皮,牲畜忍不住痛,惊跳退缩。但他们不惊不慌,而是一边安抚一边工作。

只见师傅一只手拿着禅杖式的小平铲刀、一只手提着一只四条腿的小木凳,来到骡、马的前、后蹄跟前。大师傅一般会摸摸骡、马的颈项,拍拍骡、马背部,尽量让骡、马平和下来。然后麻利地抄起一只蹄放在木凳子上,用平铲刀在这只蹄子上顺势下一铲刀,用肩膀头的力量及小木凳上垫起的合力,铲除破损的、残缺的角质层。一般经过二三次铲修,一只蹄子就能修复好。然后他用一把镰刀状的小弯割刀,在蹄子半圆形的边角上刮毛刺与棱角,再从围裙口袋里拿出一只做好的铁马掌,在蹄子上试大小,如果合适就钉到蹄子的角质层上,再用锤子使劲地敲打马蹄掌钉眼,使钉子的尾部钝化,才可以算是完成此次作业。

如此循环下去,四只蹄子的钉马掌过程就结束了。如果U形铁马掌在蹄子上试装不合适,师傅就会把U形铁马掌重新回炉烧红,敲打到合适的大小再进行下一步作业。

小时候每到星期天,就会到东关桥头看钉马掌。掌匠们的技艺娴熟干练,动作巧妙、利索,让围观者无不啧啧称奇,赞叹不已。

钉上铁掌的马、骡子或驴子,走路时特别有精神,尤其走在石板或柏油马路上,铁掌踏撞石板会发出清脆、响亮的“咔咔”之声,给人们传递它们过街的信息。马蹄声和戴在脖子上的铃铛声此起彼伏,犹如在演奏交响乐,十分动听。

如今,现在的交通工具代替了牛、马、骡、驴,可那些交响的蹄声和铃声好像常在耳际萦绕。这个渐行渐远的行当,不仅在过去的时光中维持了钉马掌师傅的生计,也在时光变迁中,留下了一个清晰的印记。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