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材子材女”一词火了起来,主要形容那些陷入材料堆里的年轻干部,埋头于文稿汇报、调研材料、工作总结等。文稿扎堆、材料雪花,基层年轻干部压力巨大,消耗大量精力时间应付材料,折射出形式主义的问题弊病。
一些形式主义材料,中看无用、只看不用,影响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有的材料来自上级交代,上面一句话、下面写断笔,甚至为了完成任务、应付检查,脱离地方实际、闭门造车赶工而成;有的材料是过度留痕的产物。于是不少年轻人把精力都用在了“三大点九小点”“四方面五重点”等模板和套路上,总是忙着堆砌、复制一些空话套话,渐渐失去了真知灼见;有的材料过度追求“创新点子”,实则是华而不实的“盆景画”,生造业绩、偷换概念。凡此种种,材料沦为文字游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
好的文章,联天线又接地气,既有针砭时弊的问题指正,更有实事求是的建议对策。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个别年轻干部被捆绑和束缚在材料上,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就会对基层实际缺少调研了解。对基层实际情况不够熟悉,对群众工作缺乏经验,就会产生本领恐慌、工作脱离实际,如此写出的材料必然是徒有其表。
为“材子材女”松绑,并非让年轻干部放弃理论学习与逻辑思考。材料写作也是熟悉工作的过程,更是提供决策、开展调研、谋划工作的重要抓手。从这点来说,反对的是形式主义的材料写作,而非求真务实的文稿。培养年轻干部,一方面要坚决摒弃堆材料的形式主义,另一方面要加强能力培训与教育引导,切实让年轻干部把知识水平与理论基础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拧干材料的水分,写有用有效的材料,对无用材料喊停。
写材料的目的不是为写而写,干好工作、办成实事、造福群众才是最终目的。为“材子材女”松绑,也是基层减负、整治形式主义的内在要求。文风源自作风,把为年轻人创造更多前往基层一线调查研究的机会,写出的材料才会承载起更多有价值的思考。
转自《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