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的制作工艺流程复杂而精细,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匠人的精心操作和独特技艺。这种对工艺的尊重和执着,使得每一件汝瓷都成为一件艺术品,展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近日,记者在赵家窑汝瓷工作室烧制车间,见到了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赵志强。
今年58岁的赵志强,是市汝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市陶瓷协会副会长。在与汝瓷近40载的相伴中,让他对汝瓷从最初的陌生,到心生欢喜,直至陷入痴迷。
赵志强查看汝瓷作品
机缘巧合,遇上汝瓷
“我打小就对车感兴趣,后来也是与车有缘,在年轻时候就学会了开车,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司机。其实,在那个年代,当一名司机,也是很威风的事情呢!”赵志强说,他最初的心愿,就是成为一名司机,手握方向盘,驰骋在宽广的道路上。
任谁也想不到的是,若干年后,一名司机竟然成了汝瓷烧制技艺传承人。
1985年,赵志强通过招工,进入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顺利成为一名司机。在这里,赵志强每天的工作,就是把汝瓷原料运输进厂,再把做好的汝瓷产品运输出去。看着一车车原料变成一件件精美的瓷器,赵志强觉得很不可思议,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汝瓷,并萌生了新的想法。
于是,当了两年司机后的赵志强,开始跟厂里申请入厂工作。领导看赵志强稳重低调,“是能够静下心来专注做汝瓷的料儿”,就安排赵志强进厂办公室工作。
“我觉得就是在这个时候,命运的齿轮开始了转动……”赵志强笑着说道。
潜心钻研,爱上汝瓷
1993年,汝瓷厂为了发展,决定派出几名同志外出学习,赵志强抓住机会,考入西北轻工业学院材料工程系陶瓷专业。1995年毕业后,赵志强回到厂里,先后在化验室、生产车间待过,短短几年时间,他就熟悉并掌握了汝瓷泥、釉料的配比到加工制作各个环节。
“当一个人专注一件事时,力量是无穷的。当时,为了攻克釉料配比难关,我经常顾不上吃饭,有时候连着工作好几天都不知疲倦。”时至今日,赵志强回忆起那段时光,仍印象深刻。也正是那段难忘的岁月,让赵志强由一个新手锻造成汝瓷技艺人才。
因为能吃苦又善于钻研,赵志强后任炻瓷技改项目负责人,参与炻瓷生产线的筹建及生产工艺的制定工作,并设计改造烤花窑及推板窑生产工艺,潜心汝瓷产品的烧制和研发。
创新是汝瓷发展的灵魂,汝瓷的创新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匠人精神的体现,它让古老的瓷器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赵志强深明这个道理,这也成了他工作的源泉和动力,他在汝瓷生产技术创新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完成了多项汝瓷生产技改项目,使汝瓷生产工艺及效率得到进步和提高,为美术汝瓷厂的技术进步作出了一定贡献。
匠心独运,弘扬国粹
1998年,市美术汝瓷厂面临停产。怀着对传统技艺传承的强烈责任感及对汝瓷的热爱,赵志强毅然投身于汝瓷,并创办了赵家窑汝瓷工作室,致力于汝瓷工艺的研究和发展。
虽说自己在汝瓷厂干了许多年,但是真正开始自己单干,才体会到了创业的不容易。赵志强说,“工作室成立之初,无论是从选料、磨料、设计器型、拉坯,还是到磨浆、调釉、烧制,都得身体力行,经常是不分日夜地干。”“人活一口气,越是条件艰苦,越要想办法克服困难。”正是凭借着这股不服输的精神,赵家窑汝瓷工作室逐渐发展起来。赵志强先后成功研发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汝窑天青釉、豆绿釉、月白釉等系列釉色,并在专业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多项发明创造获得国家专利。
2010年,赵志强观察到,陶瓷茶具逐渐在市场上盛行。“汝瓷在北宋时期,主要用于皇家使用。如今,时代不同了,只有让汝瓷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更多的人认识汝瓷、了解汝瓷,用得起汝瓷,汝瓷才能得以传承并焕发出新的光彩。”赵志强说,为了学习这门技术,他挤出时间,到各大陶瓷产区考察学习,了解陶瓷技术发展趋势,把握陶瓷市场的时代脉动。
如今,赵家窑汝瓷工作室已有五大类数百种汝瓷产品。生产面积也由最初的一百来平方米扩大到上千平方米,生产设备一应俱全。
在赵家窑汝瓷工作室展厅里,各式汝瓷茶具与摆件琳琅满目,每一件都精美绝伦,散发着温润如玉的光泽,让人目不暇接,赞叹不已。
多年的辛勤耕耘,也让赵志强迎来了丰硕的收获。他创作的汝瓷作品“三足洗”,获首届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金奖,并获中国五大名窑陶瓷作品展评金奖;“奉华尊”,获第二届“大地奖”陶瓷作品评比银奖;“水仙盆”,获第三届“大地奖”陶瓷作品评比金奖;“汝窑盘”,获第六届“大地奖”陶瓷作品评比金奖;“葵口洗”,获第二届中国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金奖,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轻工消费品展览会中获得“文化创意奖”。赵志强也被汝州市委、汝州市人民政府授予“汝瓷传承与发展先进人物”等称号。
赵志强,这位传统汝瓷手艺人,专注匠心,精心打磨每一件汝瓷,怀揣着将汝瓷技艺传统发扬光大的热忱与决心,默默耕耘在充满挑战与荣耀的道路上。
张沛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