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讲好乡村文化故事,是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铸魂工程。
做好乡村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深入挖掘并用好乡村文化建设的思想资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持久精神力量。
党建引领乡村文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以文化建设赋能乡村振兴,要特别重视和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重要作用,把党建引领贯穿乡村文化建设全过程,既要积极有为,大力引导和扶持促进乡村文化发展的正能量,也要敢于亮剑,善于消除阻碍乡村文化发展的负能量。乡村文化繁荣发展离不开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带动乡村振兴的“红色指挥棒”。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担当,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为文化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一是加强党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聚人气功能,在“以德化人、以文育人”中聚集民力、凝聚人心、提振精气神。二是积极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教育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农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农民。三是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移风易俗中的示范表率作用,引导党员密切联系农民群众,为村民在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忧、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
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传续乡村精神血脉。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根基,体现着乡土社会中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知识与经验,蕴含着应时守则、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父慈子孝、敬老孝亲、兄友弟恭、吃苦耐劳等中华民族优秀精神品格。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地转化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做好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是繁荣乡村文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要加强对本地区乡村文化的价值研究,探寻当地历史文化典故中蕴含的民本思想、公德理念、修身方法等,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指导原则进行扬弃与创新,最终筛选、保留真正的优秀乡村文化因素,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丰富其表现形式。与此同时,鼓励村民创新文化表达方式、加大传播力度,使乡村文化融入村民生产生活和家风建设全过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发展动能。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乡村田园景观、传统建筑、农耕生活、饮食文化、乡村风俗等都是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重要源泉,包括民俗、传统技艺、自然景观等在内的乡村文化资源是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要根据乡村文化资源的实际情况,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不仅体现为丰富乡村文化供给,有效地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精神层面的需要,还体现在“文化+”的赋能效应,通过产业化和市场化方式整合各种乡村文化资源,打造多样化的乡村产业形态,调整乡村产业结构,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一是精心打造特色乡村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挖掘乡村传统文化蕴含的独特内涵和精神价值,开发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产品,注重品牌建设,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探索乡村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模式。以文化为引领、农民为主体,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整合乡村文化、旅游、餐饮等资源,开发乡村文化旅游、手工艺品制作、特色农产品销售等产业,形成包括旅游、休闲、康养、教育、度假在内的完整的乡村文化产业链,为乡村高质量发展开辟新空间,为乡村全面振兴增添新动能。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