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有名”更“扬名”邀请行业专家开展业务专题培训我市启动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市新华书店举办“智绘岛”儿童读书会城东污水处理厂高效排除故障汝州一高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市实验中学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主题教育活动简讯求真务实化解不动产“登记难”钟楼派出所4小时侦破电动车盗窃案图片新闻科普进校园 呵护健康心态拓展“新赛道” 扩大“朋友圈”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616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0-15

让乡村“有名”更“扬名”

周磊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民政部启动“乡村著名行动”以来,截至今年8月,全国已规范命名乡村地名43万条,设置乡村地名标志33万块,大大提升了地名的数量密度和标准化程度,让“无名”的“有名”,让“有名”的“扬名”。

无论走到哪里,故乡的羊肠小道、蜿蜒小河永远回荡在记忆深处。对很多人来说,地名不仅仅是经纬线交织的地理符号,更是伴其成长的印记。地名兼具指称性与历史性,是一方水土、一片地域的“名片”,也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生产生活的基础信息。我国有数十万个行政村、数百万个自然村和居民点,使用超过千年的古村落名数以万计。一个个地名,承载地与人、地与事、地与物的种种关系。一名历史地理学家指出:“地名是人类历史的一块‘活化石’,是一种看得见的乡愁。”正因如此,对乡村居民点、道路街巷等进行规范命名,当怀有对历史的敬畏,充分关照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历史沿革以及社会观念,推动乡村“著名”工作与乡村文化建设有机融合。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诗人诗句中的愿景,正在广袤乡村成为现实。时下,为乡村“著名”已取得显著成效,与此同时,防止命名简单化、随意性、盲目性,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此前,针对一些地方热衷于改老地名、喜欢起洋地名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仅群众看得一头雾水、莫名其妙,而且也割断了地名文脉、不利于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这也提示我们:为乡村“著名”,不能只靠闷头冥想,而要与历史展开“深情对话”,向当地居民征集建议,提高地名文化内涵,彰显乡村和美气韵,让地名成为承载乡愁记忆的特色符号。

如今,人们对乡村空间精细定位的需求越来越高。随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深入实施以及乡村旅游的蓬勃兴起,规范地名既有助于指路辨向,也能助力完善乡村治理。在湖南泸溪县五果溜村,农田旁一条乡道立起了“五果路”的路牌,为游客指引方向;在浙江等地,一些乡村安装的“数字门牌”,成为当地村民享受便民服务的“入口”……为乡村“著名”并完善相关设施,解决有地无名、多地重名、命名不规范等问题,有利于畅通城乡资源要素、活跃乡村文化,让地名焕发出新的价值。

“著名”也是助发展。让地名承载的文化内涵,连接人们的精神追求;挖掘乡村地名文化,助力打造精品旅游示范带;推出带有地名标志的“乡字号”农产品……让地名在传承发展中彰显新光彩,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吸引力、发展助推器。

转自《人民日报》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