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老区守初心助推发展担使命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614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0-11

情系老区守初心助推发展担使命

汝州市老促会成立三十周年综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汝州市老促会成立于1994年10月,至今已走过30年历程。30年来,市老促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老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平顶山市老促会的有力指导下,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加强老区工作领导的重要参谋、老区宣传的重要力量、动员社会力量促进老区振兴的重要桥梁、老区文化保护利用的重要卫士”四个职能作用,情系老区,自加压力,团结奋进,扎实工作,汝州老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老区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乡村教学条件明显提高,老区农业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当前,汝州老区人民正在朝着富裕、文明、生态、和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

30年来,市老促会先后被中共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省老促会“健康知识进老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被中共平顶山市委、市政府授予“老干部发挥作用先进集体”称号。18次获中国老促会老区宣传工作奖、3次被评为全省老区工作先进单位、5人次被评为先进个人;9次被评为平顶山市老区建设先进集体;全国老促会、省老促会及平顶山老促会主要领导20多次到汝州调研指导工作;省、平顶山市5次在我市召开老区工作和老促会工作现场会。

市老促会成立以来,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革命老区的各项方针政策,突出调查研究、老区宣传、促进老区振兴发展等工作重点,为推动老区建设和发展奉献力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红色基地开展爱国教育

搞好调查研究,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开展调查研究是老促会的一项重要工作。30年来,全市老促会系统约350人次参加各类调研活动,先后拟写了86篇调研报告,在地市级以上报刊上登载35篇,在《农民日报》上刊登8篇,在《中国老区建设》刊发8篇,在《河南日报》农村版刊发6篇。调研报告对老区振兴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有事实、有分析、有建议,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发挥了党委政府老区工作重要参谋助手作用。

市老促会还积极参加市委、市政府组织的老干部座谈会、理论宣讲会、重大项目观摩会,或通过专题汇报工作,对市域社会发展、红色文化场馆建设管理、红色基因传承和推动老区振兴等工作,提出许多合理化建议,为汝州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学生们正在阅读赠送的红色书籍

做好老区宣传,传承红色基因

挖掘整理史料,为学习教育提供教材。30年来,市老促会对汝州革命史料展开搜集、挖掘和整理,编纂出版红色专著24部、文学作品126篇、音乐曲艺作品3首(个)、摄影书画作品306幅。组织编写了《汝州市革命老区发展史》《汝州市老区革命故事》《老区精神永放光芒》《红色革命故事》等红色书籍。其中,2021年七一建党节前夕,配合市委全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市老促会撰写了《历尽艰辛话复兴》《中国共产党苦难辉煌100年》等党史宣讲材料,印发成“党史学习资料”汇编600册,发至汝州市各乡镇、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老干部基层支部,受到了汝州市委党史教育领导小组的好评。根据我市马英烈士事迹创作编排的大型红色曲剧《马英》,获评全国革命老区文化建设舞台剧类优秀作品奖,受到中国老促会表彰。

开展红色教育进校园活动,发挥红色场馆作用。2024年,与教体局、教育发展基金会等部门联合开展红色教育进校园活动。联合出台《2024年汝州市中小学校红色教育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对象、时间安排、红色场馆划分、安全等提出具体要求。召开由各中心校长、市直学校一把手、思政课教师、市红色文化宣讲员等参加的红色教育进校园活动动员大会,进行安排部署并提出具体要求。自今年4月份活动开展以来,我市中小学校共组织红色教育进校园活动85场次,参加红色场馆研学师生3500余人次,组织撰写学生心得体会3000余篇,创作活动宣传稿110篇,累计阅读量已突破110000人次。

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大宣传力度。2022年,联合我市教育基金会、教体局和市关工委开展了教育基金杯“喜迎二十大”党史知识竞赛,把汝州老区革命史、红色革命人物故事作为试题内容,在《今日汝州》印发10000份,组织10余万中小学生参赛,使广大师生受到党的知识教育。2023年,举办“豫龙杯”庆“七一”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经过预赛和决赛激烈的角逐,陈凝、李海娟等18名同志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和荣誉奖,杨楼镇老促会、蟒川镇老促会获得优秀组织奖。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4周年,更好地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市老促会与市红色文化传承协会联合举办“闫家汝窑杯”庆“十一”红歌比赛。来自大峪、焦村、米庙、蟒川等革命老区乡镇的40余名歌手参赛,唱响了红色歌曲,宣传了红色文化,激发了老区人民精神力量。

培养红色文化宣讲员,讲好革命故事。通过示范宣讲,探索培养一批志愿讲解员。组织编写了红色场馆解说词。通过演讲比赛,从聘任的24名讲解员中确定6名骨干,统一购置耳麦、订制工作服装,分配讲解任务,举办宣讲员试讲试听活动,要求讲解员讲出老区精神、英烈精神,讲出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2024年,市老促会协调市教体局从基层学校思政课教师中选派44名红色文化宣讲员,增加一支以公办教师为主的宣讲员队伍,采取义务加鼓励的办法,调动他们工作积极性,形成一支稳定的红色讲解员队伍。市融媒体中心资深编辑、老促会妇工委主任陈凝和汝州电视台的李海娟通过多场训练和讲解,已成为汝州红色场馆金牌讲解员。

老促会向乡村学生赠送文具和学习用品

做好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做老区文化保护利用的卫士

市老促会十分重视红色资源的挖掘、整理,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多次开展红色革命遗址专项调研,撰写了《汝州市革命遗址(遗迹)普查》等报告。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革命纪念设施,将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指示精神,市老促会主动担责,在调研的基础上,建议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汝州市红色文化场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红色文化场馆建设工作会议,提出目标任务。据统计,30年来,协调市委组织部、财政局、文广旅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委党史研究室等单位及有关乡(镇),提升改造了临汝县抗日县政府旧址、豫西抗日根据地大峪纪念馆、桃花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原军政大学旧址、豫陕鄂边区第五专署暨临汝县人民民主县政府旧址等8个红色场馆。特别是2022年以来,新建马英事迹馆、刘波涛事迹馆、汝州市红色文化产业园3处。其中,动员民营企业河南稼禾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累计投入1718万元建成了融红色教育与学生研学于一体的汝州市红色文化产业园。红色场馆已成为全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2024年6月,平顶山市红色场馆建设工作现场交流会在汝州召开。会议总结推广了汝州市在红色场馆建设方面取得的经验。

动员社会力量,为老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争取项目修公路,解决老区出行难。市老促会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的机遇,协调公路建设资金和扶贫资金2145万元,用于老区乡村公路建设。共修建硬化乡村道路125公里,桥涵10座,从根本上解决了5.9万老区人民出行难的问题。2008年,平顶山市老促会三位副会长虽年事已高,但仍坚持多次深入到汝登交界处海拔600米以上的深山区,实地勘察、反复论证,最后争取到130万元资金,修了2.2公里的县乡公路和1.5公里的村村通,成功解决了汝登两地老区道路不通的问题。2021年开始,在平顶山老促会的关心支持下,我市老促会每年争取到平顶山市老促会支持老区资金40万元,共115万元,立项并实施了大峪、蟒川、米庙、温泉、焦村等老区乡村道路硬化项目。其中,硬化村、街5条道路4025米,改变了群众因雨雪天气道路泥泞的不堪状况,方便群众出行,便于土特产外运助力乡村振兴。

关心老区民生,解决老区人民吃水难。市老促会成立以来,在“建设老区、发展老区”的号召下,农业、水利、扶贫、民政等老促会理事单位,累计投入资金1546万元,为老区乡村新建引水、提水工程36处,打井76眼,建水窖6800多座,稳步解决2.5万人的饮水困难。2009年,为蟒川镇罗圈村争取财政资金8万元,打井一眼、挖蓄水池两个、铺设管道4000米,解决了3个自然村560口人吃水困难问题。2010年,争取扶贫资金12万元,为焦村镇梁窑村打深井一眼,可灌溉200亩良田,供120口人吃水。

协调资金建学校,解决老区孩子上学难。市老促会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平顶山市老促会、扶贫办的大力支持和汝州各界的帮助下,争取协调资金468万元(其中平顶山市协调236万元),用于我市老区乡村中小学建设。共建乡中教学楼5座、建村级小学22所。平顶山市老促会先后为大峪、蟒川两个老区镇的同丰、下焦、邢窑、

刘河、棉花、蟒窝、半西、陈家等15个行政村建设了15所中小学校,并为另外3所学校配备了电教设备,使3600名学子告别了危房,走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为老区人民解困排忧。2000年7月,大峪西部突降暴雨,河堤水塘冲毁,人民财产损失严重。市老促会在深入调查后,积极向省民政部门申请救灾资金,为灾区人民争取到20万元的房屋修建费、水毁工程维修费、土地整治费和15万公斤救灾面粉,深爱灾民拥护。30年来,市老促会相继出资并协调有关部门和爱心企业,累计资助老区家庭困难大学生560名,资助金额累计280余万元。

每年春节期间,市老促会都协调资金,慰问革命老区老战士、老模范、烈士家属、特殊贫困户等,累计达50余人。

坚持科技扶贫,促进农民增收。多年来,市老促会坚持引进技术、总结推广群众中的致富典型及科技培训三种办法,对老区实施科技扶贫,收到良好效果。先后争取到省、市及本市三级科技扶贫项目9个,资金96万元,帮助老区农民发展杏、草莓、核桃、软粒石榴等规模种植,项目区农民亩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在老促会的帮助指导下,有30多个农户靠科技成了当地的致富典型。市老促会和劳动、科技、扶贫等部门结合,以农业技术、养殖、电器维修、互联网和手工加工业为重点,在老区组织开展各类劳动技能培训和农业科技培训,30年来累计举办150多期,接受培训的老区群众达5万多人次,接受技术咨询群众达11万多人次。老区群众就业人数不断增加、致富能力不断提高。2023年,市老促会引进江苏银河集团创办汝州市科技中等专业学校,目前,在校学生达到600余人。在推动老区群众稳定增收和“人人持证、技能河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就业安置、技能培训上初见成效,受到中国老促会的表扬。

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市老促会为老区举办科学技术培训班48期,受训人员达12600人次,在老区推广科技项目9个,向老区捐赠科技图书5000册。协调卫生部门,组织医疗专家深入老区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和医疗下乡活动150场次,累计免费为10万余名群众义诊和提供卫生健康咨询服务,为500多名患者实施减免手术。特别是2022年开始,市老促会联合向阳眼科医院开展了革命老区光明行暨复明助残公益活动,印发眼科健康知识手册20000余份,为老区2000多名群众进行了免费体检,为100多名眼疾患者开展眼科手术,减免费用20余万元。

老促会领导视察送医下乡

搞好自身建设,增强做好老促会工作的内生动力

市老促会建会30年来,始终把加强自身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的意见》,努力做到配强一个领导班子、完善一套工作制度、建设一支能干事的工作队伍。

加强思想建设,强化无私奉献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区的论述,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了解国家大事,使思想能跟上形势不掉队;认真学习上级组织对工作的指示要求,掌握工作规律并努力创新发展。通过学习明确工作方向,端正工作态度,带着深厚的感情,尽心尽力为革命老区奉献余热。涌现出一批无私奉献的先进个人,如市老促会副会长郑海泉、杨楼镇老促会会长高同生、临汝县抗日县政府旧址守护人赵新年等。

加强班子建设,增强内在活力。配好班子健全队伍是做好老促会工作的保证。在人员配备上,市委和各级党委非常尊重老促会推荐的人选,坚持把政治素质高、工作经验丰富、有一定社会影响、自觉自愿奉献余热的同志选到老促会工作。历届会长献身于老区事业,为老区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市老促会打下了好的工作基础。2021年汝州老促会进行了换届,调整充实了班子成员。换届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帮助下,短短两个月,解决了“四有”问题。明确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分管老促会工作。老促会内设了教工委、妇工委、办公室、专家委员会、红色文化传承协会,成立了老促会服务中心,确定3名财政全供人员事业编制,为开展老促会工作奠定了基础。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整体工作实力。开展老促会工作,必须建立一支热爱老区工作、甘愿无私奉献的队伍。我市及六个老区乡镇都组建了老促会工作班子,有一支稳定的、乐于奉献的市、乡两级老促会日常工作队伍。每月召开工作例会,总结、部署、协调处理老促会日常工作。健全了妇工委队伍,市、乡老促会都有妇工委组织。加强了市、乡通联组织队伍建设,组成了一支覆盖全市的老区通联队伍。工作中,老促会同志发挥对革命史情况熟,对基层工作办法多,对老区人民感情深的优势,不计较名利、不计较得失,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

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工作有序运转。30年来,市老促会对相关工作进行了规范,先后制定、完善了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工作制度、会长会议制度、会长值班制度、每周工作例会制度等。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老区宣传工作的意见”和“进一步做好老区调研工作的意见”,老促会工作逐步进入制度化、规范化运转轨道。

融媒体中心记者宋乐义 宋小亚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