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应朋友之邀,笔者驱车来到米庙镇甄屯村,采访了汝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项目(木雕)代表性传承人之一的随增。
据朋友介绍,随增不但雕刻技术好,而且在绘画、泥塑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值得一提的是,已82岁的他还是个“网红”,每天坚持开直播,铁杆粉丝就有5000多名。
走进随增老人的工作室,琳琅满目的书画挂满了房间。那惟妙惟肖的各种木雕摆件,令人目不暇接。只见工作台上,有序地放着雕刻工具及直播设备,在屋内一角,随增正在精心雕刻着一根龙头拐杖。“这是两天前直播间里的一个客户定做的产品。”忙碌着的随增面带着微笑着说道。
自幼聪慧学艺成
随增,米庙镇甄屯村人。自幼喜爱绘画,尤其喜欢看“小人书”。看到书本的人物、风景等,时常用铅笔学着临摹。随着他不断的努力,绘画水平越来越好,渐渐地在村子附近小有名气。
随增自小就跟随叔叔学习木工活,因为有一定的美术功底,上手非常快。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惠及神州大地,农村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生活好了,物资需求也高了。有次他到市区集贸市场,看到市场上的洗脸盆架很畅销。回家后,经过细心揣摩,就在家摸索着做了起来,没想到,做成的第一个成品拿进城里很快就卖掉了。首次小试成功后,坚定了他的信心,也为他今后的艺术之路,奠定了基础。随增十分勤奋,慢慢的他的木工雕刻,也初步形成独特的风格。
在这期间,为了学好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的制作,他曾到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圣地———开封朱仙镇去参观学习。
四处奔波为生计
1990年春,在朋友推荐下,随增跟随建筑队,到周口关帝庙从事木工雕刻工作。随增和工友们在那里忙了近一年才竣工,庙内每个建筑的斗拱上,各有一百多龙头,平板坊、正门上的雀替等构件雕刻作品,大部分是他的杰作。在周口的那段时间,因为现场有很多雕刻师傅,随增抓住机会虚心请教,边学变干,不知不觉间,雕刻技艺有了很大的提升。回来后,他又在风穴寺接了一些修缮楹联、匾额之类的活儿。
有着过硬的木雕技术,他就触类旁通,去学习雕刻南瓜、萝卜、水果之类的造型。敢于创新的随增说干就干,没多久,就学会用南瓜雕刻出“老寿星”等作品。
1999年春,随着随增的年龄增大,已不适合干爬高上低的活儿了。他就改行应聘到酒店,干起了食品雕刻,负责酒店的果蔬雕刻及拼盘等工作。他曾先后在洛阳一些大酒店务工,后来回到市区某酒店又干了很多年。工作之余,他依旧不忘老本行,时常还帮人做些木雕之类的杂活。
天道酬勤获殊荣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30周年,当年临汝县组织举办了书画展。随增的木雕作品代表尚庄乡在文化馆参展,获得了一等奖。
2013年,河南省举办的中原六省艺术展,随增参展的“立像观音”“关公像”两件作品获省级优秀作品奖。
平台助力产业兴
2014年,随增因老伴生病,便辞了工作,不再外出打工,专职在家照顾老伴。空闲之余,他买些笔墨纸砚在家写字、作画,自娱自乐。
2019年,77岁的随增,开始接触互联网,起初是网上购物、看点新闻、视频教学,学点新知识。后来尝试在网上找商机,他下载了抖音,申请了“一笔情缘”抖音号,并在抖音上开始发布作品。近年来,已发布作品上百条,每条都有数百人点赞,抖音粉丝有5000多人。2021年,不服老的随增。又做起了抖音直播。做直播并不容易,一坐就是两个小时,还要在直播间里讲知识,不停地互动,对精力、身体素质等各方面都是一个考验。
当问起做网络直播的初衷时,随增是这样说的:“作为非遗传承人,在抖音平台里,不在乎卖多少东西。通过在网上以互动、授课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木雕技艺,让这一传统非遗能够发扬光大。”
“今年,我创作了一部25米‘山水风景’白描长卷,目前,已创作了一半,有望在2025年元旦前完成。这也算是我的新年献礼吧!”随增老人说此话时,满脸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