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同奏幸福曲 唢呐声声歌太平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601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9-12

世代同奏幸福曲 唢呐声声歌太平

——记汝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李氏唢呐”

孙利芳 马俊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汝州非遗,精彩纷呈,本文所记,音乐之声,唢呐世家,久闻其名,李氏唢呐,六代传承,起源纸坊,风靡流行。古镇纸坊,人杰地灵,中山骨笛,校音公平,鹳鱼石斧,国宝称雄,仰韶龙山,文化丰盈。三支唢呐,两盘筝笙,一对手镲,木梆和声,配合巧妙,鸾凤和鸣。高亢热烈,欢快激情,悲伤缠绵,如水柔情,热情饱满,雄壮威猛,轻灵高雅,悦耳动听变化多端,自如轻松。山呼海啸,狮吼鸟鸣,飞禽走兽,无所不能,名家名段,模仿其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开业庆典,婚娶喜庆,生日祝寿,满座高朋,庆祝丰收,节日同庆,群众喜爱,众人称颂,方圆百里,赫赫有名。不忘初心,代代传承,创新发展,万里鹏程,余音袅袅,乡音乡情,非遗之花,香满汝城。

唢呐世家演奏乐曲


唢呐声声 歌颂盛世太平


结婚庆典喜宴上,新娘漂亮,新郎英俊,宾客满座,满面笑容,幸福美满的迎亲喜宴热气腾腾。

忽听一声舒展优美的唢呐长音响起,清新悠扬,引人仿佛进入深山幽谷之间,接着排比的短小乐句相互交错应答对歌,逗趣诙谐,热情欢快,极富情趣。一时间,布谷啼鸣,鹧鸪歌唱,燕子啾啾,蓝雀飞舞,百灵悦耳,画眉动听,让人沉浸在百花争艳、百鸟争鸣的大自然美景中。乐曲时慢时快,时长时短,时而舒缓,时而高亢,时而清雅绵长,时而粗犷奔放,高潮迭起,热烈奔放,一气呵成,精彩绝伦。

只见唢呐艺术家们一个个精神饱满,腮帮子一凸一凹,手指上下翻飞,灵活自如,头部和身体随着乐曲节奏前后左右和谐融合,潇洒之至。他们或吹唢呐,或吹古笙,或拍手镲,或敲梆子,或弹电子琴,分工协作,配合默契,节奏准确,鼓点分明。技巧上,或吐音,或吞音,或滑音,或颤音……虽只有三五人,却如千军万马奔涌不息,令人震撼。

这是“李氏唢呐”在一次农家喜宴上的精彩演出场面。唢呐一响,场面更加热闹,人们心情更加快乐,饭菜愈加香甜。一声声唢呐,吹出了红红火火艳阳天,吹出了新人爱情比蜜甜,吹出了自由奔放润心田,吹出了热烈欢腾乐翻天。


六代传承 演绎百年风华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明代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曾对唢呐这样记载,可见唢呐这种传统乐器从面世就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李氏唢呐”2016年12月被汝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第三批汝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迄今已传至六代,有100多年历史,堪称汝州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清朝末年,李氏唢呐掌门人李聚敏的曾祖父(佚名)为第一代传人。因家乡南阳闹饥荒,1886年他携妻带子,一担两箱(一箱理发工具,一箱唢呐乐器),逃荒卖艺至汝州纸坊街安家立业,后李氏唢呐传至如今的第六代:李沐宸、李鈭宸、李亦宸。

“李氏唢呐”精湛的演艺,深得街坊邻居欢迎。他们演技多样,技艺娴熟,祖传的卡蔑哨、双吹、竖獠牙等演奏绝技更是引人眼球。看似简单的唢呐,在他们手里一捏一吹,喜怒哀乐的情感、生旦净丑的角色、山呼海啸之声、狮吼鸟鸣之音,皆可吹出,妙趣横生。演奏中,他们善于用头部和身体配合节奏扭动摇摆,顿挫有力,加上夸张的表演动作,极富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性。

“李氏唢呐”经常演奏的传统曲目有《过街俏》《云里磨》《小开门》等;喜庆曲目:《抬花轿》《百鸟朝凤》《喜迎亲》等;悲壮曲目:《一枝花》《秦雪梅》《十八相送》等;伴奏的戏剧有:《花喜鹊》《朝阳沟》《风雪配》《香魂女》《四郎探母》《跑汴京》等,曾在汝州、郏县、宝丰及甘肃、江苏、湖北等地演出。


勤奋刻苦 功到自然天成


“李氏唢呐”传承从娃娃抓起。第二代传承人李福旺的两个儿子李书成和李书信,年纪很小时,演奏技艺就远近闻名。李书信一直坚持秉承祖传手艺,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练习和研究唢呐和笙竽的演奏技巧。但因当时特殊时代,加上生活上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大儿子错过了学艺的黄金时间,其他孩子年龄尚小,李书信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李书信早逝后,原本紧巴巴的日子更加举步维艰,吃了上顿没下顿,当时,最小的孩子还不到3岁,性格要强的遗孀王焕芝,没有被生活中的困难所难到。她用柔肩扛起家庭的重担,为养家糊口,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给子女们缝补衣服,艰难地撑起这个家。

王焕芝不忘丈夫生前唢呐传承的遗愿,为使“李家唢呐”技艺不至于失传,她决定让天资聪慧的三儿子李聚敏承继祖业,并四处为他寻求名师着力培养。1976年,16岁的李聚敏,曾拜郏县唢呐老艺人丁新安为师,学至半年,因师傅有病返乡。

李聚敏尊从母命,为继承好祖业,义无反顾肩负起培养兄妹练功的使命。回想起当年弟兄练功的情形时,他内心充满了激动,不无感慨地说:“当年我们兄弟几个练功都很刻苦。早上很早就起床练,晚上练功到很晚。怕影响村民休息,我们就跑到离家很远较偏僻的地方练。那年,我在纸坊上高中,晚上9点夜自习放学回家后,再领着弟兄5人,到村附近的黄涧河滩练功吹唢呐,一直练到晚上12点以后才回家睡觉。因我们练功的地方与父亲的坟地较近,时间长了,导致附近村民纷纷传言,说李家坟地闹鬼了,深更半夜,已经去世的李书信还在吹响器。当时,村上几个伙伴刘振国、欧阳守会,每天陪着我们到深夜,给我们弟兄练功增加了动力。寒冬腊月,河边的风彻骨凉,手冻僵了,脸冻疼了,耳朵冻烂了,从嘴里吹出的热哈气遇冷凝结,在唢呐的喇叭口处结成二三厘米长的冰凌。盛夏酷暑,汗水湿透衣服,蚊虫叮咬浑身红肿,我们毫不在乎。为让弟兄们尽快学好吹奏唢呐,我可没少生气,心急时,曾因一个音准,动手打过二哥;曾因一个节奏,用脚踹过六弟;曾因一个慢段,嚷过小妹……那时感觉自己似乎有点不近人情,但现在看到他们一个个成才了,回想起来还是挺值得的。”

1978年4月23日,李聚敏赴临汝县五七大学文艺班深造一年,时任校长王守斌、音乐老师张仁忠、戏曲老师耿运江和孙松芝都给予很多指导,1979年5月23日结业。经过一年学习,李聚敏的唢呐技艺有了进一步提高。后经临汝县曲剧团杜欣团长推荐,李聚敏成为县曲剧团一名唢呐演奏员。

李聚敏的六弟李聚山说,他七八岁时就跟哥哥李聚敏学习。每天早上哥哥上学走时就把他们叫醒练功,晚上一起到黄涧河滩练。一次,他不想练功,三哥李聚敏用绳子绑住他的手,吊到梁上打,还有一次竟然将棍子都给打折了。现在回想起来,正是三哥的严厉才让他有了现在的成绩。

李聚山的儿子李好亚谈起学艺经历,感慨万千。他6岁开始跟父亲和伯父李聚敏学习。每天早上4点起床练功,练2个小时后再去上学。学基本功拔音和气息时,从弱到强,从强到弱,一个音一个音反复练。光练拔音就练了一年多,除了上学、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在练功,从来就没有出去玩的时间。李好亚、李亚莉12岁时考上河南省艺术学校,5年时间专攻唢呐。后来,李聚敏也将女儿李亚送入河南省艺术学校,跟随吴先进老师学习深造。

正是他们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成就了“李氏唢呐”传承创新路上的累累硕果。


唢呐为媒 成就美好姻缘


千里姻缘一线牵。说起李氏唢呐家族的婚姻,竟然有三对夫妻都是因唢呐结缘,颇具戏剧性。

李聚敏的父亲李书信,自小就精通唢呐,人称“七岁红”。16岁的李书信在寄料镇太山庙庙会上,与郏县冢王街唢呐名人王天天摆场对决。王天天外号“响八县”,唢呐演技了得,曾在许昌地区唢呐汇演中荣获一等奖。两个乐队为活跃气氛,也为一决上下,达成约定:如果李书信赢了此次比赛,王天天愿把自己14岁的女儿许配给他。

两个乐队摆上擂台决一雌雄,纷纷拿出拿手曲目对决。这边吹《喜迎亲》,那边吹《丰收乐》,这边《全家福》,那边《庆胜利》,此起彼伏,乐曲悠扬,场面激烈而热闹,难分伯仲。看热闹的人一会涌向王天天乐队,一会回到李书信乐队。

自古英雄出少年。只见李书信毫不怯场,充分发挥自己年轻好动、机智聪敏的优势,将自己创新自制的“大握子”“小握子”穿插使用,加上自己动感、青春、激昂、夸张的体态表演,将一曲《抬花轿》演绎得热烈欢快,生动活泼,激昂奔放,层次丰富,节奏紧凑,鼓乐齐鸣,还夹杂模仿人群的歌声、笑声、祝福声,让人仿佛看到了娶亲队伍欢天喜地将新娘迎娶进门,将人们对新人美满幸福的美好祝愿和深深期盼表现得淋漓尽致,将传统民俗和结婚喜庆表现得活灵活现。一时间,人们欢声雷动,一齐涌向李书信这边,呐喊声、喝彩声惊天动地。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李书信又演奏一曲《百鸟朝凤》,以出色的演艺赢得观众,不仅为唢呐家族争了光,也赢得了王天天的赞赏,爽快地将女儿王焕芝许配给他。李书信和妻子王焕芝因唢呐结缘,琴瑟和鸣、家庭和睦,生活幸福美满,成为当时人们津津乐道的一段佳话。

无独有偶。“李氏唢呐”第四代传承人之一的李聚山和妻子朱秋菊也因唢呐结缘,令人羡慕。一次,李聚山去舅舅家玩,经舅舅介绍结识朱秋菊,俩人一聊,朱秋菊是禹州市神垕镇人,自幼学习唢呐演奏,都出身于唢呐世家,这让两人一下有了共同语言,一段情投意合夫唱妇随的美好姻缘再次因唢呐结成。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第四代传人之一的李聚平和马秋芬同在梨园矿务局豫剧团工作,相同的爱好,让他们拉近了距离,渐生爱意,最终因志趣相投走到一起,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的婚姻也让人羡慕不已。


唢呐为才 特招入学入伍


唢呐不仅牵线了“李氏唢呐”美满的婚姻,更成就了李家四人入学、入伍的成才之路。

“1983年,我在河南日报看到一则新闻,河南省歌舞剧院唢呐大王郝玉岐送学生侯延秋、侯延伟姐弟俩分别到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学的感人事迹。受到启发,我想让小妹李秀红也报考个艺术学校,将来走艺术之路。刚好那年麦收剧团放假,我把想法告诉母亲。当时,小妹小学刚毕业,母亲不同意,说家里有个代销店生意想让小妹在家帮手,也考虑远处上学费用高,怕供不起。我对母亲说,您只用给她准备个毛巾被,学费有我呢。在我的一再动员下,母亲打消了顾虑。”

李秀红天资聪慧,从小耳濡目染,再加上哥哥李聚敏严格训练,自身努力学习,10岁就能登台演出。1985年在原洛阳地区举办的新蕾音乐会上荣获个人二等奖,得到当时中国音协河南分会副主席、省著名唢呐演奏家郝玉岐的赏识。在临汝县文化局会议室,副局长王中文主持,举办了拜师仪式,时任副县长李新立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李秀红拜郝玉岐为师,得到郝老师悉心栽培和指导。从此,李秀红学习更加刻苦努力,日益精湛。1986年6月,李秀红在老师郝玉岐的引荐下,带着自己拿手的《喜庆》《一枝花》等传统曲牌参加武汉音乐学院附中的招生考试,得到专家教授赞赏,破格录取。

此事,被刊发在1986年8月26日的《豫西报》。李聚敏回忆当年送妹妹上学时的情景,满满的自豪。后李秀红被保送至武汉音乐学院本科班,1996年毕业,分配到湖北省公安厅警官艺术团,后到湖北省公安厅政治部工作。

第四代传承人李聚山,自小跟三哥刻苦学习,唢呐技艺高超,1991年因唢呐才艺特招入伍,曾服役于武警青海总队政治部文工团担任唢呐独奏演员,转业后继续从事唢呐事业,擅长唢呐、笙等乐器,成为唢呐世家的骨干力量,现任“唢呐世家”团长并担任演奏员。

第五代传承人李好杰,幼时跟三叔李聚敏、六叔李聚山学习唢呐技艺。2002年也因唢呐才艺特招入伍,服役于武警新疆总队政治部文工团担任唢呐独奏员,参加部队历年重大节日活动,为慰问基层一线官兵,走遍祖国天山南北。后服役期满退伍返乡,现任纸坊镇纸南村党支部委员。

第五代传承人李飞飞,自幼跟三舅李聚敏学习唢呐,后也因唢呐才艺考取武汉音乐学院唢呐专业,现就职于武汉市武昌区公安交警大队。


1989年,汝州市领导上门为“李氏唢呐”挂匾后留影


硕果累累 成就艺术人生


“李氏唢呐”在几代人的传承坚守下,所获殊荣举不胜举:1964年李书信参加洛阳地区民间文艺调演荣获一等奖。1984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河南省电台对“唢呐世家”进行专题采访,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唢呐声声农家乐》20分钟时间,影响很大。1985年5月,在洛阳地区第二届新蕾音乐会民间器乐调演中获集体一等奖。1988年首届河南艺术节唢呐大赛中获总分第一名,李秀红获“女状元”称号,捧回状元杯;李聚敏、李聚山、李好领等获优秀表演奖。

“李氏唢呐”由于演奏技艺高超,在河南省颇享盛誉,为汝州市、平顶山市增添光彩,争得荣誉,1989年,汝州市人民政府为其家赠送了“唢呐世家”的金字匾额,时任副市长冯夫亲自为其挂匾。1990年1月获首届汝州市艺术节唢呐大赛一等奖。1990年2月李聚山获平顶山市首届唢呐比赛二等奖。1992年5月,李聚敏、李聚州、李聚山等参加全省人民法院文艺调演荣获器乐优秀奖。1995年李聚山获平顶山市艺术节“唢呐状元”称号。1996年“双节”期间,汝州市举行唢呐调演,在辖区内七八十个唢呐班中选出16支代表队参赛,“李氏唢呐”获特等奖。2010年2月李好亚在平顶山市迎新春唢呐比赛中荣获“十大唢呐状元”称号。2014年双节期间,李天水获得平顶山市唢呐大赛一等奖。2017年2月唢呐《百鸟朝凤》在汝州市首届网络春晚中被评为最受欢迎节目。

“李氏唢呐”为提升人们的精神需求,促进汝州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参加我市各种公益演出活动。2017年、2018年,在市体育文化中心参加非遗日展演活动;2018年在市塔寺小学、望嵩小学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2023年在市中大街参加“茶马古城”非遗展演;2023年4月,参加第三届汝瓷文化节活动。

这一切与“李氏唢呐”掌门人李聚敏的领导分不开,他擅长唢呐、笙、单簧管、萨克斯等,系临汝县三、四、五届政协委员,汝州市一、二、三、四届政协委员,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汝州市音乐家协会理事。原就职于汝州市曲剧团,现任“唢呐世家”礼仪有限公司董事长。

面对“李氏唢呐”取得的成绩,李聚敏深情地说:“唢呐世家能走到今天,与国家对文艺工作的支持,与前辈的教诲、兄弟姐妹的大力支持、晚辈的积极参与分不开,也要感谢母亲对我们兄弟姐妹的培养,感谢大姐、二姐、三妹纺花、织布、洗衣做饭,让我们专心学艺,感谢妻子黄三的默默付出,她几十年如一日做好后勤服务,为了支持唢呐事业,宁愿放弃自己的招工机会。”


传承创新 艺术生生不息


李氏唢呐在祖辈传承的鼻吹、双吹、竖獠牙绝技基础上,李书信还自制成“大握子”“獭声握子”和“小握子”唢呐,创新发展了“卡蔑哨”演奏方法,开创了吹奏与体态表演相融合的先河。

原来,他们所用乐器只有三支唢呐、两盘笙竽、一对手镲和一副木梆子。1984年,李氏唢呐参加洛阳地区在汝州剧院举行的唢呐比赛时,李聚敏曾提议唢呐演奏时可用电子琴做伴奏,因电子琴是混合音,音色更圆润。当时好多音乐界老师认为,电子琴是西洋乐器,唢呐是民族乐器,应该用二胡或笛子更合适。后来李聚敏与杜宏伟电子琴合作,效果非常好,赢得专家及评委肯定,开创了电子琴伴奏唢呐的先河。现在,无论是唢呐班、还是专业戏曲乐队,电子琴成了不可缺少的一种乐器。

经过多年创新,如今的“李氏唢呐”演艺团队,除了运用传统的基本乐器外,还引进板胡、二胡、电子琴、萨克斯、大提琴等乐器,大大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能力。

李聚敏说:“唢呐艺术可以增强人们的幸福感,提升精神素养,弘扬正能量,作为李氏唢呐非遗项目传承人,我们将义不容辞将唢呐艺术非遗文化传承下去,这不仅是对祖辈的回报,更是对未来的责任和担当。”

唢呐声声,演奏着新时代的幸福生活,吹奏出新时代的和谐太平。赏一曲唢呐,如叮咚泉水清灵动人,如金色阳光温暖如春,若飘渺白云自由自在,如出水芙蓉令人心醉。

唢呐声声,演绎着淳朴的乡音乡情,吹出了人们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期盼,吹出了对美好生活的美好祝福和祈愿,吹出了乡音乡情沁肺腑,吹出了对故乡的思念眷恋,吹出了太平盛世祥和画卷,吹出了中华飞腾国泰民安。

唢呐声声,为人们生活增乐趣喜悦,为太平盛世添吉祥喜庆。期待“李氏唢呐”这朵非遗之花,在汝州大地继续绽放异彩,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