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乐勇为绽芳华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588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8-26

善乐勇为绽芳华

———记汝州市见义勇为“善乐勇为”志愿者陈凝

孙利芳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人物简介:陈凝,女,汉族,汝州籍,中共党员,汝州市融媒体中心资深编辑、汝州市见义勇为志愿者。

陈凝几十年如一日全身心投入到干事创业中,甘为他人做嫁衣,精进一事传党音。虽然因工作劳累过度罹患类风湿性疾病,长期遭受病痛折磨。但她顽强与病魔抗争的同时,依然立足本职、甘于奉献,为繁荣文化事业,倡导社会新风尚,传播科学知识,呕心沥血,经她编辑发表的稿件不计其数。

2004年以来,陈凝编辑出版了《汝州文史资料》《明正德汝州志·点校本》《厚重汝州》等书稿30余部,并义务为《煤海放歌》《岁月的印记》《神剑雄魂》等30余部书籍设计封面。2010年4月至11月,她耗时8个月,整理、主编《明正德汝州志·点校本》。2015年,耗时一年,整理编辑出版《直隶汝州全志》。2018年11月24日,她出席河南省妇女第十三届代表大会;2018年12月20日,她走进中央电视台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四十不惑”栏目,作为“爱岗敬业”典型,面向全国观众讲述自己勤勉敬业的故事;2015年,创办今日汝州读书会,引领全民阅读氛围,创建书香汝州品牌。2019年,今日汝州读书会被授予河南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2020年,荣获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2023年荣获书香河南基层优秀案例。

工作中,陈凝被授予河南省巾帼建功标兵、平顶山市劳动模范、汝州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30年初心不改写作编辑传党音

2019年,是她在新闻战线上奋斗的第30个年头。

1989年,成立汝州晚报社时,喜爱文学喜欢读书并多次在《河南日报》发表文章的陈凝,被破格选拔到报社成了一名编辑。从那时开始,她就全身心倾注于编辑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伏案改稿爬格子,执着地用手中的笔传递好党的声音,讲述好汝州故事。

也许有人会说,编辑不就是修修改改、勾勾划划、砍砍删删的简单劳动吗?不然。如果没有多方面的知识修养,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没有甘当“无名英雄”的奉献精神,是根本胜任不了编辑工作的。为了提升自己的素养,她常常利用工作之余,如饥似渴地读书、看报、听广播,像一块海绵拼命吸取知识养料,不断丰富充实自己,提高理论业务水平。她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坐得住冷板凳,每天都从大量的来稿中仔细筛选,严格把关,反复推敲,精心删改。一些本来可用可不用的来稿,经她的精心修改,登上报纸版面。有些几千字的长稿件,内容繁杂,面面俱到,她不厌其烦地反复看,细琢磨,精心改,最终都能画龙点睛,让稿件主题鲜明,中心突出。经她修改编辑的许多稿件,有的登上报纸头版头题,有的被上三级报纸选用。

30年间,经陈凝编辑发表的稿件不计其数,那些作者的底稿、她的修改稿、作者给她的来信、她的编校底稿,一箱箱、一袋袋,她都视若珍宝一直保存着,而且走到哪里带到哪里。

每次有新闻线索,她都会冲在第一线。为了采访和体验邮递员的事迹,她自己穿上邮电绿的制服,骑着二八梁的大自行车,穿越大街小巷给大伙送邮件,体验邮递员的切身生活,最终写出了出色的稿件。汝州市长热线开通之后,为了体验市长热线接线员的辛苦,她又到市长热线办做市长热线的接线员来体验生活。为了采访一位83岁的老人,周末她到山区老人家中,和老人吃住在一起,交流谈心,掌握贴近生活的素材。

一次,豫剧大师马金凤到汝州演出,她临时接到采访任务,可年幼的女儿却无处安放,为了不耽误采访,她只好带着孩子急急忙忙赶到了剧院。马金凤老师正在化妆,只有此间隙可以接受采访。可是经过一路颠簸,她的女儿已昏昏欲睡,她把女儿放到化妆台下方的长条椅上,抓紧时间采访大师。演出开始后,她又到台下采访现场观众的感受。台上唱得热闹,台下看得投入,采访如鱼得水顺利完成。

不觉间两个多小时的演出结束了,她也随着人流走出了剧院,骑上自行车回家,一路上还沉浸在刚刚的采访中,在构思着如何把这篇名人专访写得引人入胜。

快到家了,她突然想起,孩子还在剧院呢!

她的心一下子揪紧了,像落进了万丈深渊,发了疯似地往回飞奔。当她气喘吁吁赶回来时,工作人员已经在清理卫生,演员们说说笑笑正在卸妆,小小的女儿躺在椅子上睡得正香,她悬着的心才落了地。她百感交集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任愧疚的泪水肆意横流。

还有一次,高考成绩出炉,她接到采访任务,领导要求要第一时间把此新闻报道出去。当时她女儿出水痘正发高烧,无奈之下,她只好又带着孩子去采访。孩子烧得小脸通红,闭着眼睛无精打采,看着都让人心疼。她骑着车一边走一边流泪,她也曾恼恨过自己,为什么就说不出“请假”这两个字?可是肩上的责任让她又别无选择。

到教委后,她把孩子放在教委门岗上,自己去了解高考成绩发布情况,采访完又带着孩子赶回报社发新闻。满脸水泡的孩子忍不住痒用手抓挠,把脸上的水泡都抓烂了,以至于孩子的眉心处、脸颊上永远留下了几个麻点,她也一直痛到心里。

2016年11月,因一位年轻编辑休产假,单位人手不够,她主动担负起兼职编辑校对副刊的担子。为了节省时间,她干脆吃住在办公室,过着极其简朴清淡的生活。她对待工作惜时如金,就连上街买饭的时间,都不舍得浪费。她买来夹馍酱、榨菜、挂面,用一个小电热杯,煮点挂面,放点盐,放点生抽,滴几滴小磨香油,搅拌几下就是一顿午饭,晚上就热一袋牛奶。有一次,她母校的校长来看她,当校长看到她每天吃住都在简陋的办公室时,心疼地说:可不敢这样拼命了呀!

陈凝把全身心都投入到了自己热爱的工作中,30年如一日,爱岗敬业不忘初心,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看望留守儿童(资料图)

义务编文史资料扬汝州历史文化

2006年,经过协商推荐,陈凝成为汝州市政协委员。她以此为动力,用感恩回报社会,用行动展现政协委员的情怀。在出色完成本职采编工作之余,她听从组织安排,义务编校各类地方文化书籍。仅2006年以来,她连续编辑出版了《汝州文史资料》《厚重汝州》《曲剧溯源》等书稿30余部,并义务为《煤海放歌》《岁月印记》《神剑雄魂》等30余部书籍设计封面。做封面设计,源于一次编辑一部书稿后,看到出版社设计的封面不合乎书稿中心意图,她就萌生了自己动手设计的念头。于是,她到书店买来大量书籍装帧设计方面的资料,从零开始,自学成才。这就有了30多部书稿编辑完成后,书籍封面水到渠成设计完成的成果。

明代正德年间编辑刊印的《汝州志》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部汝州地方志。2010年,为了纪念《明正德汝州志》问世500年,推广普及地方文化,她着手整理、主编《明正德汝州志·点校本》。为赶进度,她秉承一以贯之的格物致知、追求极致的作风,吃住在办公室,常常夜以继日、夙夜不懈。办公室条件简陋,饿了,她就用开水泡半块馒头;累了,就躺在沙发上稍作休息。因办公室存放馒头、面包、方便面等食物,有一次一只老鼠不知怎么钻了进来,吓得她整夜未眠。

因过度劳累,期间陈凝多次眩晕瘫倒在办公桌前。在不得已住院治疗期间,她一边输液一边看稿,由于专注稿件,输液时的液体输完了,她还没发觉,导致数次液体输完又回血,连医护人员都敬佩地称她是“拼命三郎”。2015年,她再次拖着被病痛摧残的身体,坚持整理编辑《直隶汝州全志》。她的事迹曾被写入《汝州市政协工作报告》,带动和影响了许多政协委员积极投身到汝州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挖掘、整理汝州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文化,让文史资料真正发挥其提升汝州历史文化品位、振奋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是文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义务。”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汝州市作家协会原主席、汝州市政协文教委原副主任彭忠彦动情地说:“陈凝用全部身心和健康编写的书籍对传播汝州历史文化,推动文明城市创建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这些珍贵的史料,内容十分广泛,较全面地反映了汝州近现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统战等方面的历史史实,彰显了文史资料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系统地荟萃了文史精华,并为弘扬汝州精神,推动文化繁荣,建设生态汝州、智慧汝州、健康汝州、文明汝州、幸福汝州提供了可资镜鉴的智力保障。

帮残助困送温暖向善而为献爱心

2006年在一次采访中,陈凝第一次接触到了脑瘫孤儿。孩子们那渴望被人疼爱的眼神深深地震撼了她,当她怜爱地把一个孩子抱在怀里轻轻抚拍时,孩子竟然叫了一声“妈妈”。这一声含糊不清的“妈妈”,让她顿时泪如雨下,抱着孩子久久没有松开。在随后的接触中,孩子们一见到她,发音不清的争着叫她“报社妈妈”,她为他们捋捋胳膊、捋捋腿,给瘫痪在病床上的孩子翻身、按摩、唱儿歌,有时还把孩子带回自己家,给他们洗澡、喂饭。出差到外地时,总不忘给他们带衣服、玩具,用一颗慈母般的心温暖着病残儿的心灵。由于经常带着病残孩子回家,小区的住户误以为这些孩子都是她的孩子。每当陈凝经过时,人们总是窃窃私语道:“看,这个女的对她的脑瘫孩子多体贴呀!”

每逢节假日,陈凝还带领志愿者,到汝州市革命老区———焦村镇、蟒川镇等地,走访留守儿童,陪他们欢度佳节。为留守儿童送衣物、玩具,送冬至水饺,送御寒的棉衣、棉被,为坚守山区教育的老师送电风扇等物品,为困难村民送过冬物品。

2017年末,为赶在元旦前给贫困山区的孩子送新棉衣,她和志愿者凌晨4点赶到洛阳关林批发市场购置衣物。由于早上出发时走得匆忙,她竟然忘记穿棉鞋了。十冬腊月,天寒地冻,在市场上来回奔波挑选衣物的过程中,她的双脚不知不觉冻伤了。类风湿病人最忌讳受风寒,当晚,她病情爆发,双膝关节红肿疼痛,寸步难行。她坐在床上,事无巨细地安排次日的慰问事宜。第二天,她在放寒假刚下火车的女儿的搀扶陪同下,和志愿者一起前往焦村镇魏沟小学慰问。

到了魏沟小学,她给孩子们一一发放羽绒服、棉鞋、手套,还亲自动手在学校的厨房添柴烧火为孩子们煮饺子。当看到远离父母、留守山乡的孩子们端着大碗,狼吞虎咽地吃着香喷喷的饺子时,她百感交集,泪水淌满脸颊。

2014年12月13日,她带领志愿者驱车百余里前往蟒川镇寺上小学慰问师生。慰问之前,她拖着病体到棉被加工店,自己出钱为一对失去父母的孩子购置棉被。看她认真挑选棉花、被里被面、被罩花形,嘱托一定要把棉被做得厚实一些,缝制棉被的女工随口问道:“为谁做这么好的被子啊?”她心里只想着那对可怜的孤儿,竟然未语泪先流,眼泪簌簌落下。由于临近元旦,快递业务增多,她在网上给孩子们订的红围巾和棉手套一直到送温暖活动的头天晚上还没到送到。她急切地给卖家打电话,才得知货已经送到,正待分发。为保证不影响次日的活动,她动员爱人和女儿连夜跑到快递公司,自己动手,从成千上百件的邮寄物品中寻找爱心围巾和手套。当他们一家人找到货物时,一个个双手漆黑,就像扒过煤堆一样,都成了大花脸,他们相互看着忘了劳累,都大笑了起来。

全民阅读溢书香终身品牌落汝州

2016年春,为推进全民阅读,帮助更多的市民爱上读书,陈凝又组织创办了纯公益性的今日汝州读书会。读书会以“传递党音、服务书友”为宗旨,以公园、社区、街头等公共开放场所为主阵地,广泛开展读书活动。每次活动的前期谋划,包括主题选择、地点筛选、场景布置、乘车线路甚至服装穿着等等细节,活动中手到擒来的全场主持,活动结束后的图片整理、美篇制作、稿件编撰、新闻发布、资料汇编,全都由她一人操持完成,且安排得严谨周全,倍受书友称赞。

在马英烈士事迹馆义务讲解英烈事迹(资料图)

2017年大年初二,陈凝约了几个书友以读书的方式庆祝新年。大家相聚在《今日汝州》报社的会议室里读书。窗外白雪飘飘,洁白如玉,室内书声琅琅,温暖如春。大家分享了各自准备的读书篇目,陈凝为每个人送上了自己的剪纸作品。

金鸡报晓,开启了今日汝州读书会的浪漫读书之旅。后来,每次的读书会,都有一个主题,或清明缅怀先烈,或中秋赏月诗会,或重阳菊花诗会,或诵读经典传承红色基因,或重温红色经典激发爱国热情。

读书是全社会的事。读书不仅独乐乐,更要众乐乐。如何带动全民阅读,也是陈凝经常牵念的事情。近年来,书香汝州,全民阅读,成为一种新时尚。今日汝州读书会的书友从80多岁的老人到刚刚2岁多的娃娃,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年龄段。读书会开到了煤山公园、路边游园、中央公园等处,开到了逸夫小学、向阳小学等校园,开到了文庙、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地矿局、融媒体中心等机关单位,开到了第三水厂、建业桂园、四知堂药厂、农商银行等企业,开到了风景旖旎的九峰山,开到了乡村振兴的温泉镇朱寨村……

陈凝说:“多一个人读书,我们的国家就多一份阔步前行的力量;多一个娃娃读书,我们的祖国就多一分蓬勃的希望。”

为引领青少年成长,她在2019年利用孩子们过暑假的时机组织纯公益的晨读活动。她提前购置了百余本国学经典《论语》,加班加点认真备课。从2019年6月28日至8月28日,两个月风雨无阻,雷打不散,从不缺席。每天凌晨4点50分,她准时起床,5点10分赶到读书地点,整齐有序摆放书籍、音响,等候孩子们,5点半至6点半,她带领着孩子们大声诵读《论语》,琅琅书声响起,那清脆悦耳的读书声飘扬在汝州市区绿植环绕的朝阳东路,成为文明汝州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书香悠悠,岁月静好。转眼,几年过去了,今日汝州读书会风生水起,社会反响强烈,为热爱读书的人们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今日汝州读书会已成为汝州一个知名的文化品牌、河南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学习强国”平台30余次报道读书会的读书活动情况。仅2023年,今日汝州读书会就举办18场不同主题的读书会,被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展示12次。陈凝用最美读书声传承文化,传递文明,传播和谐。2023年12月,今日汝州读书会经层层推荐,喜获“书香河南基层建设”优秀案例。

红色故事讲述者红色基因传承者

汝州市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身为河南省百姓宣讲员的陈凝说:“我要做红色基因坚定的传承者、红色故事精彩的讲述者、红色精神生动的诠释者、红色文化忠实的传播者、红色风尚有力的引领者。”

为做好这项工作,她开始收集整理家乡红色故事的素材。烈士马英,映入她的脑海。为挖掘马英事迹,她多次深入革命老区米庙镇采访。当时马英的女儿已经80多岁,陈凝一边送去慰问,一边进行抢救性挖掘,并到当年马英被杀害的地方身临其境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回来后,她连夜赶写稿子,写好后多次修改,并多次试讲,让大家提出修改意见。稿子写好后,需要熟练背会,还要融入感情。为了背稿子,她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一边做饭一边背,晚上躺在床上打着手机看着背,稿件随身携带,哪怕只有5分钟时间,她也不舍得浪费,见缝插针拿出来背。100遍、200遍……她终于将稿子背得滚瓜烂熟,站在镜子前,审阅自己的表情、音调、感情。

听,满含深情的话语在红色场馆飘扬:“青山有幸埋忠骨,汝水潺潺颂忠魂。马英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英雄事迹告诉我们:和平与幸福来之不易,要万分珍惜!英雄事迹激励我们: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履行工作职责,顽强拼搏,不懈奋斗,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临汝县中原军政大学纪念馆、临汝县抗日县政府旧址、马英烈士事迹馆等红色场馆,时常有陈凝的身影,常常回荡着她饱含深情的声音,她还将读书会开到红色场馆,宣讲红色故事,宣传老区精神,传播正能量。

讲解者满腔深情,眼圈发红,聆听者热泪盈眶,身临其境。大家纷纷表示:“我们一定要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弘扬老区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扎实做好本职工作,为祖国繁荣富强凝聚磅礴力量。”

仅2023年,陈凝在马英烈士事迹馆、刘波涛烈士事迹馆、临汝县抗日县政府旧址、中原军政大学旧址等红色场馆组织举办红色主题读书会12场,义务为机关干部、青少年学生、退休干部、市民、游客讲解40多场,受众近千人次。

陈凝说:“红色文化传承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我要培养更多的志愿者参与进来,做优做实汝州红色志愿服务品牌,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陈凝在汝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举办“小小红色宣讲员”讲解培训班,协助组建“夕阳红”志愿宣讲服务队,协助妇联培养“巾帼”志愿宣讲队,不断壮大红色宣讲队伍。

2023年2月,陈凝光荣退休了。但她退休不退岗,激情满胸腔。依然坚守新闻、创作、读书、奉献、红色传承这颗永恒的初心,砥砺行走在追寻梦想、无私奉献的路上。

凝视着陈凝电脑前“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几个大字,凝视着她书房里满是珍藏的书籍、报纸和文字资料,我想,她就像那向日葵,忘我奉献,无私担当,为爱而生,永远执著地追寻太阳!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