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伟
有一次去理发店理发,洗头后服务员热情地打开被塑料带密封的毛巾进行擦拭,心中窃喜:如今的服务质量真是大有改进,毛巾都改用一次性的了。没想到结账时,被告知使用毛巾需另加一块钱。想到人家热情的服务,再想到这小毛巾留着擦车也不错,就愉快地交了钱准备拿走,不料被服务员制止,说收的这一块钱只是毛巾的使用费,如果想带走需另外交钱。
还有就是,到一些大的饭店吃饭,餐具和餐巾纸另收费。如果说餐巾纸另收费尚能勉强说得过去,那餐具另收费就让人无力吐槽了,总不能到饭店吃饭,要自带餐具吧。
天,这不妥妥就是传说中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吗。虽说值不了几个钱,但这压根就不是钱的事儿。
但回头一想,不对呀,服务员用毛巾时面带笑容,和蔼可亲,压根儿就没提要钱的事儿,再说,这种毛巾已经被用过,别人谁还想用?但人家服务员却告知,消过毒后可继续使用。也就是说,只要消毒,这条毛巾可以使用无数次。
这样的事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似乎早已司空见惯。比如,到茶楼喝茶时,桌上摆着花生瓜子开心果,你随手即可拈来食用,但结账时遇到每盘都要收费的情况,你千万别大吃一惊,那样有土鳖之嫌,人家服务员会给你白眼的。
这样的“服务”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事先不告诉你,事后不问也不告诉你,你问了人家才不情愿地告诉你。同时如果你一追问,你的“高大上”形象在人家的眼里就会大打折扣。
如果你计较,不就是十几二十块钱嘛,多大个事儿啊,还值得小题大做。成百上千的钱都花了,还在乎这点“毛毛雨”?其结果是,咱们在不知道的情况下不明不白地“被消费”了,就这样被人家“征服”了。
但是打住,因为这不是钱的事儿。
如果咱思路清晰思维敏捷地去计较那块儿八角,那咱真的是小家子气;但商家如果偷换概念混淆视听去蒙咱,那咱就不妨较一下真,无论是毛巾收取使用费,还是瓜子、餐具、餐巾纸收费,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它们都是在信息不对称、咱们被蒙在鼓里的情况下偷偷地给咱温柔的一刀,虽然不是一把大砍刀,但都是毫无诚信可言的价格欺诈行为。
这种现象的存在,说明咱们的消费环境仍然差强人意,咱们在呼唤净化消费环境、明白消费的同时,还需睁大眼睛、看紧腰包,千万别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美好形象”在人家眼里的被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