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晓伟 通讯员 张楠)近段时间,经过市区东花坛的车辆和行人惊讶地发现,东花坛变了,不仅做足了功夫,变得更美,而且充满“汝州元素”,让人过目不忘,耳目一新。
东花坛于1994年建成,是东环路的标志性建筑。三十年过去,历经沧桑,部分瓷砖及其他设施陈旧毁损,因难以找到匹配的修补材料而无法修补;且东花坛围栏标志不醒目,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对此,市城管执法局决定按照“安全、节俭、耐用、美观”的原则,融入“汝州三宝”(汝瓷、汝石、汝帖)元素,对东花坛进行提升微改造。今年7月,东花坛经过40天的改造,正式重新亮相。
汝瓷———荷花瓶景观灯。汝瓷是宋代“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之一,有“汝窑为魁”的称号。发展至宋代达到巅峰,被历代皇帝视为吉祥之物、镇宫之宝。汝瓷荷花瓶,宋代汝瓷工艺的巅峰,汝窑瓷器的瑰宝,造型古朴大方,釉面温润柔和。瓶身荷花设计,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和平、和谐与纯洁。在广成路岛头改造中拆除的汝瓷荷花瓶景观灯重新利用,展现了“汝州三宝”的独特魅力与文化价值,象征着对厚重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汝石———“汝水无浊波,汝山饶奇石”。汝石因产于古汝州而得名。有一种汝石,即“梅花玉”,质地优良、品种多样、色彩斑斓。据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载:“紫逻南十里有玉床,阔二百丈。其玉缜密,散见梅花,曰宝”。它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玉,相传东汉光武帝避难于此就视“汝州玉”为国宝。爱心企业汝石缘公司捐赠的六块汝石摆放在由汝河鹅卵石堆砌而成的花坛之上,是汝州深厚文化内涵和精髓的展现,代表着对传统文化与自然的尊重和敬仰,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寓意平安、和谐、永恒。
汝帖———中国北宋汇刻从帖,因刻于汝州,故名。《汝帖》是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由汝州知州王寀所整理的一部法帖,收录了先秦至五代如诸葛亮、王羲之等众多名家书法作品。在浩渺无垠的中国书法艺术宝库中,《汝帖》堪称古代碑帖中的珍品,明清时代曾驰名华夏,为四大名帖之一,价值连城,被称为“宋室之鸿宝”。《汝帖》作为“汝州三宝”之一,其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此次设立的六块帖石涵盖了真、行、隶、篆等多种字体,用修缮道牙的石材余料,一比一复刻了王寀《汝帖》、仓颉《皇颉文二八》《夏禹法帖》、诸葛亮《玄莫帖》、蔡邕《定册帖》、秦刻之罘六篇帖文,见证了汝州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这些帖上的书法作品也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市花———梅花,有“花中君子”之美誉,是中国特有的花果植物,已有三千年的栽培历史,充分代表汝州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此次改造,在花坛正中新种植梅花8株,弥补了东花坛之前无花的缺憾;梅花花色美秀,幽香宜人,也代表着坚强正直汝州人的精神面貌。
鹅卵石花坛。该局工作人员从北汝河筛选鹅卵石,由园林工人中的能工巧匠进行砌筑和其他施工作业,避免了外包施工可能带来的高昂费用,对年久失修的水路电路重新连通。史料记载,汝州本有海,被视为大海遗迹的海江孤堆在2017年被市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一步证实了汝州曾是海洋的一部分,因此用大海的颜色勾勒石缝间隙,寓意着汝州的前世今生和沧桑巨变,不仅醒目也可减少交通安全隐患,展现了环保与经济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