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后又逢君公益广告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567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7-26

四十年后又逢君

———著名剧作家姚金成访谈散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王红光

在一个美丽金秋,省城郑州。我与姚金成在文化路与红旗路交叉口“豫满楼”内餐叙。前天晚上,金成兄执笔编创的曲剧现代戏《都市丽人》(又名《雪绒花开》)由河南省曲剧团首演大获成功,好评如潮。我专程从汝州驱驰百里赶到郑州观看金成兄这部新作,我们的话题,很自然就从曲剧和这部曲剧新作聊起。

姚金成是“曲剧之乡”汝州人。1980年,他还在当时的临汝县文化局剧目室工作,他的大戏处女作《云山情》经历许多曲折,最终由临汝县曲剧团排演,次年参加洛阳地区汇演获一等奖并引起巨大轰动。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江俊峰和导演系教授杨凝专程从郑州赶到洛阳看了《云山情》的演出,并专为此剧召开了座谈会。座谈会上,江俊峰和杨凝对《云山情》剧本高度赞扬。杨凝还郑重表达了希望姚金成能到上海戏剧学院进修深造的师者心情。1983年9月,姚金成如愿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戏曲编剧进修班。上戏学习结业后,他调入河南省戏剧研究所,他的专业编剧之路,也由此开始了一个新阶段。

40年来,姚金成创作演出剧作近40部,涉足的剧种有豫剧、锡剧、越剧、婺剧、柳琴、粤剧、秦腔、晋剧、江苏梆子、滇剧等。其作品多次荣获文华大奖、华表奖和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并因创作突破性成就荣获河南省政府记大功两次,获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授予突出贡献奖。但遗憾的是自从他调离汝州后,阴差阳错,一直没有机会再为曲剧创作过剧本。作为“曲剧之乡”的汝州人,这无疑是个遗憾。这次创作《雪绒花开》,其实就是在很多汝州老朋友、老领导的呼吁催促下请缨上马的,可以说此剧弥补了他心中一直存在的遗憾,当然这也成了我们老友重逢的一个重要话题。

酽酽清茶,古筝清悠,在随意而亲切的气氛中,金成兄用他地道的汝州乡音讲述了他40年戏剧创作的坎坷和对戏剧艺术的那份执着深情。

秋风起,剪破汝水夜光寒

1948年10月,姚金成出生于汝州古城南门里。他的祖籍是寄料镇的闫小寨村。父亲姚时祺是一名好学多思的知识分子。汝州的戏剧文化熏陶了他,中原大地的风土人情滋养了他,姚金成的少年、青年随着家庭的搬迁和知青下乡,先后在当时的汝州城关镇、纸坊乡东石庄、尚庄乡拐棍李和庙下乡张寨等地生活了35年,他在乡村土地上割草、担粪、收麦、打场、推磨、推碾,风雪天赤着脚在汝河里捞铁沙,10多岁就用架子车到登封新新煤矿和梨园煤矿长途拉煤,挥汗如雨,露宿山野,累得像散了架。汝州乡村生活的体验和饥荒岁月的磨难,青春发育期的这些沉重苦涩的生活体验,已经深深地刻在他生命的年轮里,成为他日后戏剧创作获得成功的灵感源泉和情感动力。当年,有点拘谨土气的姚金成带着浓浓的乡愁和对时代生活的思考,创作了剧本《云山情》,使他从此起步,在戏剧创作上一步步跋涉、攀登、突围,走出汝州,走出河南,走向更高更远的人生台阶和广阔天地。

姚金成说:“我能有今天的荣誉和成就,在戏剧路上似乎走了很远,但我越来越意识到我的根在汝州,根在故乡。尽管我离乡四十多年了,但我无论走多远,我都还是汝州的一棵苗啊。家乡在我心里永远是一个魂牵梦绕不可磨灭的存在。是我精神生命的诞生地和出发地,也是我一切成就的前提……”

金成兄讲的真挚动情。我也听得心潮起伏,感慨万分。

春雨浓滋润厚土花果香

1983年,姚金成进入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学习,全班共有33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生活常常是一碗稀饭,两个馒头,一蝶咸菜,但同学们的精神状态好,学风好,思想活跃,又处于教学师资的黄金时节,当时有老一辈健在名师有:陈古虞、陈多、胡导,在岗教授有:余秋雨、叶长海、戴平、丁罗南等正处于风华正茂年富力强的人生黄金期。学院常常邀请上海及全国的名家俞振飞、袁雪芬、季羡林、陈西汀等来校举办讲座,授课教学。真可谓一时之盛,营养充足。被同学们称为“一场精神上的盛宴和学识上的恶补。”

金成兄兴奋地说:“毕业后,同班同学罗怀臻、郭大宇、王胜华、甘昭沛、孙文辉、李世勤等在学术上和创作上都成就卓然,或成了业界的精英翘楚,或担任了领导职务。我的戏剧创作也迈出了新的步子,对戏剧创作有了一些更具体的写作上的自觉和底气,进入了新的阶段。”

数年苦厄,一朝回甘。1986年,姚金成正式调入河南省戏剧研究所(后更名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这里是河南省文化艺术创作与研究的前沿基地,可谓人才济济。姚金成又相继担任了该院大型文艺评论杂志《东方艺术》的副主编、主编。这些经历使他开阔了眼界,有了更开放的文化视野和学术思维。他立足于中原文化的沃土,情系百姓忧乐,关注时代变迁,敏感地感应和深刻地把握时代的“变”与“痛”。站在人民的立场,深入生活,真诚体味“黎民苍生”的人生艰难和人性冷暖。这些使他从“文化洼地”绝境奋起,迎来了佳作纷呈的“井喷期”。

40年来的大变革,搅动了中国城乡社会各阶层和各行业形形色色的利益格局,改写了千千万万人的命运轨迹和生活方式。《归来的情哥》反映了改革初期商品经济浪潮冲击下乡村生活震荡裂变。农村青年郭秋富因拿不出800元彩礼,他热恋的姑娘枣花被迫成了别人的新娘,他悲愤离乡在陕西淘得第一桶金回乡复仇,但却在商品大潮中失足破产,母亲在哄抢的风潮中惊吓生气而死,在母亲的坟前,郭秋富再次与恋人枣花挥泪告别,这是写改革开放初期农民的觉醒,奋争以及在市场大潮中的崛起与迷失,对中国社会初期拜金腐败风和诚信缺失的乱象进行了抨击与批判。该剧由省豫剧三团排演,著名导演陈新理导演,由张平、田敏、李书奇主演,在河南省第二届戏剧大赛中获得了银奖和优秀剧本奖。从此姚金成从名不见经传的“文学青年”逐步成为日后获得成功和诸多盛誉的著名剧作家。

姚金成说到了他根据周大新小说改编创作的豫剧《香魂女》在南京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出师不利、一波三折的参赛经过。2000年10月南京第六届中国艺术节是历届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一次盛事,也是第一次设大奖,据权威部门的说法,它是“中国艺术精品的世纪性大展示”。好戏连台,竞争激烈。参赛的20多部剧目中,有5部在全国通过媒体宣传早已盛名远播,有的剧目斥巨资,倾力打造力争获大奖。而当时河南的戏剧在全国大赛上还没有拿过大奖,主管文化的时任厅长亲自挂帅,省豫剧三团又是编演现代戏全国闻名的红旗团,大有拼搏夺奖的气势。但没料到第一场在南京空军礼堂演出还是出了问题。由于礼堂附近雷达信号干扰,使三团的音响多次调控不到位,甚至还出现了几次啸叫,最致命的情况是,戏演到第二场时,上边的吊杆突然断了,半幅景片幕布耷拉下来,剧场环境气氛受到了破坏,演员的情绪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幸好剧场有一位“特殊观众”,他是南京军区的领导,是河南周口老乡。在他的帮助下,剧团总结教训,妥善解决了舞台上的技术问题。随后,又从军区前线话剧团借来了音响设备和音响师,直接负责赛事演出。到次日比赛演出,可谓完美呈现,效果极佳,观众和评委反应强烈,一举夺得了中国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

豫剧《香魂女》和《村官李天成》演出多年,前者超过400多场,后者已经超千场,《焦裕禄》超过300多场。《全家福》从2014年首演,演出也超过300多场。《重渡沟》超过200多场。都已成为了豫剧的新经典。金成兄应邀为外省市兄弟剧种创作(含合作)的越剧《韩非子》、锡剧《玉兰花开》、婺剧《赤壁周郎》、粤剧《疍家女》、秦腔《关西夫子》、晋剧《战地黄花》、江苏梆子《母亲》等,可以说佳作迭出。其中新作曲剧《雪绒花开》和江苏梆子《大运河畔户部山》两部新作将分别参加河南和江苏两省的戏剧大赛。

姚金成说:“在我的现代戏题材的作品中,这些人物和故事尽管思想深度,艺术成色,人性的温度各不相同,但我总是努力地使自己笔下的情节和人物,向着那些我心仪的经典致敬。我诚恳地面对生活的复杂和真实。中国社会在喧嚷,震荡裂变中拖着深重的包袱颠簸着向前飞奔,中国的面貌,中国人的心灵,中国社会或公开或隐潜的价值观念,都在震荡和失衡中发生着深邃的变化……”

姚金成说:"面对伟大而复杂的时代生活,由于主客观的局限,自己常常为力不从心羞愧,甚至徘徊乃至退却。但在剧作者的责任压力感召下,我最终还是一次次去面对题材的挑战,一次次走进艰难而充满乐趣的创作历程。"

姚金成在《焦裕禄》创作中,大胆地走进“雷区”,描写与当时现实政策尖锐矛盾的兰考百姓的“出外逃荒”,又写了为当时统购统销政策所不容的行为,到外地高价买粮。在《全家福》里,描写韩英杰与他父亲和女儿的见面戏,都是一般剧作者刻意回避的“敏感区域”。说不定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这不仅需要剧作者的学识与修养,还需要精准把握时代特征和艺术维度,以及对人性温度、思想深度的敏锐感知。这两部剧目都是姚金成戏剧创作的重大突破,使省豫剧三团在全国观众和同行中获得了巨大声誉,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金成兄说:“戏剧作者与文学作者不同,戏剧是一个整体的艺术工程,它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好的文学剧本,还需要一个好的团队,好的导演和演员,当你的剧本在剧场演出时,通过艺术家精湛的艺术呈现,通过优美的音乐设计,舞美灯光设计,通过高科技电子景观视频的输送,通过演员的一招一式和唱腔对白进行艺术化的呈现后,当剧场欢声雷动的掌声、叫好点赞声此起彼伏时,编剧的一切辛劳和委屈,都会在倾刻间烟消云散。”这是编剧的苦和乐,这也是编剧者的盛大节日,一扫平时的寂寞和孤独。

夜深人静,灯海、车流交相辉映,并没有影响我俩的谈兴。金成兄虽离乡日久,平时难得见面,但我俩因戏而结缘,因戏而百里奔赴来相会。2014年河南省艺术名家推介工程丛书《金笔春秋》中,金成兄曾写了四句卷首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雷流。悲欣笔下字,沧桑台上秋”。这可谓是他在剧本创作领域40年勤苦耕耘的恳切心语。

沧桑悲欣,金笔春秋。祝愿金成兄在戏剧的追梦路上,再攀高峰,再创佳绩。

姚金成简介姚金成是河南汝州人,供职于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编剧(二级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政府参事、河南省剧协原副主席、河南省戏剧文学学会会长、大型艺术文化刊物《东方艺术》杂志总编。

主要戏剧代表作有豫剧《焦裕禄》《香魂女》《村官李天成》《重渡沟》《全家福》《故乡记忆》,粤剧《疍家女》、越剧《韩非子》、锡剧《浣纱谣》《玉兰花开》、婺剧《赤壁周郎》、江苏梆子《母亲》、晋剧《战地黄花》等。

其作品曾多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戏剧奖、中国艺术节大奖及文华大奖、曹禺戏剧文学奖、中国电影华表奖、田汉戏剧奖剧本一等奖、中国现代戏创作突出贡献奖及河南省文华大奖、江苏省文华大奖、广东省艺术节剧目一等奖、浙江省戏剧节剧目一等奖等奖项,并获河南省政府记大功两次等。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