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刘善琦的人都知道,刘家有三宝:盆景、根艺、奇石。他1963年出生于临汝县城北十里铺村,1983年毕业于洛阳师范英语专业,一直在汝州市一中(原临汝县直中学、汝州市直中学)工作。业余时间爱好盆景、根艺、奇石艺术,从1990年到2000年游历登封,痴迷盆景;2000年至2010年闯荡豫西,寻根觅石;2010年至今,穿越太行,主攻崖柏根艺。
刘善琦
正可谓十年磨一剑,三十年痴心不改,师法自然。
无声诗画盆中景 人与自然和谐生
刘善琦喜欢读书,妻子当时在文化馆上班,他经常去那里看书,在《中国盆景》杂志上,他发现很多奇妙美丽的花木盆景。从开始的慢慢欣赏,到最后自己也喜欢上了盆景,学制作盆景这颗幼小的嫩芽一旦萌芽,便一发不可收拾,成为终身爱好。
他认为盆景之美有三。第一自然之美。美丽的植物经过大自然的阳光雨露,经过风霜雨雪的侵蚀,它的枝干、纹理、枝干上的小洞洞都有着岁月沧桑天工巧成的震撼之美,那种自然之美,做盆景时一定要保留。第二生活之美。要在不破坏最初自然天成的造型上,根据生活感悟、生活历练,融进自己对美的期望、期待和表达,进行修剪并达到和谐生活之美。第三时间之美。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我们常说要静待花开,就连一朵小花都需要一个孕育的时间,盆景也一样,从一个小苗到扎根泥土,成长为葱茏的成熟之美,常常需要六至十年,正所谓十年树木。
每天修剪、浇水、通风、控水、施肥、病虫害防治,他忙得不亦乐乎,虽然累,但能让盆景活成自己心目中最期望的模样,那是一种多么惬意的生活啊。
刘善琦有很多盆景,黄荆、黄栌、雀梅、榔榆、酸枣、黄杨、黑松、五针松、石榴、迎春、万年青等等。
“迎春”盆景,花开早春。金黄色的花瓣,一朵朵簇拥在柔柔纤细的枝条上,自然而又率真,随意而又有序。微风吹过,枝条轻拂,花瓣摇曳,花随枝动,枝带花摇,仿佛一位妙龄少女笑意盈盈轻歌曼舞,又好似邻家女孩顾盼生辉,绽放春的希望,装扮早春美丽的风景。
“黄荆”盆景,步步高升。悬根露爪,主干苍古蜿蜒,自下而上,一波三折,如云烟飘渺,层层叠翠,结顶圆润丰满,神韵天成。
“黄栌”盆景,是他在大鸿寨上觅得的珍品。苍劲圆润的根茎,盘古错节褐色的枝干,尽显着沧桑之美。而枝头上则一片葱茏,翠绿色的叶片圆润明亮,透着喜人的绿,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向我们招手微笑。当秋风乍起,清霜满地之时,满树的黄栌叶片经霜由绿变红,红艳似火,呈现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惊艳之美。
“柏树”盆景,粗壮苍老,坚实健美;“松树”盆景,郁郁苍苍,傲然挺立。其他各种盆景,或树干错落有致,疏密有度;或粗细相间,层层叠叠;或葱茏碧绿,纹理清晰。千姿百态,神奇无比。
一盆盆小小的盆景,高虽不过盈尺,但却浓荫覆盖,翠色浴滴,精神饱满,充满生机,给人以宁静清爽之感。让我们体味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季节之美,让我们体会自然的诗情画意,这种把自然搬回家,一年四季好风景的绝妙,也许是对热爱盆景人的最佳馈赠吧!
盘根错节有禅意 有凤来兮沐清风
盆景虽美,但并不好养,有时会因种种原因没有养活,一般人都当垃圾扔了,而刘善琦却给枯萎的生命又一次重生的机会。
一次,一个盆景没有栽活,看着那根苍劲古朴纹理清晰非常漂亮的干枝枯根,他不舍得扔,顺手做成了根雕,变成了另一种独具魅力的根雕艺术。那种化腐朽为神奇,化枯枝为艺术,化废物为惊喜的愉悦,让刘善琦觉得生活就是这样柳暗花明富有禅意,于是他又深深地爱上了根雕。
根雕作品《清影翩舞》
第一次上蟒川焦古山寻找心仪的根雕,正在踏破铁鞋无觅处时,突然,树下的一根茎绊住了他的脚,让他差点儿摔倒。刘善琦低头一看,是一根蜿蜒特别的根茎。那头、须、身、爪,蜿蜒盘旋,特像一条金龙。他欣喜若狂,用随身携带的小锄头把这个宝贝刨了回来。去皮、打磨、上蜡后,活脱脱就是一条金色的龙。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越来越痴迷根雕艺术了。
他的第二个心仪的根雕是“鹏程万里”。曾经在2014年河南省鹤壁市举办的首届文博会上参展。说起“鹏程万里”,也是刘善琦独具慧眼才发现的。当时,他到朋友家去寻宝,这个根雕被堆在朋友的院子里,风吹日晒,毫不起眼。他拿回家后翻来覆去看,当他把树根倒过来时,发现竟然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那深深扎在泥土里面的根尖,反过来看特别像雄鹰的嘴,再仔细看,嘴两旁还有两颗犀利的眼睛,两只翅膀正伸展着要飞向远方。灵光一现,“鹏程万里”这四个字一下子跳进了他的脑海。
经过雕琢,这枝原本朴实无华毫无特色的树根被他赋予了新的力量、生命、灵魂,熠熠生辉。“鹏程万里”在文博会上展览时,有好多家长带着孩子跟它合影。当时甚至有人出6万元要买,但他笑着婉拒了。刘善琦说:“我只是自己玩的,不卖。”
刘善琦的第三个宝贝是“有凤来兮”,用家乡三宝之一的汝瓷天青色做背景,辽阔高远,清新自然。一只金凤凰正展翅翱翔在湛蓝的天空中,灵巧高昂的头,尖尖的嘴巴,飘逸潇洒的翅膀,就连身上的羽毛似乎也有巧夺天工的纹理花纹点缀着,姿态优美,祥瑞降临。再加上我市著名书法家李麒的墨宝“有凤来兮”,饱满圆润,大气磅礴,黄底黑字,正和金凤凰相得益彰,美妙绝伦。
另一个珍宝是“人间有味是清欢”。“人”字是树根,自然生成的天作之“人”,一撇一捺,相互支撑,神韵天成。李麒看到这个“人”字之后,大为赞赏,欣然提笔加上“间有味是清欢”六字墨宝,正应了苏轼的名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说起根艺的制作,刘善琦侃侃而谈:根艺讲究“七分天成,三分人工。”要充分用自然形态,稍作修饰。程序有去皮,抛光,保留纹理,反复打磨,直至光滑如玉,细腻如绸,触之如缎。
他说,做根艺,不仅要善于发现美,还要懂得取舍。不需要的要锯掉,在锯掉之前要反复构思,寻找它的独特之处,如果把精华部分不小心锯掉了,就会破坏根艺的生命和灵魂。要学会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把最具生命震撼的部分展现给大家。
根艺,让曾经埋在地下被埋没的艺术重新展现在我们面前。那曾经看似丑陋,不见天日,在黑暗中默默无闻托举着大树生命的根,托举着花朵的根,托举着种子果实的根,在刘善琦的雕琢下凤凰涅槃,沧桑的年轮蝶变成美妙绝伦的花纹,幻化成高雅的艺术,变成激励人们珍惜生命、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神奇之美。
沧海桑田千秋事 石不能言最可人
刘善琦的客厅门口,有一座奇石吸引了我的目光。他问:“你看这块石头像什么?”我细细端详,只见红色的底座上一个庞然大物正似乎积攒着力量往前顶,厚重的前蹄扎稳大地,强大的身躯稳如泰山,光滑的脊背强悍无比,脖子处的皱褶圆润细腻,就连石头耳朵也似乎透着忽闪忽闪一摇一晃的灵动,活脱脱一头大象啊!
刘善琦骄傲地说:“这头大象石发现于嵩山南麓的大鸿寨,通高66厘米,身长73厘米,最初我起名‘大象无形’,后经汝州老一辈赏石大家改为‘中原之魂’,因大象为九州中原河南省(豫)的符号别称,中华文明之青铜器多是象腿,也是老子文化之精髓,大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们中原文化的魂。”
两块组合石“一帆风顺”,也颇具神奇。底下一块石头产自河南,长形酷似一条船,上面一块来自山西,竖高酷似船上的帆。两块石头虽然产地不同,但也许是因为同受母亲河黄河的浸润,石头上的纹理条纹异常相似。经过千百年来沧海桑天的变幻,经过河水的冲刷,自然的造化,岁月的洗礼,一条条纹理滑润如绸缎,仿佛在迎风招展,更像一条启航的帆船正乘风破浪,颇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气概。
“用心听石,可聆天籁”。一方心仪的奇石置于书案之上,就仿佛走进了千古书卷之侧,蕴含了无穷的生趣,让我们由不得从心底里感恩自然的造化,领悟生命的真谛,心境也更加纯洁、安静、淡泊、豁达、博爱……
山石树木皆有情自然之美伴余生
30年痴心不改,30年感悟生活,30年领悟自然,经过岁月的浸染,经历自然的滋润,刘善琦已经成为一名智者、一名禅者。他把山、石、植物、花卉、根艺融合在一起,刚柔并济,相得益彰,发现了另一种自然的和谐之美。
瞧,左边一块黄河石,酷似一位男士英俊潇洒,右边一座崖柏根艺,俊俏窈窕,恰似一位少妇,刘老师戏称为“老夫少妻”,颇有喜剧效果。
一根轻盈的藤,弯弯曲曲,袅袅婷婷,缠缠绵绵,柔软的柳丝飘飘下垂,好一处清净优雅的去处。月上柳梢,树荫下两个人影(刘善琦巧妙地用两块奇石代替两个恋人)在窃窃私语,深情凝望。
刘善琦一直坚持以自然为师,那些大自然中深藏不露、天公造化的古树古根,苍劲古朴,其神韵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种意境不能单凭直觉感受,只能用心感悟,用驰骋的想象寄托自己的情思。他坚持自然美是艺术的永恒要素,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无私馈赠,人要对大自然的美加以感知、感悟、享受、陶醉,才能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刘善琦说,玩根雕,玩盆景,重要的是在意境。意在笔先,境由心生,功在画外,通过感悟表现出一种生活境界,或清高,或雅致,或大气,或天然,或疏朗,或闲情逸趣等,通过盆景、根艺的意象之美,表达出不同的性情,不同的修养,不同的气质,表达出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气韵生动,大自然的山河壮丽,树木苍翠,田野清新等自然之美,给人以健康、自然美的视觉享受,同时,传递着生命的姿态,最终带给人们清新高雅、轻灵飘逸、画意盎然、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返璞归真,心旷神怡。
山水草木之情,奇石根艺之美,让刘善琦发现了自然之美,留住了岁月痕迹,陶冶了高尚情操,丰富了美好生活,感悟了人生真谛。
如此清欢人生,岂不美哉快哉!
(孙利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