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延文:“单腿+拐杖”丈量杨庄村的每一寸土地张五德:一把柳叶刀精雕护健康连乐峰:30载深耕探索撑起生命脊梁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540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6-19

吴延文:“单腿+拐杖”丈量杨庄村的每一寸土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吴延文(左)入户调查中

庙下镇杨庄村11个自然村1870多户8600多人,只要见过他的人,都能叫出他的名字,除了担任村委会委员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就是劳动力调查员。他就是吴延文。

3年多时间,吴延文和许许多多的基层调查员一样,一心一意投身到如火如荼的劳动力调查一线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用汗水和脚步换来了真实、有温度的调查数据。

铆足一把劲 业精于勤的调查能手

劳动力调查是统计部门为真实准确监测和反映我国就业状况开展的一项重要统计调查。每个月,吴延文作为劳动力调查员,手持平板电脑走街串巷,深入村民家中采集就业数据,及时获取第一手劳动力就业数据,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平板电脑已充满电,《致劳动力调查户的一封信》装好了,调查用品带上了……确认一切准备完毕之后,吴延文给自己打气说道:“争取今天把剩余的8户任务完成!”

“叔,在家吗?我是调查员小吴,之前和您联系过来做劳动力调查……”6月13日上午9点,在杜庄一户门前,吴延文敲开了村民家的门。

随后,他掏出《致劳动力调查户的一封信》和调查用品递到村民手上,同时拿出平板电脑,点击劳动力调查数据采集程序,输入账号、密码,找到户主,询问道:“叔,您家住几口人啊?”“家里人都从事什么工作?”……随着所有问题询问完毕,吴延文让村民签字后,提交信息,在规定的时间内,整个操作过程娴熟,一气呵成。

作为一名80后,质朴、踏实、有责任心,是记者与吴延文见面聊天后的第一印象。谈起如何按时高质量完成劳动力调查工作?吴延文说出了工作秘诀:“刚开始接触工作时,我没有任何经验,但是时常在心里为自己打气,不怕困难、担责与付出,是我一直遵循的原则。”

2021年5月,吴延文正式承担起杨庄村劳动力调查任务,与其他有经验的调查员相比,他是个十足的“新手”,他凭借身上的一股韧劲,以谦虚严谨的态度从零开始。

在3年多的劳动力调查工作中,吴延文从对调查工作一无所知到后来经过系统培训和业务指导,能够熟练精准入户。劳动力调查问卷指标繁多,部分指标专业性较强,普通居民尤其是老年群体难以理解,很大程度依赖于调查员的专业水平和讲解能力。每年的业务培训时,吴延文会认真听取每一个细节,做好学习笔记,详细记录调查注意点。遇到业务难题,他会“打破砂锅问到底”,向统计部门专业人员请教。

“劳动力调查复杂繁琐,把准备工作做透,在正式入户时才能心中有把握,不能把问题带到工作中去。”吴延文说。

在劳动力调查工作中,吴延文认真负责,严格按照劳动力调查制度开展调查工作。“数据一定要真实,我们调查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心直接决定着调查数据质量,我必须对这项工作负责。”吴延文坚定的眼神中透露着对这项工作的热爱。

基层调查工作是艰辛的,但吴延文从不惧困苦,每月准时准点出现在劳动力调查的路上,破解调查中遇到的业务难题,总结好的入户方法,热心与其他调查员交流、研讨,找出适合自己的高效工作方式,为劳动力调查贡献力量。

凭着一份执着和韧劲,吴延文在调查工作中认真的态度和优秀的表现,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认可。2022年1月,在2021年度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劳动力调查优秀辅助调查员评选活动中,他被评为优秀辅助调查员(三等奖);2023年7月,在2023年二季度国家统计局平顶山调查队劳动力调查优秀辅助调查员评选活动中,他被评为优秀辅助调查员。

身残志坚 勇担重担 遇难不退缩

今年37岁的吴延文,在6岁时遭遇交通意外失去了左腿。从小除了身体上的不便外,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创伤。在家人的鼓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吴延文重拾对生活的信心。17岁从卫校毕业后步入社会,开过挖掘机、办过网吧,与他人合伙开办过食品厂,虽身体残疾,但他用双手开启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2019年4月,吴延文因其熟练的电脑技能,被聘请为杨庄村委会委员,负责记账、民政、农业、党建、残协等工作。2021年劳动力调查工作开始后,因其突出的工作能力,经庙下镇政府推荐,吴延文被推选为杨庄村劳动力调查员。

“2021年培训初始,吴延文左手拄单拐的身影,让前来参加培训的众多调查员十分惊讶,不少人担心这样的身体状况如何胜任基层调查工作?”市统计局服务业科工作人员说,培训期间,很多人了解到吴延文有着丰富的基层经验,且成绩突出,令大家由衷地心生敬意。

如今,每天一起床,吴延文就要开始在多个“身份”中转换,开启忙碌的一天。作为一名劳动力调查员,吴延文每月的工作就是走家串户、宣传解释、入户登记。

起初腿脚不便的他,面对上门采集信息,曾遭到村民的排斥与质疑,但在吴延文看来,“走得比别人慢一点不要紧,只要一直走,肯努力,就会创造佳绩,收获尊重,实现人生价值。”

每月的调查时间是相对固定的,为了保证调查时有充足的时间,吴延文会提前几天将手头工作完成,或者协调好时间,在调查工作完成后,再加班加点做好其他工作。

为了提高效率,每次上门前,他都会做足功课,了解户主姓名、家庭基础情况、电话号码等,根据不同的调查户,安排不同的时间上门调查。

劳动力调查过程中,难免会涉及一些隐私问题,比如工资收入、家庭成员信息等,部分调查对象出于保护隐私的心理,一开始不愿意透露具体信息,导致无法采集到最真实的调查数据,这就给调查工作增加了很多阻力。面对这种情况,吴延文有自己的妙招。“除了耐心地跟调查对象讲解劳动力调查的工作要求和重要意义外,还要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分别宣讲他们感兴趣的政策,通过拉家常的形式,争取到他们的信任。”吴延文说道。

吴延文是调查路上的“追梦人”。面对工作,他从未抱怨,反而笑着说:“村里的工作任务虽繁琐,但是与村民打交道的时间长了,很多都是熟面孔,开展劳动力入户调查方便了不少,大家都很配合我的工作。工作中有苦有累也有乐,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劳动力调查中收获最大的乐趣就是,我所负责杨庄村的劳动力调查工作很顺利,调查数据也得到了高质量保证。”

夜色中坚韧的铮铮汉子

大多村民奔于生计时常早出晚归,吴延文为了不与村民时间上有冲突,在中午、晚上、节假日等,加班入户调查成为他的家常便饭。

一年四季中,每个月开展劳动力入户调查时,吴延文在走街串巷的平凡岗位上,满腔激情,风雨无阻。特别是遇到冬天下雪天,对吴延文来说,开展入户调查,比常人更加困难,但他的脚步从未停歇过。“既然领导把这项工作交给我做,就是对我工作能力的肯定和信任,我有责任把这项工作做好,不该为自己找借口。”吴延文说。

在吴延文的记忆中,2021年冬天的一次入户调查,至今难以忘怀。当天格外寒冷,吴延文和户主约定晚上8点,待户主下班后开展入户调查工作,但当吴延文按照约定时间到达户主家门口等候时,户主临时有事,不能按时回来。当时,吴延文十分矛盾,当即回去又怕户主很快回来,为了能完成任务,他在寒风中等了两个多小时,才等到户主。看着户主满脸疲惫和不情愿的表情,吴延文用冻红的双手递给户主《致调查户的一封信》和调查礼品后,耐心地和户主沟通,户主被吴延文的工作精神所打动。

当晚,调查结束回到家已是晚上11点,在家等待的妻子看到归来的吴延文后,满是心疼。“每次看到他为了工作,不顾身体,我总是想多说他几句。”吴延文妻子说。

当家人担心吴延文太累的时候,他总是笑着说:“我要趁晚上调查户都在家时开展调查,他们每天上班也累,晚上还要配合我们的调查,大家没有怨言,还热心协助我调查,我自己累点没啥。”

每月的劳动力调查,每月的走街串巷,让吴延文对村里的群众情况掌握比较清楚。他时常走访调查时,走一走、看一看,要是谁家有点大事小情,他总是力所能及的热情帮忙。

“我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村民看见我就老远打招呼,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比同情、怜悯更有价值。”吴延文说。

转眼间,吴延文任担任劳动力调查员已3年有余。他以超常人的毅力,克服自身的缺陷,不知道走了多少里路,穿坏了多少双鞋。

岁月更迭,在一步步脚印、一声声问询中,宁可多走几趟、多问几遍,也不漏登、错报,是吴延文始终坚持的工作原则;走访时脚勤,询问时嘴勤,记录时笔勤,是他始终保持的工作态度;依法统计守住底线,为国调查责任在肩,吴延文怀着炙热初心,一路前行,在劳动力调查征途上留下属于自己的调查人印记。

融媒体中心记者 宋盼盼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