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子成炬·归去来兮世俗若水,初心如磐善意旧事新说说红娘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534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6-11

旧事新说说红娘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殷艳蕊

戏剧《红娘》家喻户晓,《西厢记》常演不衰。

贵族小姐莺莺和母亲崔夫人送父亲的灵柩回乡,中途遇阻,寄宿在普救寺内。同样借住在寺内的穷书生张生得以与莺莺相遇,二人一见钟情。

莺莺的母亲崔夫人一次又一次的拆桥,丫鬟红娘一次又一次的搭桥,二人终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在西厢约会成功,只待张生考个状元归来,使有情人终成眷属。

从此,莺莺的母亲崔夫人郑氏成为封建礼教的代表、戏剧中的永远反面人物;红娘成为反封建礼教的典型人物、正义的化身。如今的红娘早已走出戏剧、走下舞台、走进了大众的日常生活,成为一个褒义的专有名词。

牛郎织女中的老牛帮助牛郎,是因为他们一直以来相依为命,红娘费尽心机帮助张生又是为了什么呢?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在到达普救寺之前,她与张生素不相识;普救寺内见到之后,红娘对张生也仍然是一无所知,不知道他从哪里来,也不知道他准备往何处去,仅仅知道他是一个姓张的书生。后来张生上京赶考,也是在老夫人逼迫下的无奈之举。

青春期的张生,撞见了同样是青春期的莺莺,互有好感可以理解,但红娘的举动就不寻常了,剧中的表现让人有种张生就是她至亲的感觉。

当莺莺在红娘引导下,一步一步往前走去,终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时候,丫鬟笑了,母亲哭了。一个千金小姐,竟然被自己的丫鬟牵着鼻子走,她的人生注定是个悲剧。

换位思考。假如红娘是老夫人,她会让她的宝贝女儿嫁给一个不知根不知底、门不当户不对的陌生人吗?

继续换位思考。现在没有丫鬟了,假如家中有个莺莺般大小的女儿,谁敢请一个红娘这样的保姆?当剧中张生与莺莺终成眷属的时候,当莺莺的母亲崔老夫人气得直跳脚的时候,舞台下看戏的人们哪一个不是在为红娘鼓掌?也许忘了,他们的家中也有一个正值妙龄的宝贝姑娘呢!

戏剧中演的虽说是故事,但是在不知不觉间颠覆了人们的三观,而人不自知。

机缘巧合,正在豫北转悠的时候,朋友说这里有个普救寺,旁边还有个莺莺墓。我当时就是一愣:莺莺都扎了老妮儿坟了,一定是没有和张生终成眷属。戏中果然和童话一样,都是骗小孩子的。

来到普救寺,发现寺里没有张生、没有莺莺,附近也没有莺莺墓,任何关于他们的痕迹都没有。还是度娘靠谱,告诉我们莺莺墓确实有,不在辉县,在浚县。

传说当年莺莺的父亲崔相国因喜爱淇河风光,在距河岸不远处建了一座崔氏庄园。崔相国早逝,莺莺与母亲安葬完父亲后,在崔氏庄园常住。因常常到附近庙里烧香,在庙中邂逅张生,二人一见钟情。尽管母亲不同意,莺莺仍然与张生私定了终身。

张生进京赶考,一去不回,莺莺最终还是与舅家表哥郑恒结婚,结局似乎还不错。既然结婚,那么百年之后二人就应该合葬,而不是莺莺独自埋在一个地方。

难道……还有其他故事?

张生说,初恋时我不懂爱情。也许是真不懂,也许是换了一个地方,二人不再对等;或也许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山西省永济市也有个普救寺,香火不是一般旺。据说这里是一座可以谈情的寺院,因为这里也流传着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是人们共同的愿望,但是切记,拜月老,拜红娘,莫拜《红娘》。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