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梨园夕阳红戏里戏外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521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5-22

情系梨园夕阳红

———记原临汝县豫剧团导演孙新

马俊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正在排练指导节目的孙新(中)

在20世纪后半叶曾经名闻遐迩的临汝县豫剧团里,有一个从小喜欢戏曲的小戏迷,他凭着永不服输的毅力,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成长为一个集导演、唱腔设计、舞美构思于一身的戏剧奇才。

20世纪90年代,曾由他执导、我市知名剧作家屈江北编剧的汝州电视台《艺苑春》栏目,可谓是家喻户晓,当时可与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栏目相媲美。

他曾执导豫剧现代戏《海霞》、大型古装戏《狸猫换太子》,在汝州及周边各县区演出近百余场次,深受观众的喜爱。他就是原临汝县豫剧团著名导演孙新。

年幼时代与戏结缘

孙新,生于1944年10月,钟楼街道(原城关镇)十字街人。孙新兄妹八人,他排行老六。家庭主要经济来源靠父母做鞋为生。那些年月兵荒马乱,家里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生活拮据。1956年,上中学时受到会拉板胡的班主任的影响,12岁的孙新喜爱上了豫剧。当年,想学唱戏可不容易,没有专业老师辅导,只能靠跟着留声机学唱。那时县城西关街城隍庙附近有个卖留声机的门市,店主为招揽生意,经常播放些豫剧《花木兰》之类的经典唱段。孙新有空就跑到门市旁,跟着留声机中的唱腔,一句一句地跟着学。刚学没多久,《花木兰》中的那些唱段,他基本上都唱得有模有样了。

像孙新这样10多岁的孩子,学戏的并不多。有件事至今令孙新记忆犹新。在他初中将要毕业时,因为欠了学校四块钱学杂费,受到了校领导的点名批评,还将他的名字公布于众。小小年纪的他为此感觉挺丢人。就在他为此发愁时,刚好临近春节,县豫剧团为活跃“双节”气氛,在街上举行演出活动。由于孙新能唱,加之与剧团又是近邻,又同演员们较为熟悉,在街上碰面后,大家执意邀请他一同演,他不好意思推托,就跟着剧团一块去演出了。当时唱的是《花木兰》选段,他那委婉动听的唱腔,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也得到剧团领导们的青睐。中午,演员们又邀请他去剧团吃饭。当时他就想,以后能在剧团工作该多好,不但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戏曲事业,也不用再为交不起学杂费而犯愁,还可以为家庭减轻点生活负担。与此同时,剧团也确实需要这种既能唱、又有文化的演员。县豫剧团指导员刘小会找孙新谈话,问他愿不愿意到剧团工作,他听后不假思索便答应了。回家后他将喜讯告诉父母,父母也非常支持。1959年2月,孙新如愿成为剧团的一名演员。

青年时代厚积薄发

1966年秋,县豫剧团演出现代戏《三世仇》,孙新在戏中饰演主演虎儿。由于他作戏逼真,唱腔优美,扮相俊秀,赢得了观众的赞誉。这部戏每天演出三四场,连续上演一个多月,场场爆满。孙新因每天唱戏时间长的缘故,嗓子出现了问题,疼得厉害,就请假休息了。那天虎儿一角由别人替演,但演出效果并不理想。第二天,剧团领导找孙新谈话,让他继续演出,顾不上还在疼的嗓子,他二话没说就又登上舞台。《三世仇》的演出,激励人民群众忆苦思甜,“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坚定了人民群众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进而鼓舞了斗志,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努力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雄心和决心。

孙新在剧团工作一段时间后,因为他有文化,导演时常让他帮忙抄写剧本,有时还让他一起参与研究剧本。在此期间,孙新也学到了一些编写剧本知识及戏曲导演的方法。当时,剧团里有个叫阎竹荣的主演,唱功非常好,但却不识字,每次排练前,孙新都会帮她背台词。尤其是阎竹荣年龄较大,冬天晚上时,孙新就时常坐在其床边为她念台词。孙新的工作表现,得到了剧团领导们的肯定。从而,也奠定了他学习戏剧的信心。他暗下决心,在剧团里一定要干出个名堂,决不辜负领导及父母亲的期望。正在他踌躇满志时,孙新又考虑到自己个子不高,凭外形条件,可能唱得再优秀,也不一定能时常做主演。此后他便下定决心转型,从事戏曲导演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刻苦学习、揣摩和历练,他掌握了导演所具备的排练方法和技巧。此后,随着孙新戏剧知识掌握的日渐成熟,导演就让他协助排戏,当时只是拍些像《补锅》《游乡》之类的小戏。不过自此以后,16岁的孙新就和导演工作结了缘。

1967年4月,临汝县为成立文工团而解散了豫剧团。在此期间,洛阳地区电业局在汝州招收工人,孙新被录用,分配至洛阳市电业局办公室工作。通过近3个月的历练,孙新凭着自己爱岗敬业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得到电业局领导的认可。同年8月,临汝县决定恢复临汝县豫剧团,团长董治亚亲自到洛阳地区电业局找到孙新要求他回剧团工作。洛阳电业局领导一再挽留,孙新考虑再三,为了自己心爱的戏曲事业,为了县剧团的繁荣和发展,他毅然放弃了洛阳市电业局舒适的工作环境,回到剧团,在那里继续续写着自己梦寐以求的艺术篇章。

1971年,焦枝线铁路修建时,县剧团进驻洛阳市白沙镇,进行作风整顿。在此期间,他编排了戏曲舞蹈《铁姑娘战斗队》。该节目在洛阳地区节目汇演中获优秀节目奖,并在“三线建设”工地慰问演出期间,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随着对戏曲知识的积累,孙新开始尝试唱腔、舞美设计的学习。经过他不懈的努力,从谱曲、唱腔、舞美、服装设计到舞台编排等一系列工作,他都能做得得心应手。1973年,孙新执导了豫剧现代戏《海霞》。这部戏是孙新导演史上的处女作,也是豫剧团学生队登台演出的第一部大戏。《海霞》这部戏,在剧院连演半个月,场场爆满。

孙新在1971年9月至1981年7月,分别在临汝县文化馆、“五七”大学任教,共培训了四批近200名戏剧学员。这些学员毕业之后,都已成为县剧团的骨干力量。其中有个别优秀学员,现已成为省、市级剧团的主要演员。

中年创作声名鹊起

1977年,国家恢复古装戏的演出。1980年,孙新在剧团重新编排了豫剧大型古装戏《狸猫换太子》。这部戏演出之后,获得观众的好评。这也为他从事戏剧导演工作,增加了无穷的动力。孙新为了使《狸猫换太子》剧情更加丰满,在没有其他剧本作参考,没有故事延续做铺垫的情况下,根据剧情人物的发展,经过自己的精心构思,在《狸猫换太子》第二部原有的基础上,创作了第三部。

1981年,县豫剧团曾先后到禹州市(禹县)、巩义市(巩县)、襄县、许昌等地,演出《狸猫换太子》三部大戏,在两个多月时间内共一百多场戏。演出期间,在场的观众热情高涨,掌声雷鸣,观众无不为优美的唱腔及跌宕起伏的剧情所感动。

1984年临汝县豫剧团解散。1984年初,孙新被调到临汝县计生委,从事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同年6至10月,孙新由县主管文化的领导指派,相继被借调到梨园、朝川豫剧团,指导剧团排练工作。在梨园剧团编排了大型古装戏《故剑情》一至三部;在朝川剧团排练了古装戏《三姑闹婚》。这些剧目已成为该剧团的代表剧目。剧目搬上舞台演出之后,观众好评如潮。

1989年,孙新在计生委领导的支持下,组建了计划生育宣传小分队,他经常编排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小品,深入乡村、厂矿开展计划生育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使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教育。

工作之余,孙新还积极参与上级文化部门的文艺调演活动,荣获多项荣誉。1990年,在县(市)区职工戏剧小品比赛中,孙新所导演的《别这样看他》被评为优秀导演。1992年,在河南省法院系统文艺调演中,由孙新所导演的《送子伏法》,荣获节目优秀奖。2000年,汝州市人大在开展“世纪风———人大暨法治建设”文艺汇演活动中,孙新获得优秀导演奖。2018年,汝州市全国征集小品,小戏曲、曲艺作品评先活动中,孙新所创作的小戏曲《村魂》荣获三等奖。

晚年退休余热不减

2004年,孙新光荣退休。退休后,他对自己喜爱的戏曲事业,依旧热度不减。每天早上除了坚持锻炼外,还致力于参加汝州市公益文化活动。2009年,孙新在为市文艺志愿队小分队排练现代戏《红灯记》“李奶奶痛讲革命家史”一折时,因缺少道具号志灯,可在市场又难以买到,他就急中生智,自己亲手制作。因他制作的号志灯逼真,当演员手持号志灯刚一举起时,观众的目光就聚焦在这只号志灯上,对此无不拍手称奇。

2014年,由他执导、屈江北编剧的《拥军秧歌》小品,曾参加平顶山戏曲、小品调演比赛,获得优秀剧目奖。汝州市人武部曾多次组织该节目,到驻训部队进行慰问演出。他多次执导了汝州电视台举办的春晚及大型文艺活动戏剧、小品类节目。他还时常义务为乡村剧团及戏迷们排练节目,深得汝州戏剧界同行们的尊重。为了表示敬意,2009年,在孙新从事戏曲工作50年之际,戏剧演员及爱好者们自发组织,为其举办了一场“孙新从艺五十周年专场晚会”。

现如今,孙新年已八旬,但他精神矍铄,耳聪目明,身体硬朗。早上,在市区绿洲广场上时常有他指导戏迷们练习身段的身影。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