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于俊鸽 通讯员郭晓杰)人勤春来早,植树造林忙。为抢抓春季造林黄金期,米庙镇全体干部职工与时间赛跑,在荒山之上、沟壑之间,无处不涌动着迎春植绿的热潮。
“今天下午,组织市委农办、镇机关全体干部、护林员和刘庄村党员干部200人,一吃中午饭,就立即上山种树。截至目前,已经种植侧柏两千多棵。”2月26日下午,在米庙镇刘庄村北部的山坡上,该镇纪委书记李光辉介绍说。
为把植树建成精品、亮点工程,米庙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制定严格的“五个统一”标准:即统一规划、统一机械挖穴、统一栽植、统一浇水、统一培土。在整地环节,米庙镇租用挖掘机,全部采用机械挖穴,确保整地质量;在树种选择上,荒山地段栽植的侧柏要求地径1公分以上;在浇水环节,使用一台200米扬程的三相水泵从山下不间断供水,并在半山坡建造储水池,采用一级提灌方式循环浇水,确保苗木栽植质量和成活率。
“在山上种树不像在平原,这里的土少石头多,山下浇一遍水,这里得浇三遍。”“咱这儿种棵树不容易,哥几个都是尽最大努力,尽量让它们活了。”讲话间,负责为树浇水的邵三营让他的老伙计邵华结拉了拉水管,向更远的侧柏浇去。
说是邵三营的老伙计,一点也不假,从去年3月份开始,他就和邵华结一起在山上植树浇水。“去年我们四个人在山上主要负责这200多亩侧柏的管护工作,那时候只要天不下雨,每隔10天就得浇一遍,一遍下来得6天,一直浇到9月份,看到所有的侧柏都成活后,逐渐减少了浇水的次数。”邵三营指着种下成片的侧柏,向记者介绍他们的管护范围。
在荒山上造林,特殊的地理环境给劳动者带来诸多不便。当记者问及哪个工作最辛苦?邵三营不假思索地说:“背树苗的,咱们啥也不拿上山都吃力,更何况再扛上几棵树上山。”
山上没有道路,路陡弯多。“我们这里的树苗只能运到山下,然后再组织20多人不间断地背才能保证植树不停歇。”刘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湘水介绍说,由于植树环境的限制他们只能这么做。
刘湘水说,今天的荒山植树只是个开始,今年他们计划在村辖区内的300多亩荒山全部种上侧柏,若干年后这里也会成为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