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过洞突围战寄料镇雷湾村曾出土东周青铜布币29枚锦绣春光入画来观音阁的传说老街是一条时光里的河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496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4-12

老街是一条时光里的河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李晓伟

改造前的中大街(资料图)

改造后的中大街(资料图)老街忆,时光仍如旧。鳞次栉比铺林立,摩肩接踵人如流,砖瓦叙春秋。老街,也就是中大街,中大街对于我,竟然像那如烟的岁月与沧桑,飘浮在脑海中,时而清晰,时而模糊……

中大街是明朝在旧城的基础上,按照州治的标准规划而成的。它东西长约五里,同时加上东西延伸的东关街和西关街,组成了一条颇具规模的十里长街。已经记不得从这里走过多少次了,它应该是老汝州的标志,应该是老汝州人挥之不去的情结与记忆。

老辈人说,读懂中大街,就读懂了老汝州;参透中大街,就参透了人生。

这话有点过,但绝对贴切。因为,中大街是老汝州的魂,是老汝州人的根。不知写过老街多少次,但每次写起,总喜欢从这条小巷写起。

这条小巷是老汝州的一条老巷,名唤“仁义胡同”。巷子很窄,却幽深。一下雨,就成了戴望舒的《雨巷》,听其名字就让人心里温暖,就会勾起人们感官的无限遐思。若是晴天,逼仄的小巷里,阳光毫不吝啬地倾泻下来,把人的身影拉得时短时长。掩不住的粉墙黛瓦,在沧桑岁月中留下了斑驳和灰暗的底色。穿过熟悉的“仁义胡同”,耳畔仿佛传来街头小贩的声声吆喝,络绎不绝的人群,仿佛已是昨日的记忆。

小巷的两端,是喧嚣繁华的世界,而小巷里面却是阴暗而沉寂。穿越小巷,从古代走向未来的,是生生不息的灵魂。

离巷子不远,就是汝州人的菜篮子———钟楼菜市场。尽管如今的城市像摊煎饼般越摊越大,农贸市场越来越多,但是,钟楼菜市场在市民心中的地位仍无法超越。无论春夏秋冬,每天的清晨,四邻八乡的菜农都会拉着车子,挑着担子,将自己种的蔬菜源源不断地送到这里,然后再通过这里送到各个市场,送到市民的餐桌上。

如今,尽管这里老态龙钟,尽管这里旧貌新颜,但是那种浓郁的生活气息,却是老汝州人离不开的、久久萦绕的味道。

中大街的记忆,经过历史年轮的层层辗压日渐苍老,现在繁华依然,只是在往日的吆喝声中,搀杂了充满现代气息的汽笛声,音响声。这条古老的街道上,如今参差不齐的现貌,几乎取代了曾经的青砖黛瓦。

但是,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那些古老的民居,典雅的四合院,精美的古建筑,那厚重的文化氛围,那千年的历史变迁,是轻易取代不了的。它虽然饱经沧桑,却仍然仡立在城市中央。

说起中大街,汝州文庙和学宫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每个城市都有文庙,不过有些地方的文庙在历史的变迁之中,早已消失不见,而有些地方的文庙,则在有效的保护之下,至今仍然有着旺盛的香火。

汝州的文庙现为汝瓷博物馆,建于明代中晚期。岁月沧桑,文庙依然保存完好。现存的建筑有东庑、西庑、文明坊、先贤殿、先儒殿、大成殿、启圣宫等。以大成殿为中心,汝州文庙有着明显的中轴线,两旁建筑排列井然有序。在文庙南侧为学宫,学宫正门开在中大街,是古代秀才、童生学习的地方,它与文庙相通,构成汝州老城区最大的古建筑群。

如今,当我“吱呀”一声推开文庙厚实的红木门,庙内郁郁葱葱的风景立即将我引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伴随着沉闷的关门声,让人在恍惚间仿佛有种与世隔绝之感。

庙内十分安静,青石板路上,纤尘不染,正对庙门的高台建筑是文明坊,这里是古代儒家学子读书的地方。在文明坊的门前,整齐栽种的松柏发出碧绿的新芽,高大的松针十分茂盛。清幽的环境,让人觉得很是神清气爽。

这样的环境,别说在古代,即使在浮躁功利的现代,只要静下心来,仍是一处读书的绝佳去处。

到了城隍庙路口,就到了老街的精髓所在。当然,如今已是面目全非了。老汝州人谁不知道,这里有百货楼,有大食堂,有惹人垂涎的烧鸡摊。彼时,一个二分的硬币,就可以让人拿着一个鸡爪子大快朵颐,那鲜、咸、香的滋味,至今仍停留在舌尖,让人久久回味。当然,还有让小孩子们惊喜的小人书摊。厚的二分钱看一本,薄的仅需一分钱,如果没有父母吆喝着回家吃饭,可以让放学的他们满足地看上一个黄昏。

再往西行,老街人的记忆力都保存着一个铁辘轳井,因为近半条街的人都要在这里打水饮用。有乡里人赶着驴车进城,也都要到这里饮上一瓢免费的、甘洌的井水,以洗去一路的风尘。

如今,井水早已干涸,井架早已失去,井口也被填埋,仅剩下一个记忆中的地名而已。

老街,像一条散发着沧桑气息的河流,一直流淌在人们的记忆中。如今的人们,显然已经无法经历老街上太多的陈年旧事,只能背负岁月沉重的行囊,沉浸在散发着丝丝樟脑气味的古旧情怀中。

我尝试着将记忆停留在一段历史的表面,化做一份浮光掠影的思绪。

从喧嚣的新街口步入老街,渐渐喧哗出一些嘈杂的声息。补补丁丁的沥青路,两边的青石板隙缝处依稀泛起苔色,因为人们长久经年的抚摸,古朴的石面多了一些沧桑,也多了一些光泽。鳞次栉比的方框排门沿街迤逦,中间不时夹杂着蓦然高耸的楼房,参差不齐的高度,显得有些杂乱无序。

如今,老街依然没有退出了曾经的繁华。只是这种表象的繁华,就像街道两边水泥电杆上斑驳陈旧的搪瓷路灯罩,已无法掩饰其颓败的真实面容。

老街虽老,却总有些细节散落在那里。一个人的老去,只能留在记忆深处。老去其实是谁也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就像老街西关断墙一隅那叮当乱响的铁匠铺,任凭炉火烧得再旺,任凭挥起的铁锤如何有力,却不能遏止时间的脚步,也唤不回老街曾有的光辉岁月。

在老街嘈杂的人流中,一个个曾经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不经意间就会在眼前掠过,或是点头示意,或是会心一笑,就像曾经流淌过的岁月,醇香古朴、渐行渐远。

日光流年,沧海桑田,谁也无法将一条街道的历史过往说得清清楚楚。因为,期间发生过太多太多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已散落在过往的岁月中。

黄昏时从老街经过,经常会看到一个老奶奶蹒跚着去为儿女送饭,一任晚风拂起她额前花白的头发。她拎着饭盒,走得特别慢,而她的前方,总有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大爷站着等她。看到他们,总让人觉得心里有些暖,也有些疼。

老街,就像一条时光里的河,而他们,其实就是这条老街最沧桑也最美丽的浪花一朵朵。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