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前后临汝县的政治经济形势汝之瑰宝-西周叔良父青铜匜老虎拦赌图片新闻老家汝州变化大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460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2-21

汝之瑰宝-西周叔良父青铜匜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叔良父青铜匜,是汝州市汝瓷博物馆的馆藏珍贵文物之一,1980年出土于小屯镇朝川村,当时村民在挖土时意外发现该文物,后被文物部门征集入馆。由于当时文物保护意识薄弱,文物工作人员并未对文物发现地进行科学考古,其属于墓葬还是古代窖藏,已不得而知。

叔良父青铜匜,长74.9厘米,流尾长26厘米,重量1.65千克。上沿破3.3厘米×1.5厘米,上沿裂纹1.8厘米;腹破洞:2厘米×0.5厘米,3厘米×2.5厘米,0.8厘米×0.8厘米;底破洞1厘米×0.8厘米。口呈椭圆形,短流,腹部饰三条弦纹,沿部饰一周象纹,后附一兽形鋬,下附四涡纹扁足。匜内腹底部铸有铭文两行,共22字,经专家辨识解读为:“盥公大正叔良父作淳匜,其眉寿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该匜从器形、文饰和铭文字体看,当属西周晚期,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为国家二级文物。

匜是中国先秦时代的礼器之一,《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有“奉匜沃盥”的记载,沃的意思是浇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脸,“奉匜沃盥”是中国古代贵族在祭祀典礼之前的重要礼仪,属周礼的一种。《礼记·内则》中的:“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就是行沃盥之礼时,年少的人端着盘子,年长者给客人倒水,洗完手后由侍者递上帕巾擦拭双手。

匜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后段,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其形制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瓢,前有流,后有鋬,为了防止置放时倾倒,在匜的底部常接铸有三足、四足,底部平缓一些的无足。早期匜多为青铜制作,汉代以后开始出现匜金银器、匜漆器、匜玉器等。近年考古发现,在西周中期以前,流行盘盉配合使用,西周晚期后,则多为盘匜配合使用。战国以后,沃盥之礼渐渐废除,盘亦被“洗”替代。

周代金文常见以国族名或职务与家族排行来作为人名称谓,该器铭文中的“大正叔良父”即是其例。“大正”为官名,西周、春秋时期称执掌国政的正卿大臣。《逸周书·尝麦》:“众臣咸兴,受大正书,乃降。大史·刑书九局以升,授大正。”《书·冏命》:“今予命汝作大正,正于群仆侍御之臣。”《蔡沉集传》:“大正,太仆正也。”“叔良父”为作器者,表明其家族排行在第三和倒数第二之间,良父为其字。在金文人名称谓中,名往往直接与氏名、家族排行连缀使用;字也常常与氏名、家族排行连缀,多称为某父,而“父”,则是对有才德男子的美称。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