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忠为争臣之表出守乃牧人之良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435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1-05

纳忠为争臣之表出守乃牧人之良

———唐代汝州进士柳浑忠君爱国安邦济民故事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尚自昌

柳浑画像图片源于网络

柳浑(714年—789年),原名载、字夷旷,泾川事变后改名浑。他是唐代诗人、汝州进士、著名宰相。《旧唐书》《新唐书》均为其立传。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其逝后撰有《汝州梁县梁城乡思义里柳浑年七十四状》,收入《柳宗元集》卷8《行状》中,称其为汝州梁县梁城乡思义里人。行状标明“故银青光禄大夫右散骑常侍、轻车都尉、宜城县开国伯柳公从孙将仕郎、守集贤殿正字宗元谨上”。说明柳宗元的爷爷与柳浑是本家兄弟。

少小不信邪

根据柳宗元“柳浑行状”,柳浑祖籍河东(今山西运城),其十一世祖柳卓为西晋济南太守时,避永嘉之乱迁家于襄阳。曾祖父柳善才,为唐高祖李渊第十二子荆王李元景侍读。祖柳尚素,润州曲阿(今镇江丹阳市)县令。祖父柳尚素,润州曲阿县令。父柳庆休,任渤海郡县丞,后因柳浑赠蔡州刺史、工部尚书。约在武后时,其祖在汝州梁县置产移居。

柳浑天生聪明又好学,是远近有名的神童。父亲早亡而家境贫寒,但他并没有自弃而放弃读书。10多岁时,有个巫师给他相面后说,“此儿相贱,且短命,若为僧、道,可缓死。高官厚禄的事与他根本无缘。”

叔伯们非常信巫,相继劝说柳浑相信巫师的话,不要走读书入仕之路。

柳浑用经书的道理反驳说:“夫性命之理,圣人所罕言,绅者所不道,巫何为而能尽之也?”并发誓说:“不读诗书,去当术士,不如死了痛快。”

叔伯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不再反对他的做法。

之后,柳浑学习更加用功,终考中进士,成为一代名相,活了75岁而终。

一举中进士

开元中期,汝州推举进京参加进士考试的人选,在各县推举的100多名考生中,柳浑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天宝元年(742年)三月为大唐壬午科进士考试。唐玄宗对考试加以改革,改为考试与推荐、自荐相结合,并参考举子平时创作的文章。这一改革效果很好,解决过去“高分低能”和“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这年考试的主考官是礼部侍郎韦陟,共录取进士23人。韦陟将时年28岁的柳浑推举为优等,名列进士榜第14名。这科的状元叫王阅。诗人杜甫也参加了此科考试,但没有考中。

出守良牧人

柳浑中进士后,分配到宋州单父县(今属菏泽市)任县尉(从七品),主管治安和军事。他判案断狱,决事如神,大小案件都能按期办理。为政更是洁廉检守,严格按规矩办事,经考核加封为云骑尉(正七品)。

唐肃宗至德年间(756年-758年),柳浑在单父县任期届满,江南西道采访使兼洪州刺史皇甫侁闻其名,重金征召他到公使府任判官。

江南西道管辖的信州治在的永丰县(今江西上饶)一带治安很乱,谋财害命的事时常发生,几任县令均因无能为力而解职。皇甫侁让柳浑暂到信州永丰县任代理县令,维护好一方安宁。

柳浑赴永丰上任后,用重拳铲除地方黑恶势力,出台政策关顾鳏寡老人,殴除物害,消去人隐,官吏没有弄权和侵害百姓的事情,永丰县出现政通人和的好局面。

皇甫侁遂表奏朝廷封柳浑为洪州丰城令。到职,如永丰之政,而仁厚加焉。

皇甫侁上表奏请让柳浑担任衢州司马,管理全州的治安和军事。也许是仕途太顺利,柳浑想沉淀一下,反辞去司马职务,遁隐于武宁山中,“究贤人之业,穷君子之儒”。

柳浑名气大了以后,不断有地方要员相请、重金征召。柳浑的事迹传入朝中,唐代宗下诏,召其回朝任监察御史,柳浑只好赴任。

御史台是执行法规的部门,行动都受规矩礼仪限制,柳浑生性放纵旷达,便请求到京城外任职。唐代宗爱惜他的才干,任命他任左补阙。第二年,柳浑升任殿中侍御史,赐绯鱼袋,知江南西道租庸院事。

白冤守门人

大历初年,刑部侍郎魏少游出任洪州刺史,充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使,知人善任的魏少游推荐柳浑为判官。

柳浑随魏任职,屡建奇功,连升迁至检校司封郎中。

江西道所辖州的开元寺僧人和徒弟夜晚违禁喝酒,喝醉后又失手引起火灾。僧人隐瞒了他喝酒的罪行,把着火的责任推给守门的哑巴仆人。地方官接受了寺院的贿赂,捉拿守门人定罪。魏少游派执法官去调查案情,执法官接受贿赂后按原判上报。魏少游信以为真,准备处罚那个仆人。

很多人知道仆人冤枉,但没人肯说。

柳浑和采访使崔祐甫知道后急忙到官府报告,魏少游吃惊地立即审讯,喝醉酒的僧人服罪了。

事后魏少游感谢道:“没有二位正直的人,差点让人说我糊涂昏庸。”

此案收入宋人桂万荣撰写的疑狱集《棠阴比事》一书,名为《柳冤喑奴》,为历史上典型的冤案纠错案例。

智救路嗣恭

大历六年(771年),刑部尚书路嗣恭接任魏少游的职务,柳浑升任都团练副使。

路嗣恭(710年—780年),京兆郡三原县人。初名剑客,起家为邺县尉,因其贤能累官至姑臧县(甘肃武威县)令,政绩考核为天下第一。唐玄宗认为他可以嗣汉代良吏鲁恭,因赐名“嗣恭”。

唐大历八年十月(公元773年),寓居岭南的原安西节度使哥舒翰的族人循州刺史哥舒晃谋反,袭杀岭南节度使吕崇贲,五岭以南大乱。唐代宗以路嗣恭为岭南节度使,封冀国公,命他立即讨平叛乱。

路嗣恭带兵平叛,柳浑为幕僚,经过两年的努力,平定了五岭。

平定叛乱后有人对皇帝说:“嗣恭获得南人许多金银财宝,是想叛乱,陛下如不信,试召他,必定不入朝。”

正是三伏天,皇帝的诏令到了。路嗣恭没有考虑,就向使臣请求待秋凉后入朝,并写下奏折让使者带给皇帝。

柳浑闻讯后急入帐中,泪如雨下对路嗣恭说:“你立了大功,刚到暑天诏令来催,这是为当政者所忌。现在稍有耽延,必然招来灭族之祸。”路嗣恭非常害怕地说:“此事怎么办?”柳浑回答说:“快速追回上表,你今天就过江,住在石头驿可免祸。”路嗣恭照办。

路嗣恭入朝,打小报告的馋人无话可答。

虽然路嗣恭保住了姓名,终因平乱时的贪财之嫌使唐代宗不再重用。而柳浑因平叛有功,于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出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

阻用李元平

大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继位,授崔祐甫为门下侍郞、同平章事。崔祐甫知柳浑才干且正直,荐柳浑为谏议大夫,任浙江东西黜陟使。任务完成后回朝,加朝散大夫。又转任左庶子、集贤殿学士、尚书右丞,后加银青光禄大夫,迁官右散骑常侍。

唐建中三年(782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占领许昌。朝廷商议讨戮大计,宰相卢杞推荐大理评事李元平任汝州刺史,守护洛阳的东南门户。

李元平出身皇族,门荫入仕,薄有才艺,性疏傲,敢大言,好论兵。初为湖南判官,中书侍郎关播奇之,荐于皇上,试大理评事。

卢杞荐言一出,朝堂上一片附和声。时任尚书右丞柳浑则提出反对意见,认为李元平华而不实,不能担当此任。

唐德宗可能考虑宗室更值得信任之故,没有听取柳浑的建议。

李元平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招募民工,修缮城防。可惜他招募的民工,没去验明身份,结果混进来几百个奸细。李元平看着修好的城墙,喜不自禁,觉得自己就要靠汝州保卫战扬名立万了。谁知李希烈大军一到,城内的奸细直接把李元平给绑了,并打开城门迎接李希烈大军入城。这场战争李希烈不费一兵一卒赢得了胜利。

李元平身材短小,看见李希烈后心胆俱碎,吓得屁滚尿流。李希烈气得大骂道:“瞎了眼的宰相,你是没人派啊,你派这么个怂货来,真是看不起我!”

唐建中四年(783年)正月,皇帝命唐汉臣和高秉哲率兵万人屯驻汝州,准备对李希烈进行讨伐。大军没到汝州却在李元平手中丢失。

由于唐德宗用人不当,使大唐失去了东都屏障汝州。

李希烈占领汝州后又四处征讨,直接威胁到东都的安全。洛阳振动,大户纷纷西逃,大唐又陷入了安史之乱后的又一次大危机。

事实证明,李元平不仅华而不实,人品也极差。被俘后直接投了李希烈,凭着他的“才能”,竟然还当上了李希烈的宰相。

隐名避伪官

李希烈攻陷汝州后,任命周晃为汝州刺史。

唐德宗命左龙武大将军哥舒曜为任东都兼汝州行营兵马节度,统领征集的万余兵士征讨李希烈。

哥舒曜不负众望,在汝东郏城(今郏县)与李希烈的前锋相遇大获全胜,乘势收复了汝州,生擒守将周晃,并斩杀两员敌将,李希烈败退至许州(今许昌市)。

由于唐德宗求胜心切,命哥舒曜驻军汝州襄城,准备进攻许州。唐建中四年(783年)八月,李希烈率二万兵马围攻襄城,唐军陷入苦战。唐德宗命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带领五千人援救襄城。十月,士兵在路过长安时却因劳军问题发生叛乱,唐德宗李适在一群宦官地簇拥下匆忙离开了长安城大明宫,前往奉天(今陕西乾县),京城府库被洗劫一空。这次迫使大唐第三位皇帝逃离长安的事件,史称“泾原兵变”。

姚令言被叛军所迫,只好请朱泚出山为主。不久朱泚称帝,定国号为大秦,改元应天,又大封百官。

“泾原兵变”事发突然,柳浑带全家奔逃终南山隐匿。朱泚知柳浑名望高,派使者以丞相的职位相招。柳浑不为所动,改名换姓匿而不见。使者找不到柳浑,就把他的爱子捉拿严刑拷打,并砍去右腿,逼他就范。

柳浑不为所动,即步入穷谷,拔草径,逾秦岭,在奉天找到了皇帝。唐德宗嘉其诚节,很快召见他,并与其讨论平乱之法。

逃往奉天的李适还没安稳,勤王平叛的官军却与朱泚联兵,叛乱呈连环发展态势。唐德宗又从奉天出奔,经周至,南至洋州、成固,又西行至梁州(今陕西汉中市)。柳浑一路陪伴,改任左散骑常侍。

柳浑初名载,叛乱平息后,他上奏说:“先前我的名字‘载’被叛贼污蔑,我不愿再叫过去的名字,况且过去的名字字形中有‘戈’字,现在息兵罢战,请求改叫柳浑。”

抗疏救玉匠

贞元二年(786年),唐德宗赐柳浑为轻车都尉,封宜城县开国伯(正四品),拜尚书兵部侍郎。

贞元三年正月,在宰相韩滉的推荐下,柳浑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兼管门下省,正式拜相。

一次,皇帝令琢玉的工匠制作玉带。玉匠失手摔碎了一块扣板,因害怕追责就偷偷买了一块补上。玉匠献上玉带时,皇帝指着那块玉说:“这块怎么不一样?”玉匠承认了过错。皇帝认为有欺君之罪,欲将玉匠处死。

诏命发到中书省,柳浑坚持说:“皇上如当时杀死了就算了,如交给有关部门,就应按法律审判。况且春天不能执行死刑,请让我按法律定罪。”

他按失误损坏皇帝车辆器具服饰罪,将过失者打了六十大板,其余的玉匠无罪放释。皇帝只好同意。

奏请禁货宅

抗疏救玉匠事后,中书省又接到一个进状,是先朝尚书左丞田季羔的远房侄子田伯强,建议将其故叔的宅第出售,钱款用于讨伐吐蕃的请求。

田季羔是代宗朝名臣,大历间为尚书左丞,公忠正直,为一时名臣。田季羔的宅院是从隋代传下的老宅,门前有其祖、父因孝被赐匾额立的牌坊,应为京城里的名人故居。柳浑对田伯强这种沽名钓誉和不孝子孙的做法十分反感,就撰写了《禁田季羔货宅奏》折,连同田伯强的进状,一同交给了皇帝。

唐德宗皇帝同意了他的意见。

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对唐德宗能听从柳浑的建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犯颜德宗帝

唐德宗皇帝曾亲自选择一位年轻的官员,治理京城长安所在县的事务。这位县官没有辜负皇帝的重托,勤政为民,考功优异。民众也编唱歌谣赞扬这位县官和皇帝英明。

击壤之颂传至宫内,皇帝唐德宗对这件事沾沾自喜。专门召集宰相班子开会,让大家谈谈对这件事的看法。左仆射平章事张延赏手舞足蹈地说:圣上知人善任,向皇帝道贺。其他人相继字斟句酌,选择合适的赞句让皇上听着高兴。

柳浑没说一句话。皇帝点名让其说话,柳浑才说:“甸服之政,固宜慎重,然则此屑屑者,特京兆尹之职耳,陛下当择臣辈以辅圣德,臣当选京兆以承大化,京兆当求令长以亲细事,夫然后宜。舍此而致理,可谓爱人矣,然非王政之大伦也。不知所贺。”意思说京县管理固然重要,但对皇帝也来说是小事,交给京兆尹处理就可以了。这本是京兆尹的职责,陛下应当选择大臣来辅佐圣德,大臣应当选择京兆尹接受广泛深入的教化,京兆尹应当选拔县令亲自处理小事。代替京兆尹选择县令,这不是陛下所应当干的。

柳浑的话让众人面面相觑。唐德宗皇帝听了却马上赞同。

唐德宗提拔近臣果州刺史白志贞为浙西观察使,柳浑认为白志贞是个谄媚之徒,即使有廉洁谨慎之名,也不宜提拔为要职,屡次上表提出反对。唐德宗趁柳浑病假不在朝时,提拔了白志贞。柳浑康复后请辞,被唐德宗优诏拒绝。

直言劝韩滉

韩滉是唐代政治家、画家,其父为太子少师韩休。韩休在唐玄宗时曾任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因处事偏激,任职不到一年被罢免。

韩滉以门荫入仕,累官镇海节度使、浙江东西观察使。泾原兵变时,韩滉训练士卒,保全东南地区。又转输江南粟帛,供给朝廷,深受唐德宗倚信。贞元元年(785年)入朝加同平章事,正式拜相,兼江淮转运使。

韩滉入朝后唐德宗很信任他,以至调动军队、粮草,专卖盐铁,督察处罚官吏,抑制兼并土地的恶霸,皇帝都听从他的意见。韩滉自恃功高,开始专权,事无巨细,一概过问。有时竟超越自己职权以外。每次上奏议事,常常议到天黑,却是一言堂,其他宰相成了陪衬。大臣们因挽救他的施政过失而终日忙乱,但没人敢提出异议。

韩滉与光禄卿裴腆不和,趁柳浑休假,秘密请贬裴腆。诏书已下,柳浑坚执不肯,请求讯问、校验,依法定罪量刑,裴腆最终获赦仍任本职。

韩滉对柳浑有提拔之恩,但柳浑还是很严肃地责备他说:“您的先人任宰相时因处事偏激,不到一年就被罢免了;现在您又在官府中对官吏施刑以至打死了人,况且宰相官府不是用刑的地方,您为什么重蹈覆辙又变本加厉呢?耍威风图享受,难道合于尊奉皇帝抑制臣下的礼制吗?”

韩滉醒悟悔恨,其威稍减。次年封晋国公,不久后去世,年六十五。获赠太傅,谥号“忠肃”。

万里知敌情

贞元三年(787年),唐德宗派检校司空浑瑊与吐蕃在平凉会盟。

会盟这天,皇帝在便殿对宰相们说:“和吐蕃和好停止战争,是国家的大政方针,今天兵将们要和你们一起高兴了。”皇帝告诉大臣们与戎人议和以息战的好处。

河东节度使汝州郏城人马燧祝贺说道:“今天会盟,可以百年没有强虏危害了。”

柳浑却跪下说道:“五帝的时候没有训诫勉励民众的文告,三王的时候没有结盟立誓,凡结盟立誓的兴起都在王朝末年。当今正是盛明的朝代,却用王朝末年的方法对待夷狄。夷狄人面兽心,容易用兵力制服,很难用信义结交,臣私下里为这件事担忧。”

太尉兼中书令李晟是中唐名将,在镇守西陲,征讨吐蕃,平定河朔三镇叛乱、朱泚之乱中屡立战功,号称“万人敌”。因功册封西平郡王,世称“李西平”。对吐蕃情况最有发言权。李晟对柳浑的建议非常赞同说:“我生长在边境,了解吐蕃的用心,今天的盟誓,确实像柳浑说的那样。”

皇帝大怒说:“柳浑是读书人,不懂边境的情况;以你的智慧谋略,怎么也说出这样的话!”柳、李二人只好跪拜谢罪。皇帝命令他们回中书省休息。

这天晚上三更时分,邠阳节度使韩游瑰派人乘驿马飞速到宫门报告,说盟誓没成功,参盟官兵全部被扣留,吐蕃兵已攻到近郊的军营。皇帝吃惊叹服,立即将报告转交给柳浑看。第二天一早,皇帝到朝堂前勉励柳浑说:“您是文人,却能在千里之外知道军队情况。”对他更加礼遇尊敬了。

马燧是平凉会盟的建议者和支持者,因此失去了兵权。

强项失相位

张延赏是唐玄宗时中书令张嘉贞的儿子,以门荫入仕,累官至中书舍人、河南尹、三镇(淮南、荆南、西川)节度使,泾原兵变时,大力支持朝廷,颇有功勋,授左仆射。贞元三年(787年),加位同平章事,成为宰相。

韩滉去世后,张延赏依仗唐德宗的信任把李晟排挤出朝,开始骄矜专权。因为柳浑敢直言,和张延赏关系变差。唐德宗让张延赏分管吏事,而让柳浑分管刑法。一次,张延赏派亲信私下劝说柳浑:“相公您因为品德而受到很大的尊敬,如果在朝堂上慎言,能长保相位。”柳浑答:“代我谢谢张公,柳浑的头可断,但舌头不可禁!”

唐德宗喜欢说话文雅含蓄的人,而柳浑直率且常用俚语,又多次冒犯了德宗。于是在张延赏的鼓动下,唐德宗想贬柳浑出朝为亲王的师傅。在宰相李泌的劝说下贬柳浑任右散骑常侍。散骑常侍是皇帝顾问,在朝规谏皇帝过失,皇帝出外则骑马散从。

张延赏终因裁官招怨,落得众叛亲离。只好回家养病,至到病死。

清白留人间

《旧唐史·柳浑传》载:柳浑生性节约俭朴,不置家产,官当到宰相,还借房子住着。被罢免宰相后几天,就令亲戚一起去寻访名胜,喝醉后才回来,好像没发生过被罢免之事。当时的官员李勉、卢翰都因退职罢免待在家里,互相说:“我们和柳浑比,都是有些俗气的人。”

贞元五年(789年)二月五日,柳浑病逝于长安昌化里,享年75岁。由于柳浑死于散地,当时没有给予褒赠。贞元十五年(799年),时年27岁的柳宗元,以近亲侄孙的身份撰写了柳浑74年的行状,交由太常寺议赠。

太常博士裴堪等人经过讨论,给柳浑写下了“纳忠为争臣之表,出守乃牧人之良”的评语,提出谥号曰“贞”的建议。

大中二年(848年)七月十一日,被誉为小太宗的唐宣宗李忱,对大唐以来入驻凌烟阁驻的功臣画像重新绘制,并增加了唐德宗以来的37位功臣功位,汝州梁县的柳浑和郏城的马燧名列其中。

江南苏州诗人、画家、鉴赏家顾况,与柳浑是方外友,柳浑任相时推荐他出山任著作郎。顾况写《上柳相公》诗回绝:“四海如今已太平,相公何用唤狂生。此生还似笼中鹤,东望瀛洲叫一声。”终因柳浑爱才,说服顾况至朝为官。

柳浑一生清廉,为相时租借民宅。柳浑入住后,门前的杨树上飞来一对喜鹊做窝,一个月后生了三个小喜鹊。顾况认为是柳浑的品德所感,作《柳宜城鹊巢歌》:“相公宅前杨柳树,野鹊飞来复飞去。东家斫树枝,西家斫树枝。东家西家斫树枝,发遣野鹊巢何枝。相君处分留野鹊,一月生得三个儿。相君长命复富贵,口舌贫穷徒尔为。”赞之。柳浑死后又作《送柳宜城葬》绝句:“鸣笳已逐春风咽,匹马犹依旧路嘶。遥望柳家门外树,恐闻黄鸟向人啼。”均收入《全唐诗》。

柳浑有一胞兄柳识,是唐代著名散文家,曾任屯田郎中、集贤殿学士,累官至左拾遗。他的文章练达、条理分明又有创新,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全唐文》存其文八篇,与柳浑分占第377卷第一和第二的位次。

宋诗人范成大在《龙学侍郎清河侯张公挽词》赞道:

白水名多士,清河最有声。人危孔北海,帝识柳宜城。蜀险谈间固,蛮讧檄到平。凌烟何处在?风雨上铭旌。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