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家寨:马陵道上的古村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415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12-07

毛家寨:马陵道上的古村

文/图刘占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现存的寨墙

毛寨南寨门遗存

毛寨寨顶的旧宅院

西寨墙上的出气孔

村民们的闲适生活

站在毛寨南寨门远望毛寨新村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马陵山绵延起伏,层峦叠嶂,一条蜿蜒陡峭的山路贯穿于汝州市与登封市之间,它是相传在战国时期孙膑与庞涓交战的“马陵道”。而在这条古道的南头,坐落着一个古老的村子,即今天的毛寨村。

毛寨,为“毛家寨”的简称,古称荆阳寨,俗呼“寨顶”,因毛姓最早居此并筑寨而得名。该寨位置在市区西北方向20公里左右的夏店镇境内。在北寨壕外,有一处仰韶文化时期的“毛寨遗址”(平顶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荆河对岸不远处,有一处东周王室聚居的“惮狐聚”遗址,这些印证了在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在此渔猎农耕,繁衍生息。

毛寨处于箕山与汝河过渡段的半丘陵地带,从北向南形成缓慢下降地势,东有沙河流经,西有荆河穿过,两水在寨前交集后汇入汝河,形成“二水锁城”格局。从风水角度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促使此处神似一只巨型卧龟,又像是一个拖着秧子的大西瓜,这里历来被人们视为人类宜居的风水宝地。

毛寨地下是厚厚的黄土层,从山上奔涌而下的洪水在这块土地上冲刷出一道道大小、深浅不一的河沟,毛寨就是利用其中的荊河和沙河的沟岸修筑了这座村寨。据说,毛寨立村于元朝中期,成寨于明朝初年,查遍文献资料,未见相关记载,不知此说源于何处。

经访问踏勘,该寨呈圆形,坐北面南,占地面积10余亩,居民40余户,在南部和东北角分别设有两个寨门与外界相通。北门是寨子的后门,设有一扇普通的小木门,仅供行人通过。南寨门为整座寨子的主门,设有大车门和一座吊桥,大小车辆及行人等大都从此处进出。另外,在北门和南门内侧,各建有一座约三丈高用于射击、瞭望的炮楼,安排有巡防人员不分昼夜持枪看守。不难看出这是一处易守难攻、防御设施较为可靠的古寨,是先民长期劳动和战争积累的经验和智慧。

据当地村民介绍,1958年以前,整座寨墙还保存比较完整,西北角有一座约一间半屋子大小的关爷庙,站在附近能看到数丈高的寨门,远远望去格外壮观。该寨墙大约平均4米宽,上面有护身墙、寨垛等设施,寨内路面宽约2米,出行较为便利。寨中各家均有地道与周围安全地带相通,内部设有通气孔、活动翻板、水井、储粮室等。个别地道内还有窑洞,墙壁上专门凿有放油灯的地方,垒有土炕台,上面用稻草铺垫,以备长期避难之需。在寨内水井中也挖有地道口,在河崖上的树林中挖有多个如碗口大小般的地道出气孔。如今,在寨子西侧坍塌的土崖子上,还能清楚看到遗存的地洞口和出气孔。

当时寨首毛克恭家为当地大户,一共兄弟三人,两个弟弟分别叫毛克让和毛克己。毛克让曾当过陵头区区长,毛克己未娶早亡。毛家的宅院较气派,三进院落,五间头转圈楼,屋里有一条秘密地道直通寨外的孙年家中。相传,毛家的地道设计复杂,机关重重,生活起居用品配备齐全,至于地道里面还隐藏着多少秘密,想必也只有毛克恭和孙年俩人知道了。毛寨寨墙厚重结实,防御严密,犹如天险,不易被盗匪“破寨”,因此,每逢兵荒马乱岁月,总会有不少方圆左近、十里八乡,甚至更远的富户来此避难。

可惜,20世纪60年代,南、北两个寨门和吊桥塌毁,寨门匾额也在“破四旧”运动中拆掉,寨壕被夷为平地,而后东、西两侧寨墙土崖也被本村村民破坏用于种地、建房,导致毛寨千疮百孔。庆幸的是南、北两个寨门痕迹,以及东南角、东北角、北面和西面寨墙概貌还依稀可见,多少还能分辨出旧时风貌。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仅剩刘全唐和毛善政几户还在寨顶居住,大部分村民已搬到寨子周围。2019年左右,毛寨村委会为了保护遗存,在此修建了一个“古寨游园”,作为群众的文化休闲场所。

毛寨自建成以来,在资料上能查到的就有三次袭寨事件。1922年7月底,悍匪“老洋人”本名张庆,率众经鲁山、栾川、卢氏,直扑陕州(今陕县)。为壮大队伍,他联络登封匪首李明胜(鸣盛)等大小30余股队伍,共近8000人,被众人推为“老架子”(意为“总架杆”,即首领,声势日盛。同年11月,“架杆”李明胜带着3000多人,攻打登封县“三过尧”村,破寨后杀人数百,房屋全被烧光。不久,李明胜仗着与“老洋人”的关系,又领着几百人(一说一千人)从登封市君召乡顺着“马陵道”往南到汝州市境内攻打毛寨。此时寨首毛克恭预感到情况不妙,立即组织乡民带着武器进入寨中,拉起吊桥关上寨门,自己则掂着快枪在南炮楼上与之抵抗。李明胜下令攻寨,双方激战了很久寨门也未被打开,这时毛克恭从炮楼上往下瞄准后放了一枪,子弹正好从房子花脊缝里穿过打死了爬在房坡上的副“架杆”。土匪们看到寨子里有神枪手,吓得慌作一团,在房上放了一把火,背着副“架杆”尸体仓皇逃窜。另外两件袭寨事件,分别发生在1931年9月和1933年4月。

毛寨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从古至今出现了不少知名人士。这些人降生在不同的时代,但是都无一例外地为他们所处的年代做了一些贡献,并且在毛寨村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譬如:古代传奇人物毛河坚,还有清代大善人毛文章。据清道光廿年《直隶汝州全志》载:“毛文章,字飞翰,监生,住慕义里毛家寨。于嘉庆十八年春捐粟赈饥,活人无算。乡里颂德焉”。清末廉吏、乡绅徐迁(1889年—1957年),字英甫,人称徐英老。清光绪二十年举人。宣统元年任湖广总督巡阅使。民国期间先后任舞阳、临颍、襄城、郏县知事。1926年从郏县任上辞官回乡养老。以及近代曲剧作家郭成章(1889年—1969年)和曲剧创始人之一的张新法(1912年—1993年)等。

郭成章先后创作了曲剧《风雪配》《鬼狐姻缘》《贾能请先生》《庄子点化》《善恶报》等传统剧目。在1930年,《风雪配》创作后,由毛寨村业余剧团的张新法、赵六德(又名赵成武)、铁头(绰号)、软官(绰号)等人首演,后经多人改编,于1980年被河南省电影制片厂拍成戏曲片,使毛寨村在全省、乃至全国闻名遐迩。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