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村公路建设让“凉”资源变成“热”产业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395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11-09

因路而新 因路而美 因路而富

我市农村公路建设让“凉”资源变成“热”产业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全线通车的靳马线

通往牛角岭南部山区的道路

靳马线施工中,监理人员检测路基质量

南部山区道路施工中

北区山区道路铺设现场

通村入组的农村道路

九峰山农村旅游专线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来,我市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以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自2019年汝州市农村公路“百县通村入组”工程实施以来,我市全面打通农村公路的“毛细血管”,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真正实现“建成一条公路、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好的保障。

疏通交通动脉推动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脉络通,百业兴。2017年我市精准发力,打造九峰山景区旅游专线道路。九峰山景区位于市区西南20公里处,与鲁山县西北交界,因自西向东有九座奇峰而得名。九峰山景区道路建设项目农村公路涉及26公里(含两座桥梁),是我市重点打造的南部山林生态旅游区配套建设项目。按照《汝州市城乡总体规划》的市域交通结构目标,面对建设时间紧、任务重的严峻形势,我市成立项目管理组,出台一系列文件,规范施工标准,强化监管,抽调精兵强将,全力以赴投入景区道路建设。

滕口水库大桥位于九峰山景区道路中间位置,是我市首座全水上作业的桥梁项目。因地理环境特殊,基础位置下伏坚硬基岩,施工时需在水深13米的条件下将嵌岩桩打入坚硬岩石7米以上,同时还要避免对环境和水质造成污染,比以往桥梁项目施工条件更加复杂,技术、安全要求更高。针对此种情况,我市积极邀请行业专家对大桥实地勘察和技术论证,采用水面搭设装配式公路钢便桥,桥基钻探混凝土灌桩的工艺施工。并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技术难题,项目指挥部与施工企业多次召开研讨会议,逐项研究,集思广益,形成安全科学的施工方案,有效保证了项目顺利推进。

项目开工建设后,为不影响施工进度,2017年春节,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仅仅在除夕夜和大年初一调整休息一天,便迅速全身心投入到九峰山景区项目建设当中。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九峰山景区道路于2018年5月1日全线通车。九峰山景区道路的开通,为“五一”“十一”假期期间游客出行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为我市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有效推动了沿线群众和当地经济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修建民心公路 助力乡村振兴

“现在不光出行方便了,也为我们这里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近日,焦村镇安沟村村民王建海高兴地说道。安沟村位于市区东北13公里处,有着“两山夹一湖”的独特地貌,2018年5月该村申报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试点村”。境内有中型水库一座,陆浑灌区东二干渠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公路建设项目实施前,该村连接外部的道路窄、坑、弯,泥泞不堪,群众出行不便,还存在安全隐患,严重阻碍了村经济发展,制约了安沟水库旅游观光及水产品外销。

在该处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我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从推进群众急需的基层设施建设入手,攻坚克难,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了安沟村的道路工程项目。

“山大、沟深、边远、贫穷”曾是牛角岭村的代名词;泥巴路、烂瓦房、吃水难、耕地少、无产业,曾是牛角岭村的真实写照。

牛角岭村位于蟒川镇东南部,东邻宝丰县南邻鲁山县。全村共有10个自然村,下设8个村民组,耕地面积2145亩,梯形坡耕地,基本望天收。由于交通闭塞,信息不发达,村民们世世代代的交通方式就是靠人背马驮,大量山货运不出去,只能腐烂在树上、地里。

在我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市交通运输局承担了牛角岭村道路提升项目的建设任务。施工过程中,受大环境的影响,我市以及周边各县市出现原材料断供的情况,项目曾一度陷入停滞;原材料供不应求,价格疯涨,远远超出招投标的价格,造成施工企业资金出现问题。针对以上情况,我市决定采取一边督促施工企业通过自身努力联系货源克服困难,一边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多方协调,寻求上级支持的措施,同时积极探索“公路+乡村旅游”“公路+特色产业”等发展模式,坚持把道路提升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和民生实事,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

“牛角岭最后一公里柏油路,通了!”让牛角岭村的道路交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量”到“质”的飞跃。平整的路面、蓝底白字的交通标识牌、弯道的凸镜、路边的防护栏等等,无不彰显着牛角岭村交通质量的改观。路通了,民富了。望着这里的山山岭岭,我们看到了这里硕果累累挂满枝头,旅游产业发达兴旺,群众个个喜笑颜开。从此,牛角岭迈步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

从羊肠小道、道路泥泞,“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出行状况,到今天平整通畅的水泥路或柏油路,使群众出行更为便捷,提高了沿线周边群众的幸福指数。近年来,由于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不断完善,大峪镇、寄料镇、蟒川镇等山区的农贸产品有了更加通畅的货运道路,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打下扎实基础、提供了保障。我市“乡村振兴”铺出宽敞的交通大道,切切实实做到“乡村振兴,交通先行”。

攻坚克难做贡献 修建百姓幸福路

“靳马线是我们村群众出行的主要道路。前几年,因为该路段年久失修,路面损毁严重,加之经常有大型重载运输车辆通行,造成路段多处坑洼不平,给群众出行、车辆通行带来了很多不便和安全隐患。道路提升改建一直是沿线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一件事。”大峪镇同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矿卫说。

“群众关心的事,就是我们当前要解决的事。2020年9月份,我们实施了群众反映强烈的靳马线道路提升改建工程。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我们压缩工期,加班加点加紧实施改建工程。”在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农村公路管理所所长丁会峰看来,做好农村公路工作,应该关注的是群众需要什么。

2021年4月1日上午,在大峪镇靳马线道路提升改建工程东段施工现场,山里的气温偏低,施工人员都穿着棉衣开始忙碌起来。早上7点40分,农村公路所党员庞亚鹏就带着工作人员在现场管理监督施工。“除了下雨天不施工外,平常无论星期天还是节假日,我们每天都会派出两到三名技术人员和检测人员,到现场全天候管理施工,协调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庞亚鹏说。

县道靳马线作为我市东北部山区的一条交通大动脉,承担着我市东北部乡镇的大部分交通任务,同时该道路也是一条助力东北部山区振兴之路,是通往临汝县抗日县政府旧址纪念馆、豫西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红色之路,是连接汝州市北部山区杏花节、红叶节、大红寨、龙凤山滑雪场、云堡妙境等景区的旅游之路,对我市东北部乡镇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村这段路是2021年3月16日铺设完工的,路面不但有了提升还铺设了沥青,走在上面感觉大不一样。村里的群众都拍手叫好说‘这下出行可方便多了!’还有很多来旅游的游客都在感叹:大峪镇的变化真大!”同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矿卫还告诉记者,靳马线的改建通车,不仅给群众的出行带来了方便,还极大改善了村中的人居环境并带动了大峪镇的乡村旅游事业,为该镇的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4月底,靳马线完成全线主路面施工,具备通车条件。据了解,靳马线道路提升改建工程是按照省级美丽路标准建设,二级公路标准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基宽8.5m,路面宽7m,沿途设立观景平台和停车驿站,并结合北部山区壮丽景色,打造具有山区公路特色的路域文化长廊,形成车在路上行、人如景中游,处处有风景、景景各不同的美丽农村路。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市农村公路管理所所长丁会峰说。从农村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农村公路建设能够优化各种资源在空间上的配置,逐步完善的农村公路路网,可以将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人员、物资、信息等资源的快速流通,这必将为农村和山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活力,进而推动农村的现代化、城市化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使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以畅通连接千家万户,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为根本宗旨,以改善广大农村居民出行条件,完善农村公路路网体系,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增强人民幸福指数,提高交通运输与人居环境整治有效衔接,有效带动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农村电商等产业发展为根本目的,不断加快项目建设进程。

随着一条条乡村村道路的相继完工、一个个农村公路民生实事项目和精品线路的改造提升,我市正通过构建农村公路与交旅融合、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凉”资源变成“热”产业,带动汝州乡村经济快速发展,呈现出因路而新、因路而美、因路而富的新景象,推动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跑出“加速度”。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融媒体中心记者宋乐义

通讯员仝霖尚自秋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