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离京巡视纪实汝州与三川郡杂说拉坯不止是一门技术(四)第四届“美丽汝州我的家”摄影大赛启事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038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01-31

汝州与三川郡杂说

范君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话说初出学府之时,心雄天下,志在云霓,常怀着许多不切实际的梦想,看见有人整天研究地方史志,心想有什么好汲汲以求的,不想经过几番蹭蹬之后,方知一花一世界,玄机满乾坤,渐渐对古州旧郡的志书感起兴趣来。工作之余,经常浏览地方史志和有关文史资料。看得多了,天下家国之变迁,古今兴衰之细故,很多可从地方史志的残编老简中曲尽其妙。品咂历史文化古趣,如饮陈年佳酿,一醉一陶然也。

细看汝州的州字,乃是在川字的竖道间加点而成,是否州字与川字关系密切呢?通过认真查阅梳理有关资料,果然,我们知道了许多相关的知识。

川者“穿”也,穿地而流也。《周礼·冬官考工记》中说,凡天下之地势,两山之间,必有川焉。《蔡邕·月令章句》中说:“众流注海曰川”。

古人造字极其讲究,可谓恰切精当。川是指山谷间陡峭地带湍急的水流,河是指开阔地带深广舒缓的水流(即:川是较小的河,是河的上游;河是较大的川,是川的下游)。人们常说的泉眼,在造字时代,泉应该是水流的源头;石壁上飞溅的山泉叫“水”;由山泉汇成的水叫“涧”;山涧在地面汇成的清流叫“溪”;众多小溪汇成的水流叫“川”;众多川流汇成的大川叫“河”,最大的河叫“江”。这些便是与川字有关联的学问。

州字因川字而生。州是河流或水中间的小块陆地,川字中间加的那些点就代表着小岛。地球上的村庄、集镇、城市等,往往依河流湖泊而建,汝州城当然是建在汝河(北汝河)的小小冲积平原上。

汝州的地理位置,说是处于800里伏牛山的腹地。过去人们常说汝州南依伏牛山,北接嵩箕山,认为嵩箕山也属于伏牛山系,现在新的研究发现这个说法恐怕有误。伏牛山是河南西南部山脉,西北-东南走向,是秦岭山脉东南的支脉,东南与南阳的桐柏山相接,长约400公里,为淮河与汉江的分水岭,海拔1000公尺左右,最高峰高达2200多公尺,是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中一些支流的发源地。而汝州北边的嵩箕山,据中科院地球物理所的周昆叔教授认真研究后提出的观点:嵩山是一个独立的山系,不应该是原来人们所普遍认知的属于伏牛山系。从嵩山的形成年代来说,要远远早于秦岭,嵩山形成于36亿年前,秦岭形成于2亿多年前;从嵩山形成的原因来说,嵩山属于从海里冒出来的,而秦岭则是由于受地块的挤压隆起的。因此,嵩山不应该属于伏牛山系,而是与其南面的箕山同为一个独立山系,称之为“嵩箕山脉”更为贴切。仔细看看汝州南北两山的山貌和石质,即使外行人也会认为专家说的不无道理。所以说汝州位于伏牛山腹地是不准确的,应该说汝州是南依伏牛山系,北接嵩箕山系,“两山夹一

川,汝河流中间”,如此而已。

说罢州字与川字的关联,知道了北汝河对汝州的哺育之恩,须知汝州与川还有一重渊源,那就是汝州古代曾由三川郡管辖了好长时间呢!何谓三川郡?

话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山起山落,只当是天公揉面团一般,汝州自然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令汝州人引为骄傲的是,早在100万年前,寄料的张湾村一带就有先人居住,据研究这是我国至今发现的仅次于云南元谋人的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方。三皇五帝时,汝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中心地带,这里出了两个伟人,颛顼帝和舜帝。还传说轩辕黄帝在新郑称帝后,曾带人两次到汝州西部的崆峒山向广成子求教治国和养生的道理。尧继位后欲让位给贤人许由,许由避让逃至汝州北部的箕山下。这些传说仿佛都给汝州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看到现在杨楼的一溜古城好像平淡无奇,然而祖上却很是显摆过。夏后期,建都于今杨楼樊古城一带的霍国强大起来,成为夏西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霍侯支持商汤统一了天下。

然而好景不长,到商朝山穷水尽、周武王摧枯拉朽之时,霍侯这个昔日商帝国的既得利益者被巨大的恐惧包围着。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带大军打败商纣后,挥师包围霍都,霍侯无奈开城投降。周武王封霍侯的儿子为新的霍侯。霍在整个西周相对平安,经济得以长足发展。周平王迁都洛阳后,汝州为王畿之地,战略地位显得十分重要,为了江山社稷着想,势利的平王就转手将霍地封给了自己的儿子姬唐,改霍为梁。

春秋战国时期,王权衰落,谁主沉浮公道?天下乱如牛毛,无义战兵连祸结,古汝州像个没娘孩儿,身世浮沉雨打萍,今天归楚,明天随郑,后又归韩,命运多舛。到韩国的韩宣王在位时设置了三川郡,汝州就由三川郡管辖,该郡盖因境内有河、雒、伊(黄河、洛河、伊河)三条河而得名。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即位后,公元前249年,苟延残喘的东周国的国君不堪秦国的强势凌辱,与其他诸侯密谋攻秦,因做事不密,被人密报庄襄王,庄襄王大怒,使相国吕不韦诛之。本来秦国早就想黑了周天子,但当时无端掐死周天子在道义上会受到当时社会的强烈谴责,秦国投鼠忌器,正无从下手呢,想不到天赐良机,东周君竟不自量力图谋攻秦,拿着鸡蛋往石头上碰,正好授秦以柄,给了吕不韦建立功业的机会。吕不韦轻而易举就征服了东周,将其领土并入秦的版图,彻底扫除了东周君对秦国一扫六合的障碍。而吕不韦灭东周后,并未将王室赶尽杀绝,而是把东周君迁往“阳人”(古地名,今汝州境内),辟地安置,不绝其祀。这一举动又为自己赢得了崇奉礼义、“兴灭”“继绝”的美誉,从而得到士人的好感,也减少了一些姜、姬姓诸侯国的仇恨和反对情绪,为大批士人投奔秦国和顺利完成统一大业创造了条件。庄襄王又使蒙骜讨伐韩国,韩国不得不献出荥阳和巩县给秦国,秦国边界扩大到了大梁,庄襄王初次设置了秦国的三川郡。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从这段话来看,到了秦王政时期,随着领土的急剧扩张和区划调整,这是秦国二次调整设置了三川郡。

秦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余郡。其中三川郡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堪称诸郡之首。这不但因为周代数百年的国都在这里,由此上溯,夏、商数百年的国都也都在这里,相国吕不韦的食邑也在这里。

三川郡境内有黄河、洛河、伊河三川,大概当时这三川的水势应该比现在的水势大得多。三川郡的治所是洛阳(指秦洛阳城,即汉魏故城),其管辖范围大体相当于今灵宝市以东、黄河以南、伊洛河流域、北汝河上游地区。汝州即在其中。

太史公司马迁说:“昔三代之君(居),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四渎咸在山东(崤山以东)。至秦称帝,都咸阳,则五岳、四渎皆并在东方。”太史公的意思是说:过去,夏、商、周三代的都城,都在河洛地区,所以嵩山为中岳,而东岳泰山在其东,西岳华山在其西,南岳衡山在其南,北岳恒山在其北,长江、黄河、淮河、济水都在华山、崤山以东。至秦统一天下,定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则五岳、四渎都在其东方。

三川郡管辖范围,大体上正是位于“天下之中”的古“河南地”,或称“河洛地”,是本来意义上的“中国”。它是秦都咸阳通往东方的要道,也是秦国控制东方的战略要地。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项羽、刘邦举兵反秦,三川郡均是攻守要冲。

当初吕不韦在赵国邯郸,为公子异人谋划如何先争立为太子、后继承王位时,异人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后太子异人继位为庄襄王,他果然封吕不韦为丞相、文信侯,并特赐封他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同年,诛东周君,秦置三川郡以后,治所位于洛阳,实由吕不韦直接管辖三川郡,可以看成是公子异人实现了早先“分秦国与君共之”的诺言。虽然吕不韦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等国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等郡,为秦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但世事无常,将相无种,翻云覆雨间即被免除相国职务,逐出咸阳,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恐诛,乃饮鸩而死,一了百了。其后,丞相李斯之子李由也曾为三川郡守。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创设郡县制管理模式。在汝州西部置梁县,归三川郡管辖,东部置郏县和阳城县,归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禹州)管辖。

汉承秦制,汉高祖刘邦改三川郡为河南郡,“河南”作为行政区划名称始于此。河南郡辖县22个,27万多户,人口174多万;洛阳有5.2839万户,人口应为33.2357万,比长安多8万人,这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数字。从一定意义上反映了秦汉时期洛阳以及三川郡(河南郡)地位的重要及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这里面当然也有汝州的历史荣光。

一部文明大史,多少苦乐年华。汝州2000多年的兴衰沉浮早已史有所述,多少次大战争、大动乱、大灾难、大恐慌,把先民逼进了痛苦的深渊和生命的绝地,这里不愿顼叙,只想数典而告国人曰:今天,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创造的改革开放的煌煌盛世,实乃天史罕见,神州仅有,当世之民当惜时、惜世、惜福,不可辜负党恩国恩和天地造化之恩。勉之矣!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