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土敦仁仰弥高箕山节操敬弥坚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362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9-19

安土敦仁仰弥高箕山节操敬弥坚

孟诜冥诞1310周年祭

文/图尚自昌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九峰山景区孟诜文化广场

他是孟子的三十一代孙,血液里流着儒家亚圣的基因,并以鸿儒硕文一举中大唐进士。

他坚守儒家礼仪,受命制定《家礼》《祭礼》《丧服要》《锦带书》等多部礼仪法规、条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他是唐高宗和武后太子李旦的老师,培养了庙号称“睿宗”的皇帝。

他崇信道学、尊重佛教,是医学家,撰写治疗疑难杂症医药专著《必效方》,提出用麻布配药水检测黄疸型肝炎诊治方法,被赞为最早的PH试纸。

他是不恋高官厚禄的高士,在汝北箕山隐居研究医学,为汝州隐士文化增添了烁烁华章。

他是美食养生家,把食疗同源的中医学说发挥到极致,活到93岁无疾而终,留下了名扬千古、造福于今的补养食方《食疗本草》。

他是孟诜,公元621年出生于大唐汝州梁县子平里孟庄村。

2009年孟诜被评为平顶山十大历史名人,他的雕像呈现在鹰城及街头。《平顶山十大历史名人研究丛书》今年终于付印,《孟诜》的出版是敬祭汝州先贤的一份厚礼。

在孟诜冥诞1310周年之际,本文试图展现一个全息的孟诜,以兹纪念这位让汝州人骄傲和自豪的先贤。

诗意人生

孟诜生于大唐开国之初武德四年(621年)的汝州,是汉代从山东安丘迁至河南的孟氏望族。

据传,孟诜的爷爷是远近闻名的医生,父亲孟曜为明经进士任学官。孟诜遗传了儒家“亚圣”的基因,“少敏悟,博闻多奇,举世无与比”。

受爷爷影响,孟诜自幼对医药很感兴趣,想成为悬壶济世的良医,有“炼丹少年”的赞语。爷爷想让孙子把自己的医技发扬光大,父亲想让儿子考中进士光宗耀祖。不想,孟诜满足了先辈的不同心愿。

孟诜成年后被推举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擢进士第”,脱去粗衣换上官服,到福建长乐县任县尉,掌治安捕盗之事,官阶相当于现在的副县级。

入仕后,孟诜不断升迁,武则天垂拱初(685年),升至凤阁舍人。凤阁是武则天将中书省改称的新部门,凤阁舍人为中书省高级官员,是皇帝近臣,掌管进奏、参议表章、起草诏书、劳有功将帅、察天下冤狱等事。

凤阁侍郎是中书省的最高长官,也称宰相。时任侍郎刘祎之是江苏常州人,少与孟利贞等人以文知名。上元中,刘祎之被召入禁中,与元万顷等参决时政,时称“北门学士”,皇帝的诏敕多出其手。

刘袆之器重孟诜的才华,孟诜敬重刘袆之的人品,因此二人关系十分要好。

一次,刘祎之患病,孟诜前去看望。中午,刘祎之留孟诜吃饭,特意用皇帝赐的金碗盛乳酪招待。

孟诜看到金碗非常吃惊地说:“此药金,非石中所出者。”

刘祎之说:“这是皇上的赐物,不会是假金吧?”

孟诜说:“药金是用仙方配制出来的,不是假金。”

刘祎之说:“你怎么知道?”

孟诜说:“你用火烧它,能出现五色气。”

刘祎之让人用火烧之,果然有五色气。因此,对孟诜的见识更加佩服。

其实,孟诜吃惊的原因是药金有毒,用药金做的碗不适宜人用。

武则天知道这件事后,很不高兴,就以孟诜业余时常搞旁门异术为由,降职为台州(今浙江台州)司马。司马本是专门安置贬官的闲职,但孟诜很快又连续升迁,回京任春官侍郎,负责礼部事务,掌管五礼(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

太子相王李旦仰慕孟诜的才学,召其为侍读,时常为相王授书讲学。

武则天当了皇帝后,任用酷吏来俊臣等人,兴大狱,诛大臣。公元700年秋,又将处决一批“罪犯”,包括孟诜在内的朝中大臣知道这些“罪犯”中有不少人是被冤枉的。为了救出这些人,众人想出一条妙计:在狱墙内外假造了许多5尺的巨人脚印。武则天派内侍调查得知“有圣人现,身长3丈,面金黄色”,大喜,立即下令大赦天下,并决定第二年正月改元“大足”。

改元后,武则天为表示对人才的重视,特设拔萃科、疾恶科取士,任命孟诜为主考官。

武则天长安年中,孟诜调任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光禄大夫加银印青绶称银青光禄大夫,唐为三品文阶官,只用于封赠。

公元705年,张柬之等人趁武则天生病发动“神龙政变”,拥中宗李显复位。年已84岁的孟诜知道朝廷又要有一场斗争,便奏请告老还乡,中宗准了。

孟诜回到汝州老家,在伊阳山中养老,把所学向乡邻宣传推广。《册府元龟》总录部·养生:“孟诜为同州刺史,中宗神龙初致仕,归伊阳之山第,年虽晚暮,志力如壮,尝谓所亲曰:若能保身养性者,常须善言莫离口,良药莫离手。”

景云元年(710年)唐睿宗李旦即位后,首先想起了自己的老师,下诏让孟诜进京,欲重用。孟诜以年事已高为由坚辞不就,李旦考虑到老师的年龄,同意了他的要求。

景云二年,李旦下诏赐孟诜锦帛一百缎,又诏令有关部门每年春秋两季,为孟诜特别提供羊酒糜粥。

开元元年(713年)河南尹毕构专程看望孟诜,认为孟诜有圣人风度,下令将其居所改名为子平里。毕构是河南偃师人,历任中书舍人,左御史大夫,陕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充剑南道按察使。唐玄宗即位后,拜河南尹,迁户部尚书。

公元713年,孟诜仙逝,享年93岁。在人活七十古来稀的时代,孟诜活到93岁,跨越两个世纪,可谓是世纪寿星。

鸿儒硕学

太子的老师。太子相王李旦仰慕孟诜的才学召为侍读。《汉语词典》侍读: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为皇子等授书讲学。李旦即位,仍想重用时已90岁的孟老师,此番考虑恐怕不仅仅是师生之情。李旦曾两任皇帝,确保了全家人的安宁,后禅位于三子李隆基,善终在太上皇上的宝座上,庙号睿宗。《玉篇·目部》:“睿,智也,明也,圣也。”《礼记·中庸》:“能为聪明睿智。”李旦“睿智”与孟诜的“睿智”不能不说同出一辙。在太平公主势重威大的朝堂争斗中,李旦果断禅位三子李隆基,开启了中华民族最强盛的开元盛世,可称唐朝最“睿智”的帝王。

皇帝的秘书。孟诜曾任凤阁舍人,掌管进奏,参议表章,起草诏书。圣旨、诏书是国家最高首长下达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自然代表着御用文人遣词造句的最高水平。起诏书之人必是行文缜密文采横溢的文学泰斗,孟诜当然不能或缺。可惜至今还没有发现标明是孟诜撰写的敕文诏书,无以来证其大儒的风范。

制科主考官。文化昌盛的唐朝,科举取士的武周,能坐在为国选才的第一把交椅上的人,其文其德其才如何了得。孟诜能在众目睽睽下坐上这把椅子,还是国家在非常时期选拔“非常之才”而举行的非常规考试的制科,而且是连主两科。看看这两科的名称,就知道选拔人才之重要。

王溥《唐会要》贡举———制科举:“大足元年。

理选使孟诜试拔萃科,崔翘、郑少微及第;疾恶科,冯万石及第。”

拔萃,指超出同类之上,成语有出类拔萃,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拔萃科属于长才类科目,选拔特别优秀的人才。

疾恶,憎恨坏人坏事,成语疾恶如仇出自孔融《荐祢衡表》:“见善若惊,疾恶如仇。”疾恶科属于贤良忠直类科目,选拔的是公正无私的执法官。

作为主考官,孟诜不仅把先祖孔孟的思想融入大唐取士的制科中,还以“宁缺毋滥”的实际行动,选出了与科名相匹配的人才,为唐代后来的制科取士树立了标杆。

为经函序铭。唐代盛行佛教,武则天更是把佛教推向新高。孟诜作为武氏的近臣,不可能与佛教没有任何关系。近年发现孟诜的两篇有关佛教方面的骈体文,其在佛学方面的造诣足可称之为“佛学家”。

《泾州大云寺舍利石函铭并序》是孟诜在“大周延载元年”(694年)任四品朝散大夫行司马时所撰,铭文并序计89行、1000余字。平顶山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原主任胡吉祥先生撰《孟诜与泾川大云寺》一文,对孟氏的佛学理论给予高度评价。平顶山市社科联原副主席、调研员杨晓宇先生从文学角度称:“其气扬时空,情动物象,语感神人,意境悠长,用‘文才熠熠’四个字去评价,当不为过。”

《释净土群疑论序》为孟诜任屯田郎时,为唐高僧释怀感《释净土群疑论》一书所撰。

《释净土群疑论》全书分六章,以问答的形式解答隋朝以来社会上对净土宗的疑问,是当时净土宗之百科全书。孟诜受请为其作序,序文不足800字,分三段放在卷首。从孟氏序文可知,本书尚未脱稿时,怀感即入寂,后由同门之怀恽补修完成。序中孟氏也自信地承认“早修净业,凭为序引”。

创家祭礼仪。孟诜任春官侍郎,掌理礼制、祭祀、历法等事,所属有肆师、大司乐、大祝、大史等官。他虽是佐官,却尽到了责任。在武则天的大周,喜欢创新的女天子,许多儒家礼仪乱了规矩,想必武氏也感到不合时宜。于是,孟诜先后撰写了多部礼仪方面的法规或条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旧唐书·方伎》:(孟诜)撰《家礼》《祭礼》各一卷,《丧服要》二卷。《宋史·艺文志》:孟诜《锦带书》八卷。

《家礼》为士大夫之家的各种礼仪的规范,《祭礼》是对祭祀或祭奠的仪式、所用礼品音乐等的规范,《丧服要》是对不同人所着丧服的规范,《锦带书》是对不同场合音乐、舞蹈等的规范。

《旧唐书》将孟诜列入“方伎”,重点介绍他的技能。

元代茅山道士《玄品录》将孟诜列为“道术”。

唐朝儒释道三教并存。佛教自东汉传入后,经南北朝长期宣扬,已广为人知;唐朝皇帝,为了彰显身世,自称是道家始祖李耳之后;儒学在中国已历经千年风云,为历代帝王所追捧。在并存的三教之中,儒学能在唐朝振兴,源于李唐王朝的扶持。

孟诜在儒释道上均有不凡建树,可谓大唐鸿儒硕学的名臣。

国医食圣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医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名医杏林高手,出版了诸多医学专著。《旧唐书·方伎》收录数学、天文、医学等大家22人(不含附),其中医学家4人,分别是《经心录》作者宋侠、《千金要方》作者孙思邈、《随身备急方》作者张文仲和孟诜。

孟诜是孙思邈唯一成名的徒弟。

孟诜从小爱好医学,为官后四处奔波,对南北方草药药性、南北方人对不同草药的适应性有了更多的实践和实证。

在长安任职后,孟诜与孙思邈有了接触的机会,并拜孙思邈为师。《旧唐史·方伎·孙思邈传》载:“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司以居焉。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孙思邈收了4位徒弟,“得孙思邈真谛者,唯有孟诜一人。”———佛学博士、汝州籍诗人李志军在他的著作《孟诜和他的师兄弟》如是总结。

《必效方》和《补养方》两部专著是孟诜对中华医学的贡献,让其扬名的是《补养方》。

《必效方》有10卷和3卷之说。《旧唐书·方伎》《中医大辞典》等称为3卷。《旧唐书·经籍》《新唐书·艺文》《通史·艺文略》作10卷。《必效方》也佚,浙江人范行准辑佚成书,梁峻整理后于2007年出版,共分6卷和附不分卷部分。2018年9月,汝州籍中医师、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医药文化研究室主任张全兴,对其进行了增补出版。

《必效方》记载,用白帛各书记日期,浸在黄疸病人每夜小便中,然后晾干并按口排序对比,若帛染黄色越来越淡,则说明黄疸渐轻,否则为加重,使观察黄疸病治疗效果的方法有了客观指标。这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检验方法,有人说这是最早的PH试纸,这项发明比西方早1000多年。

《补养方》是孟诜致仕后,为了在平民中推广治病和养生知识,将前人的医学专著中食治部分药方抽出,并结合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编著了《补养方》3卷,先在家乡传抄使用。孟诜去世后,僧医张鼎于开元年间将《补养方》后经补订改名为《食疗本草》。孟氏原书收载本草138种,张氏补入89条,合为227条,记载了许多唐初本草书中未载的食用药物。书中按物类为序排列,并分析食性,论述功用,记载禁忌,鉴别异同,附载单方。所列食治药物,多系人们常用的食物、酱菜、果品、肉类等,反映了以食养脏、脏器疗法的思想。此书内容丰富,大多切合实用,是我国唐代较为全面的食治专著。

隐士风范

箕山之节、箕山之风、箕山之操、箕山之志这四个意思大同小异四字成语,均与汝州北部的箕山关联,颂赞的是隐士精神。

巢父、许由两位高士先后避尧帝的禅让,从嵩山小道到汝州箕山脚下的洗耳河边隐居,留下了“许由洗耳”“尧王访贤”两个传说和“洗耳恭听”“牵犊上饮”两则成语,体现出文人高风亮节的隐士精神。之后,东汉严子陵隐居汝河南的严子河边的山洞里,采药熬制造福乡邻。

《新唐书》作者欧阳修等,更看重孟诜晚年辞官归乡、固辞不就的品格,把他放到《隐逸传》中,在23个隐逸人士中位居第六,与他的老师孙思邈并列。

与孟诜同列《隐逸传》的还有高宗时期的陕西咸阳人田游岩,太学生,有职罢归与母及妻共栖迟山水间,游历荆、楚。高宗召赴京师,行及汝州,辞疾入箕山,居许由祠旁,自号“由东邻”,频召不出。不知孟诜和他在朝是否相识,隐居后是否相遇。

隐居汝北箕山的还有洛阳诗人祖咏、江南诗人沈千运,可惜他们没有被《隐逸传》收入,但他们在汝州留有诸多诗篇。

孟诜晚年身体硬朗,天子来诏重用,却婉言谢绝,为家乡赢得了“子平里”的嘉名。

孟诜的隐居地是陵头镇的鹿台山,海拔751米,山顶有可能是陨石砸出的天心寨,为一方名胜。

孟诜与诸多名士为汝州赢得了中国隐士文化发祥地和传承地的隽誉。

隐士精神,就是坚持高远的理想和志趣,有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质,享受平静淡然生活的乐趣和大自然的美好。

民生情怀

民生情怀必有仁者之心。

大医精诚,医者仁心。

道家说孟诜有道术,因为他“幼好方术”。儒家说孟诜是大儒,因为血管流着亚圣的血。佛家说孟诜是佛家弟子,《泾州大云寺舍利石函铭并序》诠释了佛家文化耕作的厚度。儒释道三家共点之一就是仁者之心。

如果他没有仁心,他就不会在侍郎家指出皇帝奖赏的金碗是药金的内情,也不会因此被贬出京城任远郡的一个司马。

《食疗本草》之“韭”六:“若值时馑之年,可与米同功。种植一亩可供十口食。”韭菜旱涝不怕,多年生,割了很快长出新芽,真的是备荒的好东西。这个不是方,却列至“韭”条之下,没有民生情怀何以想得到。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耕社会,中国古代对于作为重要生产资料耕牛的保护政策,源远流长。从奴隶制的西周王朝开始,国家出于保护生产能力的需要,就开始颁布全国性的耕牛保护政策。其后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唐王朝历代君王采取发布禁屠令,祭祀减牲,赐予百姓耕牛,奖励牲畜繁殖等措施保护耕牛。耕牛涉及民生,孟诜的《食疗本草》不仅提到对耕牛的保护,还有多个治疗六畜的方子。

《食疗本草》“牛”条一:“牛者稼穑之资,不多屠杀。自死者,血脉已绝,骨髓已竭,不堪食。”“麹”条二:“六畜食米胀欲死者,煮麹汁灌之,立消。”这里的麹就是酒曲,可以治疗因过量进食而腹胀欲死的家畜。“荞麦”条三:“烧其穰作灰,淋洗六畜疮,并驴马躁蹄。”“醋”条三:“又,牛马疫病,和灌之。”

食疗本草残卷“冬瓜”条:“取冬瓜一颗,和桐

叶与猪食之,一冬不更食诸食,其猪肥长三四倍矣。”虽然怀疑其科学性,却显露出孟氏知民爱民的情节。

孟诜的孙子孟简,唐著名诗人,水利专家。贞元七年前后,登进士第,又登博学宏词科。累官至仓部员外郎,吏部员外郎,超拜谏议大夫、知匦事。元和四年出为常州刺史,到任后,开古孟渎,灌溉沃壤四千余顷。《旧唐书·孟简传》:“俊拔尚义,早岁交友先殁者,视其孤,每厚于周恤,议者以为有前辈之风”。可谓孟诜之仁延及后人。

在汝州有许多关于孟诜的传说,主要有《不爱进士爱良医》《辞官归乡研食方》《巧用艾草防瘟疫》《指导种韭度饥荒》《教人咋成长寿星》等,这些传说故事无不以民生情怀暖温人心,体现孟诜的民生情怀。由汝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和汝文化研究共同申报的《孟诜的传说》故事,2014年公布为汝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公布为河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9月22日至10月23日,汝州市将在九峰山景区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孟诜养生文化节,也是对孟诜逝世1310周年的敬祭。

向仁者致敬!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