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话汝山(上)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353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9-06

晴山翠远而四合 暮江碧流而一色

李白诗话汝山(上)

尚自昌 文/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2023年3月汝州获得“中国诗歌之城”称号。

2023年7月22日,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等单位公布了“读李白游神州”中华文化主题旅游线路,李白游中原是三条线路之一。8月11日下午,汝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场科科长张晓燕来电,让我把李白与汝州地域相关的诗梳理一下,完善李白游中原的线路,并把各市县上报的李白诗电子档发给我作参考。

这是一个很容易也很难的选题,因为李白是“大唐之音”的领军人物,他的很多诗其时间、场景都存着争议。李白本身就是个神秘的人物,连出生地都存在争议,其年谱国内就有6个版本,虽大同但不小异。有唐以来的历史变迁,特别是行政区域的变化,抢争某诗的创作地确实各说各有理。更何况李白“仗剑神游”,创作一直在路上,修改也在路上,题写时或赠送时是终稿而已。

2023年8月16日下午,行吟汝州·礼赞时代———首届中国汝州诗歌文化周启动。8月18日上午,汝州市评论家协会一行15人来到宛洛古道上的夏店镇,夏店镇政府工作的文友平党申作为向导,带领我们一行探访李白嵩山诗中的马岭山。

东西横卧的马岭山属箕山山脉,是洛阳、郑州、平顶山三地共享的地标,北面是宽阔的颍河谷地和“峰接嵩丘”的嵩山山脉。站在山巅向南可以瞻望到状如卧鹿的鹿台山,越过山脊线是高楼林立的汝州城。

此时,我想到了《今日汝州》刊发的《话说汝山》,或许“李太白诗话汝山”可以解决李白游中原诗中诸多辖地的争议。

于是,写下此文作为《话说汝山》之续篇。

马岭山南的箕山诸峰及荆河谷地


我生本无乡 心安是归处


李白是个神秘的人物,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新唐书》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上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于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青莲乡。李白五岁,发蒙读书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长史书》云:“五岁诵六甲。”

开元三年(715年),15岁的李白已有诗赋多首,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李白在四川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

在四川,李白结识了道友元丹丘,两人成为一生一世的好朋友。

元丹丘也是个神秘的人物,生卒年不详,因李白的诗而名扬。

开元十三年(725年),25岁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初出城留别》:

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

勿言城东陌,便是江南路。

扬鞭簇车马,挥手辞亲故。

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步入青壮年的李白出川,想寻个心安之处,实则心存建功立业、心怀天下的入仕情怀。在唐代虽然有了完美的科举制度,但著名的官员推荐非常重要,包括参加科举。李白在四川虽然名气很大,又没有获得什么进士之类的头衔,想得到重用是很难的,他出川行走,就是结交名人,求得被推荐的机会。当然,找个合适的地方,先有个家也是要务。

李白出川应与元丹丘一同,元丹丘年龄应与李白年龄相仿,与李白有着同样的抱负。

隋代信奉佛教,大唐开国之初,有着鲜卑血统的李氏家族,担心儒生对其“蛮夷”出身有所排斥,就把道教尊奉的祖先老子李耳奉为祖先,同时大力推行道教,以求全国人民的认同感。李渊亲自到国子监宣布:道教第一,儒学第二,佛教第三。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得到道教的支持,继位后进一步尊道抑佛。武氏主政,崇佛抑道,佛教盛行。李隆基登基后为了拨乱反正,大兴道教,给李耳加了“大圣祖玄元皇帝”“大圣高上大道金阙玄元皇帝”等种种尊号,使社会风尚发生了很大变化。李白、元丹丘寻仙求道本受当时风尚的影响,此次出川有很大的政治目的。


留宝马于门外 步金梯于阁上


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岁。春往扬州,冬离扬州北游汝州,至安陆(今湖北省孝感市辖),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结识孟浩然。

李白这次北上汝州的目的是洛阳,是寻找入仕的机会。开元五年至二十五年的20年间,因关中常发生地震或旱灾,长安缺吃少穿,满朝文武不得不先后6次迁都在洛阳长时间办公。玄宗是在洛阳创造了开元盛世。

开元年间,全国300多个州分为辅、雄、望、紧、上、中、下七个等级,有“四辅”“六雄”“十望”“十紧”之名。四辅州是环卫长安的同州、华州、岐州、蒲州,六雄州是边关要地。望州以下按管辖地域、人口、经济实力等划分。汝州在“十望”州之一,排名第二位。

唐承隋制,汝州最多时管7县,分别是梁(今汝州东部)、叶、襄城、郏城、鲁山、龙兴(今宝丰)、临汝(今汝州西部含汝阳县大部)。同样,汝州是7县共同的汝州,但州治驻梁县城(今汝州城)。

唐代在州以上还设有“道”的行政区,前期是监察机构而非正式行政机构。安史之乱后,地方割据兴起,道成为事实上的地方行政机构,并伴随各地节度使的权重,成为藩镇割据的开始。因守护着洛阳的南部门户,会昌四年(844年)汝州升为二等雄州,这是唐代汝州历史地位最高的时期。

唐代汝州属都畿道,辖东都洛阳府、汝州两个府州。伏牛山以北、中条山以南,崤山、熊耳山以东,中牟、叶县等地以西为辖地。

汝州在唐代是个好地方,任职的官员级别较高,贬职的中央官员多选择汝州任职。比如帮助李隆基登基的宰相崔日用、为玄宗传位肃宗写诏书的中书舍人贾至等贬为汝州任刺史。许多官员名人在这里置地建宅,比如宋之问在外方山置有陆浑山庄;宰相权德舆的哥哥权南仲就“耕凿汝山下,退然安困蒙”;洛阳诗人祖咏移居汝州在北部箕山建有汝坟山庄。

汝州辖地居天中之域,自古为四方要冲,《读史方舆纪要》称其为“劫”地。最早南北连通华夏的夏路和汉代的三鸦路就是后来的宛洛道的东路和西路,就通过汝地的外方山和箕山。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出兵讨伐已统治汝地的陆浑戎,来到洛都南郊“问鼎中原”,走的也是外方山和箕山西的伊阙道。

东汉刘秀定都洛阳,家乡南阳按例称其陪都,也称南都。宛洛道成为最重要的通道。

成名于明清的万里茶道河南段,就是在优化宛洛古道基础上形成的。

汝山东西向的河谷,还是华夏东西交流的要道。著名的洛(阳)许(昌)道走的就是箕山南北的汝河和颍河谷地。曹丕在洛阳称帝,许昌为陪都,洛许道一度成为国家的重要路道。

唐代汝州地控宛(南阳)洛(阳)、许(昌)洛诸多要道,李白行走中原多次从汝州辖地经过。

这次北游汝州留下的诗有哪些?众说不一。李白一路写诗或题诗很少写时间,不像宋代苏轼把时间写得清清楚楚,不让后人考证耗费精力。或许苏轼修正了李白的缺失。从时间和空间来讲应该是《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人从弟幼成令问》《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等,但不少资料认为这些诗写于731年,与丹丘生在嵩山的交往是同期。个人认同开元十四年之说,因为诗中没有提到嵩山和丹丘生字样。李白在汝州龙兴阁时是可以望见嵩山的。不管怎样,这几首诗是李白走汝山时所写,时间留个存疑吧。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有人认为作于安陆,有人认为作于汝州,与《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同个时期,因为序中与李白的从弟相伴。如果是作于汝州,当在汝州西南的杨楼镇的石台街一带,属外方山域,是宛洛古道经过的地方,汝州旧有八景之一的“春日桃园”就在石台街一带。向北不远就是崆峒山。

《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夫槿荣芳园,蝉

啸珍木,盖纪乎南火之月也。可以处台榭,居高明。吾之友于,顺此意也,遂卜精胜,得乎龙兴。留宝马于门外,步金梯于阁上。渐出轩户,遐瞻云天,晴山翠远而四合,暮江碧流而一色。屈指乡路,还疑梦中;开襟危栏,宛若空外。呜呼!屈、宋长逝,无堪与言。起予者谁?得我二季。当挥尔凤藻,挹予霞觞,与白云老兄,俱莫负古人也。

《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也有汝州和沔州两个版本。支持“沔州”说的认为汝州没有江,“暮江”指沔州的汉江。

唐宋汝州城中有龙兴寺,唐建中四年(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攻陷汝州,朝廷派颜真卿到李希烈军中招抚,被叛军勒死在龙兴寺中。宋绍圣元年(1094年)四月二十一日,苏辙因“以汉武比先朝”之罪,由门下侍郎贬至汝州任知州。苏辙发现龙兴寺华严殿损坏严重,殿壁上的吴道子画有毁坏的危险,便捐资重修了大殿和吴画。苏辙到汝州看望弟弟,看到修葺一新画殿,应惠真方丈之请,挥笔写下了《汝州龙兴寺修吴画殿记》,并赠送《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长诗。

李白和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是雨后晴明的傍晚,天空通透,汝州城周翠绿的环山清晰可见,近处的汝水碧绿,在暮色中缓缓流向天边,与青山融为一体。汝水古称汝阳江、汝江。汝州东南相邻的宝丰县的汝河南岸有汝江寺。该寺始建于东汉末年,兴盛于唐代,至明代规模空前,占地百亩,殿堂、寮房300多间。

“晴山翠远而四合,暮江碧流而一色。”是对环汝皆山的真实描述,是在汝州城中可以看到的自然场景。

汝地名山和古迹很多,比如黄帝问道的崆峒山,许由隐居的箕山,大禹治水的禹王山、码头崖,严光研药的富春山等,还有访汝州及辖县的官员。不是十天半月能看完和访全的。在汝州李白送别从弟后,继续行走汝山,于这年秋天沿伊阙道来到龙门香山住下,写下了《秋夜宿龙门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国莹上人从弟幼成令问》:

朝发汝海东,暮栖龙门中。

水寒夕波急,木落秋山空。

望极九霄迥,赏幽万壑通。

目皓沙上月,心清松下风。

玉斗横网户,银河耿花宫。

兴在趣方逸,欢馀情未终。

凤驾忆王子,虎溪怀远公。

桂枝坐萧瑟,棣华不复同。

流恨寄伊水,盈盈焉可穷。

李白在洛阳行走很久,结交了不少诗友酒友,直到冬天还在《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欻起匡社稷,宁复长艰辛”。

遥通汝海月 不隔嵩丘云

开元十五年,27岁的李白来到湖北安陆寿山,在元演等人的帮助下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成为豪门家的上门女婿。在安陆他不断结交名人,希望能得到重用。

开元十八年,已近而立之年的李白,曾多次谒见本州裴长史,虽“剖心析肝”写下了超千字的《上安州裴长史书》,但李白书终为裴长史所拒。这年夏天,李白决定去长安碰碰运气,因为满朝文武又随玄宗迁回长安办公。

这次李白北上走的是伏牛山商于道,在南阳创作了《南都行》《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游南阳清泠泉》等诗,结识了处士岑勋。过终南山后,寓居在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别馆,想结识玄宗妹妹玉真公主。在长安见到宰相张说,并结识其子张垍,又谒见了多位王公大臣。但均没有自己满意的结果。

开元十九年初夏,李白来到洛阳,因为玄宗很快就要迁都洛阳了。从留下诗来看,这次洛阳之行李白多在洛阳、汝州所在都畿道域内,停留的时间较长,创作的诗歌也多,著名的有《行路难之一》《春夜洛城闻笛》《梁甫吟》等。

闻李白在洛阳,丹丘生来到嵩箕山修道,岑夫子来外方山的鸣皋山隐居。李白也多次与丹丘生相会谈志饮酒诗和。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丹丘家于颍阳,新卜别业。其地北倚马岭,连峰嵩丘,南瞻鹿台,极目汝海,云岩映郁,有佳致焉。白从之游,故有此作。

仙游渡颍水,访隐同元君。

忽遗苍生望,独与洪崖群

卜地初晦迹,兴言且成文。

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

遥通汝海月,不隔嵩丘云。

之子合逸趣,而我钦清芬。

举迹倚松石,谈笑迷朝曛。

益愿狎青鸟,拂衣栖江濆。

诗中北倚的马岭山,属豫西箕山山脉,在汝州、登封、伊川三县之间。山南属伊川半坡镇何村、白窑村,与汝州夏店镇关帝庙村相邻。马岭山东西横卧,东西两端有阙口连通南北,称东西石门,东石门现属登封市颍阳镇的王堂村,是颍阳通往汝州的近道,也是秦汉时期宛洛古道的近道。西石门又称鼎子关,是伊川通往汝州的近道,也为秦汉时期宛洛古道的辅道。站在马岭山上,可能看到汝州名山鹿台山,越过山脊线,可以看到汝州郡城。汝海,指宽阔的汝河,也为汝州的别称。

马岭山为颍河与汝河的分水岭。东西石门南流的雨水为汝河支流荆河的源头,荆河一路南行汇入汝河。宛洛道就沿荆河行,在汝州西的七里村与伊阙道东路相汇,向东再南通往南阳。

通过石门的宛洛古道,随着隋代洛阳城的西移,伊阙道成为宛洛道的主道。这里虽然车马渐稀,仍是南北交往和南来访嵩山的近道。丹丘生把新居选在这里,目的不言而喻。

李白与丹丘生饮酒,高兴地唱起来了《元丹丘

歌》:元丹丘,爱神仙,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长周旋。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横河跨海与天通,我知尔游心无穷。

一次李白在山居独酌,想到好朋友韦六,好久没见到他了,不知他身体可好,官场可顺。于是他放下酒杯,走出山居,漫步马岭,步入农家,以消除心中的万般愁绪。之后他写了长诗寄韦六。

《北山独酌寄韦六》:巢父将许由,未闻买山隐。道存迹自高,何惮去人近。纷吾下兹岭,地闲喧亦泯。门横群岫开,水凿众泉引。屏高而在云,窦深莫能准。川光昼昏凝,林气夕凄紧。于焉摘朱果,兼得养玄牝。坐月观宝书,拂霜弄瑶轸。倾壶事幽酌,顾影还独尽。念君风尘游,傲尔令自哂。

查遍资料,不知韦六是何人。安史之乱李白随永王北上勤王,被污为造反,后在流放夜郎途中赦免返回巴陵,遇见一个贬任南陵(今属安徽)县令的故友韦冰,写有《江夏赠韦南陵冰》长诗,留下了“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的名句。有人说,这个韦六就是韦冰。李白的名篇送《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就是向韦冰挥得手。

汝山是道教的发祥地,奇人怪事甚多。古有广成子居崆峒山,活了1200多岁仍童颜不改,黄帝曾三次拜师求教养生和治国之术。李白和丹丘生在汝山行走中就遇到了不知多少岁的女道士焦炼师和食菖蒲养生的老者。

《赠嵩山焦炼师》:嵩丘有神人焦炼师者,不知何许妇人也,又云生于齐梁时。其年貌可称五六十,常胎息绝谷,居少室庐,游行若飞,倏忽万里。世或传其入东海,登蓬莱,竟莫能测其往也。余访道少室,尽登三十六峰,闻风有寄,洒翰遥赠。

二室凌青天,三花含紫烟。

中有蓬海客,宛疑麻姑仙。

道在喧莫染,迹高想已绵。

时餐金鹅蕊,屡读青苔篇。

八极恣游憩,九垓长周旋。

下瓢酌颍水,舞鹤来伊川。

还归空山上,独拂秋霞眠。

萝月挂朝镜,松风鸣夜弦。

潜光隐嵩岳,炼魄栖云幄。

霓裳何飘飖,风吹转绵邈。

愿同西王母,下顾东方朔。

紫书傥可传,铭骨誓相学。

记《嵩山采菖蒲者》:神仙多古貌,双耳下垂肩。嵩岳逢汉武,疑是九嶷仙。我来采菖蒲,服食可延年。言终忽不见,灭影入云烟。喻帝竟莫悟,终归茂陵田。

汝山汝水菖蒲众多,菖蒲能延年益寿,汝人当研究如何食之。

李白久在洛阳,思家安陆,再次来到嵩阳与元丹丘告别,丹丘邀他把家迁到嵩南做邻居。李白确有此意,在《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并序》中,畅想移家后“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的神仙生活。

约在开元二十年秋,李白告别丹丘生,沿荆河南下,走宛洛古道南下安陆,这次走的应是宛洛道汝州段的东路,因为是外方山东域路平且直的近道。

李白这次的汝山之行就这样结束了。

(作者为汝州市融媒体中心主任编辑,汝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出版有《风穴寺探秘》《汝瓷的前世今生》等书)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