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是季节的引子古塔的见证登顶嵩山荷塘逸梦(通韵)咏荷(新韵)池中睡莲花开(新韵)长相思·藕风今夜天唐多令·荷吟荷荷韵(新韵)新荷(新韵)夏荷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352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3-09-05

古塔的见证

王瑞敏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古塔巍峨耸碧天,沧桑阅尽千余年。

青阴匝地掩碑碣,丽日清风在绝巅!

史书载“名其寺曰:‘法华寺’。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曾至法华寺与志公讲道……”《直隶汝州志》载:“宝志,齐梁高僧,世称宝公或志公。金城朱氏子,先在汝州,曾传法华经。法行寺,在城法行街,本名法华寺,乃梁武帝与志公禅师讲道处也。中有志公浮图一座,屡经重修。”又载:“宝志公,姓朱氏。尝对梁武帝食鲙。帝曰:‘朕不知味二十余年,师何为尔?’公吐出,鳞尾依然。每与武帝论法,宗风大畅。有《法华经》在汝流传,名其寺曰法华寺。有塔,藏衣钵。后人改其寺曰法行寺。”汝州法行寺九层宝塔,即为纪念宝志和尚而建。

《景德传灯录》说宝志早年“往来皖山剑水之下”。宋明帝泰始初年(465),宝志来到安庆天柱山习禅,隐士何求三兄弟将私宅献给宝志。大同三年(536),梁武帝名之为“山谷寺”。北宋时,于天柱山古松树下掘得宝志手书“圣祚绵远”石刻,进献朝廷。太宗赵匡义取名“瑞石”,谥宝志名“宝公”,赐名“道林真觉禅师”。若宝志由建康、安庆到洛阳弘法,汝州则是必经之地。在此演说《法华经》,是很自然的事情。

法行寺塔一带古时是一座佛教寺院,始建于北魏,名为法华寺。相传,魏晋南北朝齐梁时期,得道高僧志公禅师(宝志和尚)曾在此传扬佛法。他在汝州期间,将大乘佛法《法华经》广传于世,教化众人,一时之间,法华寺名声大噪、香火鼎盛。梁武帝醉心佛理,几次出家,当时,他听说汝州有一名得道高僧在此传《法华经》后,不远千里,从建康(今南京)到汝州法华寺与志公禅师谈经论道,收获颇丰,大有裨益。解放初期,寺院的规模依旧较大,占地面积约60多亩,寺院前有山门,后有拜殿,在塔两侧有配殿,东侧为地藏殿,供奉着地藏王菩萨,西侧为藏经阁。大雄宝殿在塔北面,为寺院的正殿,是善男信女们烧香拜佛的主要场所。在大殿东侧有菩萨殿,西侧有广生殿,另外寺院还设有方丈院、监寺院、知客堂、僧侣院、伙房等建筑。

儿时听老人言讲:“上古时期,汝州称汝海,洪水滔天,常有蛟龙作祟,致使江河泛滥,群众深受其害。上天派三皇姑下界捉蛟,用铁链把蛟龙锁了起来,并挖了一口深井,将作恶的蛟龙囚于其中,井口上压一块巨石,锁链系于石上,并在上面建一座宝塔镇压,使其永远不得出世为祸人间,此塔即为法行寺塔。”法行寺因有此塔而俗称塔寺庙,寺前街道也取名塔寺街。我的老家就在法行寺的南侧,当时的塔寺大队部就设在塔寺庙内,老爹是生产队长,我几乎天天到塔寺庙里玩儿。和小伙伴们在其他地方都疯玩到忘乎所以,但只要到塔寺庙都会小心翼翼、蹑手蹑脚,生怕惊扰了那条蛟龙。心中充满了神秘和崇拜,还有对上古时期的向往,这也是小孩子们的一种敬畏之心吧。

法行寺塔坐落于塔寺街与丹阳中路之间,位于塔寺街北侧法行寺院内,现在已经修建成一个大游园。这里树木旺盛,健身设施齐全,下班时晚饭后,安步当车走过丹阳路看到法行寺塔,总会到游园里驻足停留,详观塔,细品味,回忆儿时趣事。当夜晚来临时,人们在这里锻炼身体、K歌、跳舞,与法行寺塔通身的美妙灯光共同组成一幅人间和谐美景,如巨型电影般呈现出太平盛世“中国梦”蓝图的大美景象来。

老爹九十有七,身体还不错,一直对乡邻们念念不忘,我们姐妹也隔三岔五地陪着老人回家探望。壬寅年夏,和老爹来到塔寺村委会前妇女主任王焕家中,一听说老爹要来,昔日健在的好友在子女搀扶下来了一大帮,亲热地问长问短,说起往日旧事和现在的繁华富足,感慨不已,老友们都高兴自己赶上了好光景!

老爹一直念叨着要去社区看看,面对老家的巨变老爹感慨万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作家,身为塔寺人感到十分骄傲,专门采访了李新育书记。几十年来,历任领导吴桂林、陈文柱、安老黑、郝海林等老一辈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塔寺人在现任李新育书记和社区领导的带领下,各项工作已经迎来了百花绽放的春天,塔寺社区画好党建与群众的“同心圆”,带领塔寺人一起幸福奔小康。古塔经过保护性修缮,200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法行寺游园是集休闲健身、绿化景观、文物保护为一体的历史文化主题公园,也是汝州市唯一的文化遗址公园。

从塔寺社区出来,我们来到法行寺,塔顶的清晖映在老父身上,老父的嘴轻轻地颤动着,忆起了昔日和老友们在新政权的建设里、总路线、大跃进、炼钢铁、人民公社的大运动中,成为名震四方的风云人物,“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王三慌的军事化”这一美誉流传至今。

听,法行寺塔在对我说:“我的本名法华寺,始建于北魏,乃梁武帝与志公禅师讲道处也。1952年,因工程建设需要木材,当时的人遂将法行寺内大殿以及观音殿、白衣阁、广生殿、六祖殿、韦驮殿、准提殿、山门等建筑悉数拆毁,独存寺塔,得以幸免。塔基高0.7米,呈方柱体,上为9层八角形涩檐,每层均有一半拱形小佛龛。顶部于塔刹座上立宝珠形铜座;塔身南壁辟圆券门,门内设方形塔心室,可达第二层;室顶用迭涩砖层砌,造型奇特。九层迭涩密檐颇具宋、金特点,似为宋、金时加筑,但塔身的壁面砖虽经多次抽换,法行寺塔为长方形密檐式砖塔,高约30米,外形略呈抛物线形。大清道光二十四年重修法行寺塔碑记:法行寺即古之法华寺也,梁武帝时有志公……自范公至今有八百余年,中间修补者屡矣……”

老父仰首望着古塔,久久久久地凝视,两行泪珠从眼中滚落……一座古塔,见证了数辈人的辛劳、见证了往日的清贫、见证了当今的盛世。屹立千年的古塔,承载着千年的传说。法行寺塔挺立在游园中央,站在其面前,你望着塔,塔看着你,知道历史可对语,不知可看碑中文,感谢政府和塔寺人给咱留住了这份汝州味儿!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河南日报 

Copyright © 2011 今日汝州智慧全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汝州市老二门街南段   邮编: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