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助力。
在中国式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需要坚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者权利主体的基础地位,巩固和完善农村双层经营制度,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因地制宜地探索多种途径,增强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发展活力,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村居民增收受益。
巩固和完善农村双层经营制度
坚持农村土地等生产资料集体所有不动摇。《宪法》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这足以说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是农村的基础制度安排,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巩固和完善双层经营制度,必须坚持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
完善农村集体统一经营机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利用集体所有的资源要素开展各类经济活动的组织机构,是农村集体经济所有权的组织载体,是农村集体资产及资源的管理运营主体和所有权权能的行使主体。完善农村集体统一经营机制,最重要的是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通过合同约束弥补以往的制度缺陷,确保农村集体在双层经营的资产权益,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创造条件。
创新农户家庭承包经营方式。双层经营体制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双层经营制度,应当主动适应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变化的需要,按照产权制度改革的要求,把农户的承包经营权转化为财产权,通过自主经营、租赁经营、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实现家庭承包经营以增加收入。
探索多样性的集体资源要素经营模式
找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乏力主因。研究表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主要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农村集体所拥有的资源要素经营不善而导致。主要表现在很多地方的农村集体基本放弃了对集体资产的统一规范经营,用于经营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农业基础设施、集体投资兴办的企业等经营性资产的资产数量和资产份额长期划分不清、归属不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资源性资产长期处于沉睡状态,不仅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乏力,而且由于收益不清、分配不公开,成员的集体收益分配权也缺乏相应保障。
明确今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重点。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颁发以后,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资源性资产的登记保证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但是,由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大多数仅有资源型资产而缺乏经营性资产的农村集体。新时期,不仅需要继续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产权制度的改革,而且需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对以承包地、宅基地等农村集体所有的资源性资产产权制度的改革上。
探索多样性的集体资源要素经营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要立足于集体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支持和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各种市场主体进行有效对接,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探索建构多样性的集体资源要素经营模式,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更多投向农业农村。以农村集体土地经营为例,应当以高标准农田建设、解决承包地碎片化、推动土地规模经营为契机,引导、鼓励、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对农户承包地承包经营权的回流或合并,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后,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投资机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开展诸如集中托管、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经营合作,构建符合各地各村自身特点的经营模式。
因地制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
利用农田等基本资源发展现代农业。农村集体作为土地所有者,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村集体可以利用基本农田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化种植业和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利用未承包到户的集体“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果园、养殖水面等资源,集中开发或者通过公开招投标等方式发展现代农业项目,进而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能力和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议价博弈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集体和农户收入。
利用房屋设备设施资产发展现代服务业。在以往的集体经济发展尤其是脱贫攻坚帮扶过程中,不少房屋建筑设施设备长期处在闲置废弃状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整合利用集体积累资金、政府帮扶资金与这些资产进行经营性对接,通过入股或参股产业化龙头企业、村企联手、村村合作、村户合作等途径,发展特色种养、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电商平台等多种形式的现代生产生活服务业,实现集体经济收入增加。
利用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乡村作为民族繁衍生息的主要场所,承载着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屏障的功能。农村集体有条件将农村的生态环境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转化为文旅产品,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开辟新路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充分利用田野作物的自有生态、丘陵山岗的丰富形态、河流沟渠的动感水系等生态资源,在涵养保护其生态机理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性、艺术性和美学性改造,充分彰显其生态价值。可以对蕴含在房屋建筑、历史故事、家谱方志、节庆风俗、作坊制作、餐饮美食等方面乡村农耕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和外显性呈现,在做好传统乡村休闲和农业体验的同时,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田园养生、群体赛事等新兴旅游方式。
利用集体建设用地综合开发乡村新业态。在符合相互融合的国土空间规划、城镇乡村分类布局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城镇村庄建设规划的前提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探索利用原有的和经过土地整治、指标调整新增的集体建设用地或一般耕地等,以自主开发、连村合作、村企联手、参股运营等方式,发展相应产业,拓展集体经济收入渠道。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来源:河南日报